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27日 崔景瑜)

2021年04月02日 14:16   来源:陇南市政府   

  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3月27日在陇南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陇南市人民政府市长 崔景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20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市发展历程中极为特殊、极不寻常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百年不遇的“8.12”暴洪泥石流灾害、脱贫攻坚决胜收官等多重困难挑战,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抗洪救灾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开创了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的新局面。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攻克最后贫困堡垒,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开展了“百日攻坚”“百日巩固”“百日收官”3个集中行动,市县领导干部到贫困村挂牌督战,拉网式排查整改“3+1”冲刺清零问题,各项教育、医疗资助政策及时落实,农村饮水改造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农村危房做到了“应改尽改”,“拆危治乱”作为人居环境改善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全球减贫伙伴研讨会、全国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等多个高规格会议在我市召开。深入推进“5+1”巩固提升专项行动,发展每亩3000元的种植业1.5万户、每户10000元的养殖业7000户,栽植订单辣椒10.3万亩,扶持发展“五小”产业4.9万处,生猪存栏、出栏分别增长4.4%、16.3%,发展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全市农业特色产业产值达190亿元。消费扶贫销售农产品26.9亿元。青岛市和中央定点帮扶单位鼎力支持、无私援助,投入帮扶资金15.86亿元,引进35家企业到我市投资。省市县1262个单位开展结对帮扶,1707个驻村工作队、5218名队员常年扎根基层,战斗在一线,点对点拔穷根。通过一年来的艰苦奋战,宕昌县、西和县、礼县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剩余的3.6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2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彻底甩掉了几千年来的穷帽子。

  科学精准防疫,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认真落实“四早”“四集中”措施,筑牢把好交通、农村、社区“三道防线”,开发“陇南健康”小程序,应用大数据科学防控,设立各类检疫值守点4972个,排查外来人员41万人,开展核酸检测22万多人,留观重点人员5600多人,管理密切接触者138人。全市4例确诊病例全部及早治愈清零,有效控制了疫情蔓延。选派36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扎实推进“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工作,建立健全预防为主、分区分级、精准管控的常态化防控机制,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全力保企业稳就业,推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积极应对疫情灾情冲击,及时出台稳增长、稳就业、促消费、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等一揽子政策措施,推动经济运行由负转正、稳中向好。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451.8亿元,增长2.9%。“一企一策”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全力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全市金融机构投放复工复产贷款86.7亿元,新增减税降费4亿元,清偿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欠款4.45亿元。新增市场主体15232户,新增中小微企业3000多户。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25个,完成投资15.2亿元,琦昆中药材加工等8个项目建成投产,金徽建筑用料加工等10个项目正在建设。新增入规企业6户,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金徽酒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第七届“甘肃省人民政府质量奖”获奖单位。实施千人自主创业计划、千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城镇新增就业1.7万人。优先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新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6746个、临时性公益岗位6204个,扶贫车间吸纳就业1.2万人。推行“点对点”一站式输送,发放劳动力输转补贴5.7亿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3万人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8.4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64亿元。举办美食文化旅游节,开展“五长直播带货”活动,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5亿元。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对冲疫情影响,全市经济稳步恢复,交出了一份高于预期的好答卷。

  强力抓项目扩投资,持续改善基础设施。谋划实施500万元以上项目671个,总投资1351.8亿元、年内完成投资253.5亿元,实施省列重大项目8个、亿元以上市列重点项目77个,完成投资137亿元。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组织开展重点项目集中开工行动,“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主会馆等273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两当县红色教育培训基地等382个新建项目进展良好。天水至陇南铁路、景礼高速陇南段、康县望关至白河沟段高速开工建设,武九高速加快推进,硬化自然村组道路2434公里。加大“三江一水”综合治理,实施水利重点工程43项,完成投资4.68亿元。青豫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陇南段)建成投运,建设开通5G基站475个,行政村有线宽带实现全覆盖。基础设施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交通出行条件越来越方便快捷。

