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1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乌鲁木齐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市长 牙生·司地克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第十六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列席代表提出意见。
“十三五”时期及2020年工作回顾
“十三五”时期是首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在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1+3+3+改革开放”决策部署和市委确定的聚焦总目标、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六个首府”工作思路,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改善民生,顺利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
——社会稳定基础更加牢固。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树牢总目标,坚决打好维稳“组合拳”,精细落实“打防管控建”,深入开展扫黑除恶,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实现了各族群众多年来对平安稳定的渴望与期盼。实践证明,只要我们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总目标,就一定能在错综复杂中守正创新、在矛盾风险中胜利前进,就一定能开创首府安定团结、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
——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五年来,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着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首府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大关,由2015年的2330.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3500亿元,增长35.1%,年均增长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179元、22649元,比2015年增长36.6%、50.9%,年均增长6.4%、8.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368.7亿元增加到392.6亿元,增长6.5%;工业增加值由559.4亿元增加到690亿元,增长17.6%;外贸进出口总额由361.9亿元增加到460亿元,增长27%。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86.9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7%;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35.1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6.5%;累计接待游客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078.9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分别增长1.5倍、1.6倍。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壮大实体经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就一定能不断开创首府经济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城市建设焕然一新。五年来,我们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加快打造西北地区特色鲜明、绿色健康、宜居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老城区改造提升工程,惠及各族群众上百万人。持续推进“六句话”项目,绿化荒山28座,新增城市绿地11.3万亩,累计栽植各类乔灌木4986.3万株;建成河湖水系38.7公里、水面219万平方米;建成区5.7万台燃煤供热设施全部清零,累计减少燃煤消耗115万吨;靓化改造主次干道157条、楼体5000余栋,绘就天蓝、地绿、水清、景美的城市生态新画卷。着力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三环十五射”城市路网体系日趋完善,首府迈入地铁时代。建成区面积增加到2020年的522平方公里,累计增加100平方公里,临空经济示范区、河马泉、两河片区等新区峥嵘初现。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穿于城市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就一定能走出一条满足人民群众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生活、服务人民群众利益的城市建设新路子!
——“三大攻坚战”成果丰硕。精准脱贫攻坚战取得显著成绩,3个贫困村、269户贫困户、832名贫困人口于2016年全部脱贫,做到小康路上不落一户、不少一人。安置南疆有组织转移劳动力3.4万人,累计向和田地区投入资金3.9亿元,实施126个帮扶项目,助力受援地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坚持“四个一律”,做到政府零违规举债,严厉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犯罪,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严禁“三高”项目进首府,全面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洁城”行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各2.1万吨,柴窝堡湖水域面积由0.2平方公里恢复到20.3平方公里,空气优良天数较“十二五”末增加41天,首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实践证明,只要我们聚焦“硬任务”、敢啃“硬骨头”,就一定能夺取“三大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就一定能让首府发展的质量更优、成色更足!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五年来,我们坚持深化“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累计淘汰钢铁、煤炭产能540万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负债率下降3.1%。机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机关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深入推进,综合执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累计取消、下放247项行政审批事项,占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的84.6%;推进“多证合一”,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由286项减少至32项,企业注册实现3个工作日办结,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2.5万家。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打造城投、国经、乌房、交旅投四大企业集团,组建国盛新能源、农投股份、工业投资、幼教、招商公司等5家专业化企业,国有企业实力大幅提升,国有企业总资产、净资产分别达5424.9亿元、1523.2亿元,分别是“十二五”末的2倍、2.3倍。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就一定能够激发前进动力、释放发展活力!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五年来,我们积极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五大中心”建设全面提速,高铁新客站建成运营,东二环路、东绕城高速路建成通车,机场改扩建全面推进;国际医院、友爱医院全面建成,文化中心六大场馆、奥体中心拔地而起;金融市场规模不断壮大,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机构、证券期货机构达1130家。国际陆港区“集货、建园、聚产业”加速推进,综合保税区、多式联运海关监管中心建成投用,中欧班列累计开行4148列,通达中亚及欧洲19个国家、26个城市。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加快建设。获批全国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示范城市、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和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中国—亚欧博览会带动会展业蓬勃发展,举办各类展会655个,较“十二五”时期增长70%;引进区外到位资金5045.2亿元,较“十二五”时期翻一番。实践证明,只要我们紧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扎实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就一定能够乘势而上、不断开拓高水平开放新局面!
——民生改善扎实推进。五年来,我们全面落实自治区惠民工程,每年实施不少于十件民生实事,坚持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0%以上用于民生领域,累计支出1949.5亿元,是“十二五”时期的1.6倍。新增城镇就业64.9万人,是“十二五”时期的1.4倍。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养老、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达到96.9%、99.7%;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分别是“十二五”时期的1.3倍、1.7倍、2.6倍、3.1倍。建设保障性住房1.04万套,3.6万名群众喜迁新居。教育经费累计投入376.7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31.1%。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00%。“哺育工程”累计投入2亿元,惠及23.2万名学龄前儿童。卫生健康累计支出113.8亿元,建成52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居民步行15分钟就能到达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现全覆盖,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政策年均惠及群众200万人。乌鲁木齐京剧院等一批文化设施建成,开展惠民演出1400余场、各类赛事活动1200余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实践证明,只要我们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办好利民惠民实事,解民忧、顺民意、暖民心,就一定能为首府稳定发展汇聚起磅礴力量!
各位代表,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和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深入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紧紧围绕“1+3”重点工作,推动疫情防控、维护稳定、高质量发展、城市建设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坚决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始终
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重要政治纪律,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学出忠诚干净、学出使命担当、学出践行初心,做到乌鲁木齐离首都北京虽远,但我们的心始终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地贴在一起、紧紧地连在一起。
坚持深入学习贯彻第二次、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来谋划、开展和推进各项工作,切实增强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做到方向不偏、靶心不散,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
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自治区党委、市委部署要求,聚焦总目标,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确保各项部署要求在首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取得实效。
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
2020年,我市先后发生两次新冠肺炎疫情,遭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公共卫生事件。面临大战大考,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自治区党委、市委的统一指挥下,在国务院专家组有力指导下,我们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全面贯彻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总要求,全力以赴、众志成城,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1月23日首次出现确诊病例后,用22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清零;7月16日报告新的疫情后,用1个月时间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清零,夺取了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决定性胜利。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指挥部,遵循“四早”防控要求,落实“防、治、控、保、稳”五字方针,集中精力抓好力量统筹、科学救治、精准防控、流调溯源、核酸检测、供应保障、宣传引导、责任落实,迅速筑起疫情防控的坚实防线。围绕“四个集中”全力开展救治,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实现患者全治愈、病亡零发生。我们因时因势调整防控策略,推动应急性超常规防控向常态化防控转变,聚焦“人、车、物、环境”四大要素,建立多点触发、多渠道信息汇集的“八项监测预警机制”,毫不放松地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确保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全市2.2万名医务工作者白衣为甲、舍生忘死;1万余名机关干部、2万余名便民警务站警力闻令而动、奔赴一线;4.5万名社区(村)工作人员枕戈待旦、冲锋陷阵;21万余名志愿者以肩为担、甘于奉献;各行各业担起责任,国有企业、公立医院勇挑重担,各类民营企业积极出力,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了医疗资源和物资供应从紧缺向动态平衡的重大提升。党员干部带头拼搏,“访惠聚”工作队员风餐露宿,市场保供人员、环卫工人起早贪黑,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自觉配合防疫工作,展现出伟大的抗疫精神,为阻断疫情蔓延、为首府抗疫斗争作出了巨大牺牲和重大贡献!
——面对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变化,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严格落实“五统一”要求,制定企业复工复产指南,认真落实自治区四十条和我市支持企业发展十七条措施等一系列纾困惠企政策,推动经济发展稳定转好、生产生活秩序稳步恢复。我们认真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向市场投放储备肉3410吨、蔬菜75000吨,为困难群众免费发放菜、肉和生活用品,发放临时价格补贴、救助金1275万元。市委书记、市长主动公布联系电话,各级、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守初心、担使命,听民声、解民忧,架起了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连心桥,增强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抗疫斗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医务人员,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新闻工作者、志愿者,向坚守岗位、保障城市运行的各行各业劳动者,向理解、支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全体市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抗疫斗争的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是我们经受考验、战胜疫情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提高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全市各族群众所具有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我们奋勇向前、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
三、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向好
坚持警钟长鸣、警惕常在,着力打好反恐维稳“组合拳”,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各族群众的安全感显著增强,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信心更加坚定。
(一)坚决落实常态化维稳措施。坚持严打高压态势不放松,常态化落实“打防管控建”,强化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确保防控无缝隙、无盲区、无空白。(二)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部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持一手祛邪、一手扶正,坚决杜绝错误思想言论传播。学好用好《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等七个白皮书,正确阐释新疆“四史”,形成强大主流舆论声势,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三)坚决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推进“阳光信访”,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包案制度,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切实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
四、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牢固树立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持续深化“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争做团结人、比做团结事”成为各族群众共同推崇的社会新风尚。
(一)以民族团结宣传教育促团结。大力宣传“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各族干部群众心田。
(二)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增团结。扎实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进”活动,深入推进民族团结“细胞工程”,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氛围更加浓厚。
(三)以勤走动常联谊助团结。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和方式,深入推动“民族团结+互联网”,开展“石榴花开?战疫同心”线上走亲活动,生动上演了一幕幕感人至深的团结事、民族情。
五、宗教领域和睦和顺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坚持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实现宗教健康发展。一是坚持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大力推进国旗、宪法和法律法规进宗教活动场所,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宗教、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宗教、用现代文明影响宗教。二是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旗帜鲜明批判“双泛”错误思想,坚决打击“三非”活动。三是坚持做好服务保障。加强对宗教人士的关爱,组织免费体检、提高生活补贴,激励宗教人士更好发挥作用。
六、高质量发展稳中有进
坚持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降低疫情造成的影响,经济实现平稳健康发展。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3%;地方财政收入增长0.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2%、5.6%。
(一)新型工业化量质齐增。坚持二产抓重点,继续抓好1000亿元工业投资,大力推进14个产业园区建设,实施项目222项,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56项。积极推动石油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突出发展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7%、22%。百纳威智能终端产业园全面建成,国际工业科技合作产业园、浙商中小微产业园二期、甘泉堡云存储产业园、50平方公里的乌准园区等特色园区开工建设。凯沃新材料、高纯多晶硅、正威新材料、大道汽车、恒大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加快建设。中国长城(新疆)“天山系列”计算机整机正式下线,填补了全疆电子信息制造业空白。“智慧乌鲁木齐”大数据中心上线运行、乌鲁木齐云计算产业基地建成运营;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建设基站2561个,用户达30.4万户。