  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发展循环农业示范基地50万亩,建设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园区10个,田园综合体、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项目有序推进。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率46%,实施省级中医药项目8个,国药公司、广药集团等项目进展顺利,建成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15个。实施旅游建设项目78个,官鹅沟通过国家5A级旅游景区景观评审,建成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乞巧女儿节等节会如期举办,全市接待游客1446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3.5亿元。全市物流企业达到296家。大数据运营体验中心和云计算第二中心建成运行,工业互联网试点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农产品电商销售45.27亿元,陇南电商平台实现销售1.6亿元,培育销售额亿元以上的电商企业5个、千万元以上的电商企业101个。十大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绿色发展的路子越走越好。

  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精心打造美丽城乡。实施市政建设项目74个,完成投资11.5亿元,建成汉王一号环路、福津南路等重点工程,各县城区供气供热、污水垃圾处理、供排水、公园绿地、停车场等配套功能更加完善,城市管理水平有了新提升。城市“双修”和绿化亮化成效明显,打造了一批特色夜市街区。建设了安化镇、盐官镇、哈达铺镇、长坝镇等一批精品小镇。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实施棚户区改造1013套、老旧小区改造8325户,建设房地产项目108个,完成投资50.25亿元。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成户用卫生厕所5.6万座,创建清洁村庄796个,所有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康县被国务院评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越来越多的乡村变为美丽新农村。

  坚持系统修复治理,有效改善生态环境。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取得积极进展,整治“散乱污”企业75家,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98.2%,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名全省第二。重点流域综合治理有序推进,工业、城镇生活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各县城区污水处理率95.7%,县级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实施土壤污染治理项目16项。完成人工造林31.4万亩、退耕还林7.3万亩、义务植树1015万株,重点流域、重点区域植被恢复良好,水土流失治理率75%。全面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任务,建成国家森林乡村25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森林小镇8个。坚决整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与汉中、广元联合开展环境执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环境成为陇南的靓丽名片。

  全面发展社会事业,积极增进民生福祉。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84.5%,增长21.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8.5%。11件省列和12件市列民生实事全面办结。新建农村“两类学校”146所、农村幼儿园127所。设立“市长教育奖学金”,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全市本科上线率55.2%。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逐步提高,市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甲医院,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健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创作推出了一批优秀文化文艺作品,建设“历史再现”工程博物馆4个,两当干部学院建成投用。新建乡村体育健身中心96个。困难群众生活得到更好保障,城乡低保标准提高10%,保障城乡低保20.9万人,特困供养1.8万人,临时救助26.6万人。残疾人和儿童福利事业健康发展。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300多件,“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推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工作扎实有序,安全生产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办事不求人”机制更加健全,“陇南办事”小程序支持514个网办事项,推行告知承诺证明事项539项、秒批事项788项、不见面审批事项369项,政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0%以上,企业和群众办事网上可查、电话可询、窗口可看,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开通了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营商办事和政务服务环境更加便捷高效。要素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活力明显增强。国资国企改革取得新进展,农村集体产权、国有林场、供销社等改革实现新突破。成功举办“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和花椒节、核桃节、油橄榄节、苹果节等节会,组团参加第18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海进出口博览会等展会。全年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4个,签约资金136亿元,到位资金91亿元、增长9.2%,越来越多的外商来陇南投资兴业。

  科学应对暴洪灾害,抗洪救灾取得重大胜利。面对“8.12”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启用现代化防灾减灾指挥系统,30多次下发紧急通知,果断启动防汛Ⅲ级和Ⅰ级应急响应、自然灾害救助Ⅰ级应急响应,及时转移群众12万多人,空地立体抢救遇险人员,快速抢修公路、电力、通讯、饮水等设施。跟进编制灾后重建和移民搬迁规划,加快受灾房屋维修重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我们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47件、政协委员提案211件。民族宗教、统计调查、文史档案、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地震气象等工作都取得了新进步。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省驻陇南各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向所有关心支持陇南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任重道远,促投资稳增长难度加大,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发展新动能任务繁重,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很多短板,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举措加快解决,决不辜负人民群众的期待!