(二)现代服务业质效并提。坚持三产大发展,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房地产、旅游等产业。积极推进“电商平台+线下销售”模式,发放电子消费券、开展“云车展”等促销活动,累计实现销售额59.7亿元。总投资20亿元的杉杉奥特莱斯广场开门营业。新增软件信息服务企业507家,华为“软件开发云”“城市云”加快布局。获批全国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乌鲁木齐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丝路西大门保税直购线上商城投入运营,跨境电商直邮出口贸易额1052万美元,增长13倍。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商品房成交743.8万平方米,成交额638.1亿元。旅游业加快复苏,接待游客572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60亿元。持续深化“政银合作”,与国家开发银行新疆分行等银行机构达成6000亿元融资授信战略合作协议,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三)农业发展稳中提质。坚持一产上水平,按照“少种粮、多栽树、冬季不搞大棚蔬菜”的思路,推进蔬菜、奶产品、牛羊肉“三大基地”建设,蔬菜、奶产量、牛羊肉分别达50万吨、3.5万吨和6.6万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成国家高标准农田1万亩,打造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6个,培育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6家;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工作,44个村成立集体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公司,实现农民变股东;建制村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5%以上,98%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建成9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农村面貌持续改善。
(四)改革开放蹄疾步稳。“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全面运行,市级政务服务事项90%实现“最多跑一次”,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万户;完成3家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组建市场监督、文化市场、农业、交通运输4个综合行政执法机构;分层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企业活力日益增强;持续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乌鲁木齐职业大学等5所职业院校获批全国“1+X”证书试点。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提升。“两港一中心”对外开放功能日趋完善,国际陆港区新引进企业40余家,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之一,全年开行1015列,“钢铁驼队”在“一带一路”上飞驰前行。临空经济示范区累计入驻企业近2000家,机场改扩建等项目加快实施,乌鲁木齐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规划道路及配套市政设施建设基本完工,研发设计中心、“三城七园”服务中心等项目主体封顶,优易纱、新疆同创城等项目扎实推进。
(五)科技创新再增活力。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输出技术合同229项,交易额2.5亿元。与北京、上海、重庆、深圳建立跨区域协同创新合作机制,签订8项合作协议、金额2.1亿元。“红山众创行动计划”持续推进,新增国家级双创载体6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获得国家、自治区级科技进步奖励116项。全年专利授权量4097件,其中发明专利362项。
(六)纾困政策全面惠企。落实“缓、降、补、减、贷”等惠企政策,增强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和动力。缓缴社保费、公积金、燃气费6.1亿元,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办理展期、延期贷款334.4亿元,为企业“缓”出活力。实现社保降费31.4亿元,落实涉企用电用气价格优惠1.7亿元,为企业降低成本。发放社保补贴、稳岗补贴、返乌就业人员交通补贴6亿元,为企业补强信心。减免社保费64.9亿元、税额56.7亿元、个体工商户房租14.3亿元、中小微企业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及物业租金等费用4.7亿元,释放商品房预售重点监管资金52.6亿元,为企业减少风险。向各类企业授信5736亿元,发放贷款3041亿元,为贷款8万元以内的个体工商户提供无担保贴息,为企业“贷”出生机。
七、现代化国际城市加快建设
我们坚持以提升城市承载力、优化城市宜居环境为着眼点,在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上用力,在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上用心,城市功能品质显著提升。
(一)高水平推进城乡规划。加快实施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完成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持续推进“多规合一”,深入开展城市拓展新区控规编制和提升工作,实现城乡区域规划管理全覆盖。乡村风貌整体规划水平不断提升,逐步向具有乡土气息、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美丽乡村迈进。
(二)高质量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喀什路南延、康新路、西山路西延等城区主干路网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城北主干道南延、喀什路东延(一期)、卫星路南延等项目建成通车;轨道交通2号线7座车站封顶;大湾南路、三宫等公交场站主体完工;城北四期再生水项目、头屯河西站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项目建成投运;水、电、气、暖等市政设施日趋完备,城市综合承载力显著增强。
(三)高品质打造城市生态环境。“树上山”改造提升绿化山体2.2万亩,栽植乔灌木354.2万株,城中有林、林城相伴、四季各色的城市生态格局基本形成。“水进城”完成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和25.1公里配套供水管线,水磨河“一脉、四段、十园”亲水景观长廊全面建成,城中有河、岸上有景、水城交融的亲水生活环境展现在市民面前。“地变绿”栽植乔灌木687.5万株,新建小游园157个、小绿道8条,处处见绿、三季有花、生机勃勃的城市景观全面呈现。“煤变气”拆改燃煤供热小锅炉6065台,减少燃煤消耗5.1万吨。“天变蓝”积极开展区域联防联控,工业企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扬尘管控取得实效,PM2.5、PM10分别下降8.2%、3.5%,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9天,是近五年来最好的一年。“城变美”设置主题造型花堆117处、布置花卉1365.2万盆;靓化提升道路22条,主题灯光秀在首府夜空绚丽绽放。
(四)高效率改善老城区面貌。完成棚户区房屋综合改造5299户,不断改善居民居住条件。对135个老旧小区进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改造,改造面积142.6万平方米,惠及居民2.2万户。完成5万平方米老旧小区室内采暖系统、16公里老旧供热管网系统节能改造,修补维护老城区主次干道28.5万平方米,老城区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五)高起点实施新区建设。河马泉片区9条主次干道及配套管网全部完工,教育、医疗及社会投资项目加快实施,新疆医科大学新校区投入使用,新疆大学新校区加快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东进场路高架及综合管廊、安宁渠路改扩建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两河片区主次干道具备通车条件;恒大片区全面开工;国际陆港区、会展片区、“水龙湾”片区、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加快建设,新区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六)高标准抓好城市管理。围绕“清洁道路地面、整洁城市建筑、规范空中线网”三项重点工作,全力抓好环境综合整治。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组织卫生大扫除20次,发动群众240万人次,清除各类卫生死角14万余处,清理垃圾12.9万吨;整治阳台屋顶7722处、改造门头牌匾5222处;整治379条道路、1353处“蜘蛛网”,拆除违法建筑88万平方米、违规占用公共用地隔离设施3758处,城市环境更加清新亮丽。
八、民生福祉持续增强
坚持民生优先,民生领域支出392.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1%,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
(一)多措并举扩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13.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3万人,转移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7340人次。零就业家庭24小时动态清零成果持续巩固。城镇登记失业率2.55%。
(二)扩优提质办教育。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新改(扩)建中小学校19所,市第20中学、23中学新校区和第1中学、13中学河马泉校区主体完工。扎实推动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7%。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持续巩固。在100所中小学校开展体育、传统文化特色办学试点,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提升能力保健康。为市区两级疾控、急救队伍配备228名专业人员,为管委会(街道、乡镇)基层防疫办公室配备626名防疫专干,基层防疫组织机构不断完善,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98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现远程医疗服务全覆盖。市中医院综合业务楼建成投用,新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5个,不断满足群众对优质中医资源的需求。
(四)综合施策强保障。全民参保计划有力推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各项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72.3万人、244.8万人、104.2万人、112.6万人,较上年净增6.3万人、5.2万人、8.6万人、13.1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650元和550元。连续第16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水平,达到人均每月3392元。
(五)守正聚力兴文化。创排《我们新疆好地方》《社区故事》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艺精品。大型实景剧《昆仑之约》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旋律。成功举办线上冰雪马拉松、第十八届丝绸之路冰雪风情节暨线上冰雪童话音乐节,文化公园、恒大文旅城加快建设,绿谷科创园等项目完工。文庙、毛泽民故居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永续传承,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们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持续做好“民生建设十大实事”。治理“丁字路、断头路”27处;新增停车泊位1.3万个;新增分类垃圾桶3.1万个、分类垃圾房850座,覆盖居民小区1200个,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40个社区推行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为6.2万名高龄老人发放高龄津贴6153万元;物业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益民通”APP上线运行,水、电、气、暖等实现移动支付。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事故起数下降20.2%。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市长责任制。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扎实推进,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
不断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重视和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侨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工作。加强统计调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计划生育、外事、气象、残疾人、地方志、档案等工作。
一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政府自身建设不断加强。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七五”普法规划目标全面落实,修改和废止政府规章7部,在全疆率先完成生活垃圾分类地方政府规章立法,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实现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扎实推动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反馈问题整改,切实做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积极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意见,办理自治区、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71件,办复率100%。从严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四气”。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审计、财政监督,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落实力不断提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的辉煌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各部委大力支持和援乌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是首府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也凝聚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向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乌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公安干警,向中央驻乌单位、援乌省市及所有援乌干部,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首府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解决和改进。
“十四五”时期目标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首府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的关键五年。站在新起点、踏上新征程,我们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首府经济社会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牢牢扭住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总目标、抓好“三件大事”、建设“六个首府”,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首善之地。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以上;城镇就业年均新增10万人以上。展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十四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十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深化改革取得新进展;开放水平再上新台阶;民族团结实现新加强;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城市建设取得新突破;社会稳定开创新局面;社会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全面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九个“坚定不移”:
一是坚定不移维护社会稳定。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坚持不懈聚焦总目标、打好组合拳,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进反恐维稳工作向规范、精细、常态转变,确保首府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加强法治首府、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护各族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是坚定不移推动创新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深入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城市、国家开放协同创新型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推进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建设,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化发展,建立产学研政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推动形成一批集科技研发、产品中试、成果转化、企业孵化、投资基金于一体的新型创新平台,构建跨区域合作新格局。不断完善科技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探索实施“揭榜挂帅”等制度,加大金融市场对科技转化和科技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高新技术企业数、技术交易额、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均实现翻一番。
三是坚定不移壮大实体经济。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充分体现首府产业发展首位度作用,壮大特色优势产业,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向产业带动转变。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区域布局,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推动工业强基增效、转型升级,重点推进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结构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集群发展,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乌鲁木齐准东产业园等园区建设,持续优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布局,打造一批产值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向高端迈进,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释放服务业发展潜力。
四是坚定不移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市场化运作方式,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和潜能,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发挥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关键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消费升级,适当增加公共消费,支持信息、绿色、时尚、品质等新型消费,稳步促进住房、汽车和健康养老等消费,大力发展“互联网+”消费模式,推动消费新模式、新业态发展,改善消费环境,激发和释放有效需求。积极融入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内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加快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五大中心”,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打造成为核心区标志性工程,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和国际陆港区联动发展,建成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打造“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内陆开放新高地。
五是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深化国资国企、财税金融、投融资体制、城市建设管理等重点领域改革,推进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市场化配置,完善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最多跑一趟”“最快送一次”改革和“互联网+政务服务”,建立健全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破除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各种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和市场平等准入政策,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六是坚定不移培育发展都市圈。以都市圈核心区建设为重点,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国土空间布局,统筹老城区和新区建设,加快完善“两横、两纵、五环十五射”路网结构,加强交通、市政、能源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不断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加快推动与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奇台市同城化发展,构建1小时交通网络,推进都市圈内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市场开放、公共服务一体化,做强板块经济。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加强经济合作、产业链分工协作,全面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推动生态环境协同共治,辐射带动昌吉州其他县市、石河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等城市联动发展。