  二、“十三五”发展成就和“十四五”发展的主要考虑

  “十三五”时期是我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五年,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的五年。五年来,累计减贫52.1万人,1707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地区生产总值由330.3亿元增加到451.8亿元,年均增长5.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万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41.6%、54.9%。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年产量达到83万吨。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3%,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五年来,新增高速公路192公里,建设乡村公路1.3万公里,成县机场建成通航,兰渝铁路建成并开通复兴号动车组,所有行政村都通上了硬化路,基本建成了“铁公机”立体交通网络。五年来,污染防治三年攻坚战目标任务圆满完成,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指数、地表水监测达标率均稳居全省前列,全市森林覆盖率高出全国19.7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五年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取得实效,“办事不求人”成为陇南名片。41.7万农村人口进城落户,改造棚户区1.65万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38.1%、29.5%。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全覆盖,文化、体育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民生活再上新台阶。五年来的艰苦奋斗,圆满完成了“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根据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陇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本次大会审议通过后,我们将认真组织实施。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是我市抢抓新机遇、开创新局面、奋进新征程的关键时期。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外部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这需要我们在奋进新征程中准确把握、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从政策机遇看,我市面临“一带一路”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长江经济带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重大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乡村振兴和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补齐重要领域短板、推进“两新一重”建设、产业基础再造等政策叠加,这是我们奋进新征程的政策导向和重大利好。从自身发展看,全市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成就,经济社会发展迈上了新台阶,交通区位、矿产资源、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和潜力正在凸显,这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打下了基础、提供了条件。只要我们抢抓机遇、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在奋进新征程中实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各位代表,“十四五”发展任重道远,前景美好。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美丽陇南”目标定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价值取向,找准在新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巩固“三大攻坚战”成果,持续深化拓展“433”重点工作,发挥比较优势,推动差异竞争,坚定信心、善谋敢为,坚定不移推动生态陇南绿色崛起,为陇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20亿元、年均增长6.5%左右,初步建成现代产业体系,使陇南经济实力更强,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充分,基础设施网络更加完善,城乡居民收入达到更高水平,人居环境更加优美,社会更加文明和谐,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得到更好实现。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今后五年重点要在以下七个方面长期坚持、久久为功:

  (一)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引进转化一批新技术新成果。加大油橄榄等农业科技成果创新应用,大力发展以生物萃取为重点的农特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培育一批创新平台,建立一批示范基地。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落实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组建产业技术联合体。大力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健全院士专家工作站运行机制,支持科技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

  (二)坚定不移培育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新格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有色冶金、建筑建材、农特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做大做强循环农业、新型材料、旅游康养、中医中药、通道物流、数字经济、绿色环保等生态产业,鼓励发展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构建新的产业体系,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三)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循环发展。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房建设质量和农村公共服务能力,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大力建设美丽乡村,接续推进脱贫乡村全面发展。

  (四)坚定不移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坚持基础先行,统筹传统基础设施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航空、铁路、公路等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建设,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实现交通大提速、大升级、大畅通。实施重大水利工程项目,完善水资源配置与供水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生活、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用水需求。加快推进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建设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

  (五)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化陇南区域生态安全和水源涵养功能,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强自然保护地管理,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流域综合治理,提高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构筑更加牢固的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坚持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擦亮绿色底板,彰显自然之美、放大文化之美、厚植红色之美,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统一,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支撑点。

  (六)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加快推进国资国企、财税体制、农业农村、金融服务等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办事不求人”改革,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增强高质量发展活力。坚持“东出西进,南融北扩”,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加快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制高点,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七)坚定不移提升人民生活品质。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使发展成果更好、更公平的惠及全体人民,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促进全体劳动者充分就业、公平就业、稳定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升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统筹安全与发展,促进社会安定和谐。

  各位代表,面对“十四五”发展目标任务,我们要坚持不懈促发展,尽心竭力谋民福,坚定信心埋头干。我们坚信,经过五年的不懈奋斗,陇南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三、2021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根据中央、省上精神及市委四届十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的总体部署,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6%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和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国省下达目标之内,粮食产量保持在83万吨以上。