七是坚定不移推进文化润疆。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坚决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壮大现代文化产业,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产业化、集聚化、高端化发展格局。
八是坚定不移建设美丽首府。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能源消费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建立碳排放定量控制和配额分配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制度,持续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全面提升生态系统质量,节约高效利用资源,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自然资源利用上线,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首府。
九是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坚持把本级财政支出的70%以上用于保障改善民生,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不断提高群众收入水平,着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推进健康首府建设,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发展养老事业,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全力保障公共安全,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乌鲁木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是指导乌鲁木齐未来五年发展的行动纲领,请予审议、提出意见。我们坚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市各族人民的奋力拼搏下,一定会在“十四五”续写新的发展篇章,共同创造我们的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
2021年主要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向着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描绘的新蓝图奋力前行的重要一年。根据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2021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我们要切实抓好“十二个着力”。
一、着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四早”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疫情防控策略,切实做到思想不松、措施不松、机制不松、责任不松,不断巩固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
(一)坚决扛起疫情防控责任。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坚持市委领导下的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和疫情防控指挥部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坚决杜绝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紧抓细抓实各项常态化防控举措,最大限度阻断病毒传播,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二)坚定不移抓好外防输入。坚决守好“三道门”,坚持人、车、物、环境“四位一体”同防,严格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坚决守住疫情防控输入关口。充分发挥“铁公机”检查站护城河作用,持续加强入境入乌人员排查和健康管理;加强入乌食品、冷链物流、邮件快递等重点货物监测预警工作,强化口岸查验、仓储运输、批发零售等全流程闭环管理,严格落实全面消毒、采样检测等措施,坚决防范疫情输入性风险。
(三)坚持不懈抓好内防反弹。抓细抓实“八项监测预警机制”,织牢织密监测预警网络,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快速反应、精准管控、有效处置,牢牢掌握疫情防控工作主动权。压实“四方责任”,强化重点场所和重点人群防控,健全基层防疫体系,做好社区防疫“七项重点工作”,科学实施环境消杀,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坚决防止疫情发生。
二、着力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和防范风险挑战的能力水平,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长期稳定。
(一)坚持以法治理念固根本。高举社会主义法治旗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扎实推进“八五”普法和法治首府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严格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稳定、防范风险、处理问题,统筹推进反恐维稳、扫黑除恶、矛盾化解各项工作,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
(二)坚持以严的措施保稳定。坚持依法严打方针,深化严打专项行动,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切实把反恐维稳“组合拳”和常态化“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抓实抓细抓落地,坚决保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三)坚持以真情实意化矛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底线思维、风险意识,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深入推进阳光信访、法治信访、责任信访,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各族群众的合法诉求。
三、着力巩固发展民族团结
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和“纲”,持续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全面巩固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一)持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群众心灵深处,奏响浸润各族群众心田、凝聚各族群众力量的新时代主旋律、最强音。
(二)持续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成果。创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引导各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在勤走动、拉家常、解难事中越走越近、越来越亲,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三)持续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以居住、就业、教育、生产、文化嵌入为抓手,健全各民族互嵌式发展的政策法规和乡规民约,让首府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谱写新时代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民族团结赞歌。
四、着力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
全面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积极引导伊斯兰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一)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保护合法宗教活动,引导信教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确立正信正行。
(二)全面巩固伊斯兰教中国化社会基础。坚持和加强党对宗教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升宗教事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改善宗教活动场所设施条件,让信教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三)全面加强非法宗教活动治理。旗帜鲜明反对宗教极端思想,持续推进去极端化,扎实开展“三非”整治工作。坚决查处借教敛财等违法行为,决不允许有法外之地、法外之人、法外之教。
五、着力抓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不动摇,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五个认同”,筑牢长治久安的思想根基。
(一)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全方位加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深入宣传贯彻《新疆的若干历史问题》等七个白皮书,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意识形态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实施“文化润疆”工程。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文化润疆”的引领作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浸润各族干部群众思想。开展“致敬百年”系列文艺创作,创排《家园》《铡刀下的红梅》《穆桂英挂帅》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化精品,加强文庙、文昌阁等历史文物遗址保护利用,加快推进文化公园、红色旅游景区、丝绸之路博物馆、中华文化体验馆等一批具有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的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南门文化广场、北门解放广场,让城市留住记忆、记住乡愁,把文化润疆工程打造成凝心聚力的铸魂工程。
(三)立德树人尊重人才。强化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积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认真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为知识分子正常开展科研、教学、创作活动创造条件,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引导广大知识分子为实现总目标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六、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切实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一)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开放协同创新型城市、国家“双创示范”城市和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培育技术交易市场,引导各类孵化载体实现功能升级,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做优做强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年内注入财政资金不少于1亿元,组建科创集团,持续实施“搭平台、聚人才、兴产业”创新工程,助力产业、技术、人才跨区域合作,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清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健全完善科技创新配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梯度培育力度,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年内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较2020年分别提高2至3个百分点。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深入实施“红山众创行动”“红山创客周”,不断激发创新主体活力和潜力。
(二)深入推进农业集约化产业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农村土地流转,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饮食民俗、文化传承、健康养生融合发展。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推进建设5个千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1个万头肉牛肉羊养殖基地、1个千头奶牛养殖基地。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完善农村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新时代美丽乡村。
(三)深入推进工业现代化集群化。实施千亿元工业投资计划,突出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引导石油化工、冶金等传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以集群化、智能化发展为基本路径,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加快推进装备制造、石油煤化工、钢铁金属及硅铝基材料等产业集群发展。以延链、补链、建链、强链为主攻方向,培育打造一批产业链核心企业,不断增添工业经济增长新活力。持续提升14个特色产业园区,不断提升产业承载能力。加快推进乌准园区规划建设,构建企业总部在首府、生产基地在乌准、产业协同与三个开发区联动的战略发展布局。全力支持大道汽车、天银纺织、正威新材料、恒大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尽快建成投产,增强工业发展新动能。做大做强馕、纺织服装等产业。加快数字化发展,深化5G融合应用,大力发展物联网、区块链技术,不断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
(四)深入推进服务业专业化多样化。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不断扩大服务供给、释放需求潜力。引导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加快发展商贸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会展、科技研发、检验检测、法律咨询等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健康、养老、育幼、文化、体育、家政、物业等服务业,拓宽公益性、基础性服务业供给范围。完善物流枢纽设施和城乡网络,推动城市绿色配送体系建设。促进金融主体多元化发展,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服务。
(五)深入推进旅游兴疆战略。加快构建“一心一区一极三带”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争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谋划大南山国际冰雪旅游度假胜地项目,推进国际大巴扎申报国家5A级景区,做好天山大峡谷等28个A级景区提档升级,加快东道海子旅游区、阿唛龙主题乐园等项目建设,多层次全方位扩大旅游供给,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打造一批旅游吸引物集群。持续推进旅游与农业、工业、交通、教育、康养、体育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加快馕文化产业园二期、乌鲁木齐县康养基地建设,打造南山文化音乐节等文旅融合新品牌,培育发展旅游新业态,不断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延伸旅游消费产业链,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七、着力融入新发展格局
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发挥投资关键性作用、消费基础性作用、出口带动性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基础设施建设对投资的拉动作用,推进绕城高速等重点交通路网项目建设。发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带动作用,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农业农村、公共安全、民生保障等领域短板。推进一批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公共卫生应急保障等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工业物联网基础设施、区块链产业园等新基建项目建设,为助推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围绕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支持天山区创建夜间经济示范区,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共享经济、休闲经济、假日经济、小店经济,打造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商业街区。推动汽车等消费品由购买管理向使用管理转变,促进住房消费健康发展。支持线上线下消费融合发展,鼓励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活动,不断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完善农村市场体系,扩大电商进农村覆盖面,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持续改善消费环境。
(三)积极促进“两个循环”。找准首府定位和比较优势,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三基地一通道”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牢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发展开放经济,拓展开放空间,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立足国内市场,加强产销对接、产业链衔接,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能力,积极搭建出口转内销平台。充分发挥“西引东来”“东联西出”的区位优势,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加优质产品进口,努力提高贸易发展质量和效益。
八、着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努力让天蓝水清、地净山绿的底色更浓、成色更亮。
(一)不断强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洁城四大行动。深入推进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落实“控煤、控污、控尘、控车”等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快清洁能源替代、柴油车污染治理和新能源车推广,强化“散乱污”和扬尘污染源分类整治,做好重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确保空气质量稳中有升。全面提升水环境质量,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加强重点流域水生态保护和饮用水水源地治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以上,全面促进再生水综合利用。加强土壤环境保护,实施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准入管理,加强工业、医疗、生活污染源监管和重金属污染防治,规范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收集处理,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持续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有效解决“脏乱差”等问题,进一步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全流程分类处置体系,让城市环境更加干净整洁。
(二)不断强化“六句话”项目建设。持续推进“树上山”,不断巩固燕南山、雅玛里克山等5万亩荒山绿化成果,提升绿化景观,打造郊野公园。持续推进“水进城”,不断完善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系连通工程,大幅提升和平渠、水磨河流域沿线景观。持续推进“地变绿”,加大周边沙坑、荒漠治理和铁路边坡、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力度,新增绿地5000亩,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2%以上。持续推进“煤变气”,优化城乡供热能源结构,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地区燃气基础设施,实施小燃煤供热设施清洁能源改造1900户。持续推进“天变蓝”,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控制城市扬尘污染,降低工业污染排放强度,加强机动车尾气防治,促进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持续推进“城变美”,完成河滩快速路等10条主次干道的维护提升,开展临街建筑立面整治,精心打造洁净靓丽的城市环境。
(三)不断强化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完善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管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严格控制能源消费增量。支持绿色技术创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清洁生产产业,推进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绿色化改造。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推广建筑节能技术。积极开展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低碳社区和低碳企业试点示范创建工作。