  围绕上述预期目标,我们要把握大局定准位,抢抓机遇开新局,深挖优势锻长板,奋力拼搏争先进,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重点做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三农”工作的重心,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大力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对脱贫不稳定户和边缘户跟踪监测,制定预防性帮扶措施,全面落实防贫救助保险,严防规模性返贫风险。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建立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做到动态清零。继续保持教育、医疗、低保、救助等扶持政策总体稳定,逐步扩大政策覆盖面,有序推动帮扶政策从扶持少数向普惠大多数过渡。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将搬迁群众全部纳入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持续改善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大后续产业扶持,确保搬迁群众生活更舒心、收入有门路。加快推动“8.12”暴洪泥石流灾后重建,抓紧受灾群众市内外搬迁安置工作,全面完成7064户群众住房重建和1.7万户加固维修。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监管,在保持财政投入总体稳定的基础上调整优化专项扶贫资金,逐步提高用于产业发展和乡村建设的比例。继续用好中央单位、青岛协作、对口支援等外部帮扶力量,开展“千企兴千村”活动,推动优势互补、协同发展。

  加快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山地特色农业,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发展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继续坚持发展每亩3000元以上的种植业、每户10000元以上的养殖业,建设好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带。推动“四棵摇钱树”“四个特别特”提质增效,完成经济林综合管理670万亩,低产园改造105万亩。认真落实白龙江流域油橄榄百公里示范长廊建设规划,发挥好中国(武都)花椒价格指数作用,保持核桃、茶叶、苗木面积总体稳定,扩大苹果、辣椒种植,发展食用菌3500万袋以上,进一步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加快推进“四个特色养”,新改扩建畜禽规模养殖场20个,中蜂养殖达到45万箱,出栏生态放养鸡460万羽、牛羊猪111万头(只)。落实好“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加快高效露地蔬菜基地建设,发展蔬菜70万亩。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步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运营,新发展农业龙头企业15户,推动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加强农村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办好农特产品推介会,提高特色产品知名度,力争“三品一标”认证增长8%。

  确保粮食安全。持续打好耕地保卫战,加大撂荒地整治工作,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规范耕地占补平衡,加强设施农业用地管理,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水毁农田修复57.3万亩,扩大全膜双垄沟播、病虫防治、配方施肥等农业技术应用,做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积极创建省级育种基地,推广包衣种子200万公斤、优质专用品种240万亩,保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总体稳定。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坚持把乡村建设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工作导向,积极争取把各县区纳入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因地制宜编制村庄建设规划。加快推进乡村道路、供水保障、信息网络等设施建设。大力推广美丽乡村建设“康县模式”,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新农村100个、一体化示范乡镇10个。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配套完善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开展“风貌革命”,整治村庄公共场所、农户庭院和室内环境卫生,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7.2万座,积极推进村庄院落绿化美化,巩固提升清洁村庄创建成果。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建设自然村组道路1000公里,推进交通项目建设向进村入户倾斜,切实解决群众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实施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宽带网络建设,抓好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大力发展农村物流配送服务,不断夯实乡村发展基础。

  第二,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绿色发展,实施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大产业规模,做强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构建县域产业体系,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

  做大做强生态产业。抓好20个生态产业带动性工程建设,完成年度投资8亿元以上,力争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7%。加快循环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抓好36个现代丝路寒旱农业项目,实施粮改饲2万亩。加快设施农业、生态农业发展,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9个,抓好成县正威数智等36个田园综合体建设。发挥好道地中药材优势,建成国药集团西和半夏、礼县大黄产业园和中天药业文县纹党产业园,抓紧徽成健康谷中医药康养产业园建设,扩大纹党、当归、红芪等陇药生产基地,扶持发展中医药企业,推广中药材标准化种植50万亩。统筹推进重点景区和乡村旅游齐头并进,建成宕昌县官鹅沟国家5A级景区,加快推进天池景区综合开发一期工程和阳坝、西狭、白马河等重点景区开发,创建国家4A级景区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8个。实施文旅项目40个,加快宕昌县世界顶级帐篷酒店、康县花桥温泉酒店、“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会址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市接待游客、旅游综合收入分别增长23%、28%。抓好天陇铁路产业园、武都区吉石坝物流中心、西和县海通物流园等物流项目,完善物流配送中心、商业综合体,抢占“南向通道制高点”。积极培育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产业,推动尾矿尾渣、废水废气等资源综合回收利用,抓好城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建成西和县凹凸棒复合微生物肥料生产基地、市建筑垃圾回收利用项目。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抓紧10个“三化”改造项目建设,力争完成年度投资2亿元以上。谋划实施一批高新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市列重点工业项目20个以上,完成投资18亿元。抓好文县万利公司33万吨铁合金、陇南紫金李坝金矿1万吨采选、两当县碳酸钙产业新材料科创园等项目建设,力争陇源阳光二期、康县工业集中区产业孵化园二期、山东黄金小东沟采选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培育新入规企业5户以上,全市规上工业主营业务利润率达到13%。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放开民营企业市场准入,认真落实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制度,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新发展市场主体1万户。落实中小企业账款防止拖欠机制,持续开展涉企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开展惠企政策落实情况评估,保护好民营企业合法权益。

  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高起点编制“十四五”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发展规划,积极建设大数据产业园区,促进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创建国家级大数据政务创新实践示范点,重点做实5G+社会管理、5G+健康医疗、政务内网等,为建设数字陇南起好步。深化拓展电商新模式新业态,大力提升陇南电商平台知名度、影响力,完善同城配送“三端两线”建设,抓好快递包装绿色供应链管理工作,打造陇南电商升级版。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强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

  激发消费潜力活力。推动城乡老旧市场转型发展,改造提升一批农产品交易市场、产地批发市场、县乡农贸市场。加快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建成市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提升传统消费,设立促消费专项资金,开展成品油、汽贸、家电、电子产品、批零住餐等线上线下促销活动,办好产销对接、展会展销、美食节、啤酒节、旅游节等节会。改造提升一批步行街区,加快发展品牌连锁便利店,大力发展城市夜间经济,打造一批有特色的城市夜间消费街区。培育新兴消费,发展无接触消费新模式,打造线上线下融合消费增长点。鼓励发展网络教育、远程医疗、智慧家居、文旅康养、体育休闲等消费新模式新业态,持续增强消费拉动作用。

  第三,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抓紧用好国家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重大政策机遇,加快推进新型基础设施、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以项目建设扩投资、稳增长、促发展。今年谋划实施重点项目574个,总投资1521亿元,力争年内完成投资260亿元以上,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

  抓好交通项目建设。加大交通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加快完善互联互通的路网构架,力争完成市属项目投资30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应急物资抢险仓库+楼顶停机坪”项目,加快10个直升机起降点谋划论证等前期工作。抓紧天水至陇南铁路建设,力争我市境内全线开工。加快景礼高速陇南段、康县望关至白河沟等高速建设进度,力争武九高速年内实现区间通车,西和至宕昌高速开工建设,抓紧成县至天水高速、白龙江碧口至罐子沟段航运工程等项目前期工作。改建一批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建设一批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推进交通枢纽建设,完善城乡交通服务体系,提升运输服务水平,让全市交通更加发达。

  加快实施重点水利工程。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水利项目和综合开发水利工程,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快推进骨干水网、民生水利、水生态保护、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强“三江一水”系统治理,建设堤防工程132公里。积极争取实施好“8.12”灾后重点水利项目。抓紧陇南国家油橄榄基地供水、徽县宋家湾水库、白龙江干流水库水环境综合治理等工程前期工作,及早开工建设。实施农村供水管网及水源建设工程,推进西和县中部人口密集区调水工程,着力解决区域性缺水问题,有效保障城乡居民供水需求。加大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建设,完成治理面积86平方公里。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新修梯田2.1万亩。

  推进“新基建”项目建设。新建5G基站700座以上,力争实现市县区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加快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在交通、物流、农业、工业等传统基础设施中的应用示范,积极与青岛海尔卡奥斯平台对接,持续推进中药材、白酒酿造、有色金属冶炼等重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建设应用,打造全省工业互联网建设排头兵。建成成县大数据共享中心。推进330千伏骨干电网建设,新建一批110千伏送变电工程。结合城市智慧停车场建设,合理配套建设充电桩,积极推广新能源车辆应用。

  第四,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坚持以国土空间规划为引领,加快构建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推动生态之城、活力之城、陇蜀之城建设取得新成效。