九、着力推动都市圈发展
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着力提升都市圈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一)加快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健全完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科学划定生态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做好城市拓展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逐步形成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生态功能区三大空间格局。不断提升城市景观设计,突出公共建筑、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的适用性、服务性和宜居性。
(二)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对内对外路网结构,推进西绕城高速、东进场路高架、安宁渠路等快速通道项目建设;实施西山路西延、喀什路南延、城北主干道东延、康新路等主干道项目;有序推进轨道交通2号线建设,提升区域快速交通联络效率。加快城区公交专用道及港湾车站建设,建设大湾南路、王家沟大桥等6个公交首末站,北京路北延、榆树沟路等4个公交停保场。建成甘泉堡新水源地第二净水厂(一期)及楼庄子供水工程,配建输水管网180公里;着力提升新区供热保障能力,实施改造老旧供热管网10公里,不断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
(三)加快推进老城区改造。积极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着力围绕“五个加强”,即加强市容市貌管理、加强市政设施维护、加强老旧小区改造、加强自建房改造、加强城市安全风险防控,不断提升老城区品质。按照“一区域一规划、一项目一设计”的原则,对142个自建房片区实施改造提升,力争完成40%的任务;科学编制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实施老旧小区改造4.8万余户;对4800余户棚户区老旧房屋实施综合改造,让各族群众居住环境更宜居、更舒适。
(四)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坚持以水定产、以产定城、产城融合,以“八大片区”建设为重点,着力打造绿色智慧、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新区,为城市发展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加快完善河马泉新区道路及配套设施,完成新疆大学新校区和市第1中学、13中学河马泉校区建设,市第八人民医院主体封顶,推动教育、医疗等优势资源不断集聚。加快推进两河片区至一号台地联通工程,持续完善产业园区内部路网及公共配套服务设施,实施天山两河谷文旅项目及园区生态绿化工程,为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积极推进恒大文旅康养城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城北发展新引擎。
(五)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建设,完善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机动车智能服务平台、停车场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市政设施定期“体检”机制,加强道路、桥梁检测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严控新增违法建设,拆除60万平方米存量违法建筑,努力实现建成区违法建设行为零增长。
(六)加快都市圈同城化进程。积极与昌吉市、五家渠市、阜康市、奇台市等都市圈城市建立合作协商、规划协调、政策协同、社会参与等“四项机制”,统筹城市规划、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实施一批交通、市政、能源及新型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促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加快推动形成同城化发展格局。进一步深化与兵团第十二师、第六师的协同发展,加快完善综合保税区等园区开放合作机制,积极探索采取股份制等方式共建产业园区、共设企业工厂等务实举措,打造兵地融合示范区,实现责任共担、收益共享。创新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和支持兵地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不断提高兵地医疗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推进兵地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扩大兵地医保定点机构互认覆盖面;积极推进兵地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兵地学校结对帮扶机制,促进兵地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
(七)加快提升辐射带动能力。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引领,立足周边城市比较优势,以加强经济合作为切入点,推进乌昌石经济一体化发展,推动与昌吉州其他县市、石河子、克拉玛依、吐鲁番、哈密等城市合作共赢、联动发展。发挥高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集群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区域产业政策对接,推进产业链分工协作;推动共建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构建辐射周边城市的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依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推进区域环境协同共治;探索共享共建对外开放通道,推进口岸通关便利化;不断增强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优势资源的区域性辐射带动能力,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公共服务共享。
十、着力抓改革促发展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有序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加快国有企业上市步伐。推动在我市新设立的中央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属地注册,积极推进市属国有企业进入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参与油气资源开采储存的收益分配。扶持和培育民营经济,实施民营企业培优工程,有效解决民营企业在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高、带动作用强的民营企业,打造一批产业链、价值链高端企业,积极构建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让民营企业家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赋能添力。
(二)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强化各级政府的市场意识、法治意识、服务意识,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完善营商环境政策体系,全面实行政府权责清单制度,实施涉企经营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新产业新业态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推进政务服务流程再造,深化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应用,推动更多事项集成办理和跨省通办,提升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效率。以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和市场平等准入为着力点,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依法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权益,持续改善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
(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不断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稳妥推进市、区(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涉企经营服务性收费目录清单制度及动态调整机制。落实好国家、自治区支持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
(四)强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形成融资方式丰富多元、公平开放的投融资体制机制。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行业、重要领域的信贷投放,积极争取国有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的支持。规范有序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进一步放宽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等领域限制,在交通、能源、水利、环保、市政等领域推进特许经营,支持重点领域建设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撬动社会资本投向基础设施领域。发挥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提供配套融资支持,优化投融资结构。
十一、着力打造内陆和沿边开放高地
深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中心区建设,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构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高水平开放新格局。
(一)扎实推进国际陆港区建设。围绕“集货、建园、聚产业”,以打造全国五大中欧班列集结中心为契机,加快推进陆港区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提升“集货”效率,加强与国内物流枢纽节点城市的合作,不断完善中欧班列集结中心配套设施和物流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班列运行组织,重点打造通往俄罗斯、意大利等国家的精品班列线路,力争开行1200列以上。不断加快“建园”步伐,积极申报保税物流中心(B型)和进境粮食、进口木材指定监管场地,完善国际陆港区功能平台,提升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能力。着力增强“聚产业”能力,科学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创新招商引资机制,构建现代物流、国际商贸、先进制造、高端服务协同发展的开放型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通道经济”向“口岸经济”转型。