  提升城市建设水平。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武都区两水新区、西和县城北区、宕昌县新城子上坝片区、礼县西城区、文县西园新区、康县城西新区等新城区开发。计划投资11亿元,实施城镇建设项目71项,加快长江大道东延伸段二期、龙江西路等重大项目建设,建成一批城市建设亮点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抓好城市“双修”和绿化亮化,重点解决好垃圾污水处理、供水供热、道路维修改造等问题,实施棚户区改造948套、老旧小区改造7521户,加大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切实改善市区和各县城区基础设施条件。坚持“房住不炒”,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扩大住房供给渠道。推进智慧城市和运营中心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突出地域文化特色,加快推进橄榄小镇、盐官镇、碧口镇、哈达铺镇、姜席镇等特色小城镇建设。突出区域中心辐射带动功能,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打造一批重点中心乡镇,提高特色小镇和中心重镇的凝聚带动能力。推进以人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力争10万人进城入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增长1.5个百分点。

  提升工业园区承载能力。加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园区水、电、路、气、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物流、信息、生活服务等配套设施,为产业集群发展创造完备的要素条件。加快推进陇南经济开发区医养双创新兴产业园、教育科创园、科创孵化园建设,抓好利和萃取二期、汽车城、商旅小镇等项目建设,完成红川片区“五路三桥”建设任务,积极打造陇南经济开发区百亿产业园。抓紧康县工业园区产业孵化园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文县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围绕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通过核心企业带动、配套产业吸引、软硬环境支撑等方式,承接东部民营企业向我市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工业园区。

  第五,持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严守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安全红线,积极争取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市,着力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继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推进空气质量提升、水污染治理、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坚决守好天蓝、地绿、水清的美好生态环境。实施好大气污染防治“八大工程”,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冬防”攻坚行动,加强燃煤锅炉、扬尘精细化管控,积极推广清洁能源,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开展流域生态环境及污染现状调查,深入推进河湖“四乱”问题专项整治,持续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各县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加强农业面源污染和白色污染治理,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排查整治,全面消除潜在环境风险隐患。广泛开展绿色生活创建活动,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处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

  系统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工程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长防林建设、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建设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加快大熊猫国家公园项目建设,抓好“国家森林乡村”“省级森林城市”和“森林小镇”创建工作,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2.8%,草原植被覆盖率不低于93.8%。加大“三江一水”重点流域系统治理,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开发整理等生态治理项目,抓好嘉陵江上游尾矿库综合治理工作,统筹解决历史遗留和新产生的矿山环境治理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和清洁小流域治理工程,水土流失治理率达到79%。认真落实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持续提高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大幅度降低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实现生态、节能、绿色集约发展。

  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健全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机制,严格落实行业环保委员会职责和属地管理责任,巩固深化河湖长制,推行实施林长制。更好统筹保护与发展,科学划定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实施好“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积极探索市场化、多元化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促进保护者和受益者良性互动。坚决彻底整改中央、省级环保督查反馈问题,严格执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有序推进生态环境领域地方立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确保生态环保不出任何问题。健全跨境突发环境事件联防联控机制,协同保护好自然生态资源,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第六,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全面深化改革不动摇,加快对外交流合作形成新格局,在激发内力和借助外力上取得新突破,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和活力。

  打造简约高效的营商办事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办事不求人”机制,进一步“降门槛”“减税费”“提效率”,打通“一网通办”堵点,大力推行“一窗办、手机办、集成办、异地办”。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全面取消不必要的审批、许可、核准等事项,真正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成政府自己的事来办,使办事不求人的“软环境”成为全市发展的“硬招牌”。进一步加快项目审批速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限压减到100个工作日之内。坚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进一步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落实一个项目一个班子包抓、“一企一策”解决问题、惠企政策“不来即享”等机制,努力打造亲商重商、利企便民的一流环境。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稳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计划,选择条件成熟的国有企业开展股权多元化试点,对市属二级及以下国企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做强做优做大市县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积极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加快推进“不见面招投标”改革,推动公共资源交易全流程电子化。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自然资源资产确权登记工作。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快发展普惠性金融服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推动农民承包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持续推进“三变”改革,搭建交易平台,不断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

  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深度融入西部陆海贸易新通道和成渝双城经济圈,加强与兰州、重庆、广西等省市区域物流合作,打造“一带一路”西部陆海联动枢纽支撑点。办好“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论坛,促进农业、文化、旅游、康养、信息与“一带一路”沿线融合互动。主动进入兰白经济圈、兰西城市群,积极落实与相邻市州签署的合作协议,提升区域协作发展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组织参加兰洽会、“一会一节”、西交会、广交会等省内外重大节会,精心筹办好市内重大节会活动,积极落实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认真落实市县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招商制度,加强精准对接,强化招商服务,开辟绿色通道,每个县区至少招引2个重大项目,确保招商引资省外到位资金增长8%以上。

  第七,做实做细民生保障工作。坚持惠民利民导向,把民生小事当作政府大事来抓,注重解民忧、纾民困,努力让人民群众生活更加幸福美好。

  多渠道保障居民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深入实施千人自主创业、千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分类抓好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力度,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有组织劳务输转,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大劳务技能培训,强化精准对接和跟踪服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66万人以上。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大力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优先帮扶残疾人、长期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就业,促进农村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深入推进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专项行动,加大劳动违法惩戒,切实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强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认真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城镇退休人员基本养老等政策,做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和失业、工伤保险全省统筹各项工作。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和就业困难人员监测预警机制。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政策,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升养老院服务质量,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让每个老年人都有幸福安康的晚年。更加关心关注困难群体,精准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保障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出任何问题。健全残疾人、留守儿童、留守老人、孤儿关爱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弱势群体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双拥共建工作,认真贯彻退役军人保障法,落实好退役军人就业安置、权益维护等政策待遇。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提高乡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抓好教师安居住房建设,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学生食堂等教育建设项目97项。建成陇南市实验小学新校区。抓好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基本消除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深入推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全面实行普通高中新生网上招录,持续提升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和录取率。着力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努力完成“技能甘肃”建设任务。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推动数字校园建设。支持民办教育发展,规范社会力量办学行为。加快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认真落实“市长、县长教育奖学金”等奖励激励机制,加快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努力让陇南的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能成才。

  繁荣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支持创作一批诗歌、报告文学、高山戏、小品、微电影等文艺作品,推出更多精品力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抓好文化设施和文化项目建设,整合用好基层文化服务阵地资源,推动市县区“三馆一站”免费开放,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高全民思想文化素养。加强古村民居、古树名木等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深入挖掘利用民间艺术、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进哈达铺“长征加油站”、成徽两康战役等长征文化公园建设,传承保护好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新建一批乡村体育健身中心,推进城乡体育设施均衡化,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深入推进“健康陇南”建设。加强市县疾控机构能力建设,健全疾控机构与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强化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疾病预防控制职责。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抓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县级传染病防治医院和医疗物资储备中心建设,在市第一人民医院和礼县、西和县、宕昌县人民医院改建传染病区,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大县级五大危重症救治中心建设,加快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县域医共体建设,大力提升乡镇卫生院医疗水平和防疫能力。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加大妇幼健康服务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推动老龄健康和医养结合,为老年人就近提供医疗健康服务。深入开展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全民卫生健康水平。毫不松懈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好社区、农村、医疗机构、公共交通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防控,安全有序推进疫苗接种工作,严防出现聚集性疫情和散发病例传播扩散。

  持续加强“平安陇南”建设。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完善协调联动、联防联治机制,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快推进自然灾害防治工程建设,加强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提高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着力整治食品药品安全突出问题,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持续抓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抓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努力为社会治理插上信息化翅膀。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乡村治理。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巩固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坚持底线思维,强化风险意识,加强审计监督,做好经济、金融、粮食、能源、生态环保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提升安全发展能力。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全心全力办好“唱响新时代”文化惠民工程、县城和中心城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教师安居住房建设、千名大学生就业计划、妇女“两癌”检查、消防进户工程、消费保障工程、城镇租赁房建设示范工程、智慧停车场建设、智慧陇南数字共享建设项目等10件民生实事,让人民群众从民生“小事”中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各位代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市政府系统要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谋划工作、推动落实。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开展工作,促进全民学法守法用法,全面提升法治化能力和法治水平。坚决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力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把全部的心思用到干事创业上,把全部的精力用在真抓实干上,不断提升政府行动力和落实力。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方面监督,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团结一致干事业、齐心协力促发展。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履行“一岗双责”,强化廉政风险管控,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各位代表!新的蓝图已经绘就,新的征程已经开启。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奋力赶超,努力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建设幸福美丽新陇南而不懈奋斗,以优异的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陇南市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3月27日 崔景瑜)

2021-04-02 14:16 来源:陇南市政府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