(二)扎实推进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大力发展机场功能性服务业、航空物流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不断延伸“航空+”产业链,积极做好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申报工作。整合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国际陆港区、综合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功能优势,争取口岸基础设施和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积极争取增加国际航线,开通国内外全货运航线,扩大空域和支持机场集团争取第五、第六航权,全面提升国际机场航空交通枢纽地位。
(三)扎实推进国际纺织品服装商贸中心建设。积极引进“三城七园”企业总部,打造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研发和推广于一体的纺织品服装研发中心;充分调动国内外优秀服装设计资源,助力新产品开发设计、品牌营销策划等全产业设计中心和原创品牌孵化中心建设;高标准规划建设集国际服装服饰、面辅料、棉花纱线、纺织机械于一体的展示中心;建设国内外纺织原料、相关产品的现货即期与中远期电子交易中心,高效推进纺织纤维纱线产业园项目投入运营,构建国际供应链体系,带动全疆纺织服装产业迈向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四)扎实推进“五大中心”建设。围绕打造商贸物流中心,加快发展仓储、配送、区间结转等保税物流业务,建设具有多式联运和国际物流分拨功能的大型综合物流基地,构建中亚、西亚、欧洲货物集散基地。围绕打造交通枢纽中心,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口岸开放平台互联互通,加快推进国际机场改扩建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形成“八通道六射线”高等级公路运输通道,不断优化城市路网结构,构建现代化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围绕打造文化科教中心,积极搭建对外文化交流平台,精心培育对外文化品牌,全方位开展国际性、区域性文化交流活动,推动对外文化贸易发展。提升科技对外合作能力,建设一批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打造中亚、西亚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力的科技中心和产业合作基地。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务实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建立教育战略合作关系。围绕打造医疗服务中心,以丝绸之路健康论坛为平台,加强国际国内医疗交流与合作,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平台,推进乌鲁木齐市儿童医院(城北)、市疾病控制与健康危害因素研究基地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医药制造、健康疗养、健康会展、医疗旅游产业,着力打造区域优势医疗资源高地。围绕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人民币与中亚周边国家货币挂牌交易,进一步丰富金融主体、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五)扎实推进对内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力争全年引进区外到位资金1000亿元以上。推进对内开放,用好国内大市场,吸引各类要素向首府汇聚、产业向首府转移。扩大对外开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健全售后保养维修等服务体系,带动商品、技术、服务和高端装备出口,着力培育对外经济新优势。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展会,办好2021(中国)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积极做好“一带一路”综合试验区、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工作,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十二、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民生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源,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持续办好利民惠民实事。
(一)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突出抓好城乡富余劳动力、高等学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困难群体就业,扩大公益性岗位安置,促进充分就业,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开展各类职业培训9.5万人次以上,促进劳动者持续提升职业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就业。坚持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多渠道灵活就业。
(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综合改革,切实提高教育治理能力和水平,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强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加强学前教育普惠建设,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均衡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办学,持续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内涵式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和继续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
(三)提升医疗卫生服务。实施健康首府行动,健全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强化公共卫生和重大传染病防控,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按照每个社区都有医疗点的要求,加快健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完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城镇职工大病保险、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提高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统筹推进县域综合医改,深化京乌医疗卫生合作,加快推进智慧健康建设。统筹好计划生育、婴幼儿照护、医养康养、职业健康等工作,持续推动全民免费健康体检。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全民参保计划,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国家试点工作,稳步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全面落实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新(改)建94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加快推动失业、工伤保险省级统筹,着力提高新业态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率,扩大工程建设领域、高风险行业、小微企业等民营经济群体参保覆盖面。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强对残疾人、精神障碍等特殊群体的救助,织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
(五)促进文化繁荣发展。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健全服务网络,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打造群众文化品牌,开展文化惠民演出500场。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融合发展,培育和扶持一批特色文化骨干企业、小微企业、创客空间,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市民15分钟“健身圈”建设,在150个社区建设健身路径,办好环城自行车赛、冰雪马拉松等线上线下赛事活动,让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更充实、更丰富。
(六)加大住房保障力度。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供应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健全统一的住房保障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供给制度,逐步形成租赁型保障房、产权型保障房、租赁补贴三位一体的住房保障新模式。
(七)筑牢公共安全防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序推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特别是建筑、交通业的安全监管,保障电梯等特种设备安全,坚决杜绝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实施餐饮质量提升工程,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市创建工作。推进韧性城市建设,加强城市治理中的风险防控,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综合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确保城市安全。
(八)持续办好民生实事。以增进人民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实施好停车泊位工程、街巷整治工程、厕所革命工程、公交畅达工程、创业扶持工程、社区养老工程、政务便捷工程、物业提质工程、直销便民工程、全民健身工程等“民生建设十大实事”,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加美好!
各位代表,新形势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我们将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鼓足“创”的劲头、砥砺“干”的作风,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型、效能型、阳光型、廉洁型政府。
坚持以政治建设统领工作。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推动自治区党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坚持以法治精神指导工作。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健全重大政策事前评估和事后评价机制,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确保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以及社会各界监督,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政府各项工作的能力。
坚持以治理效能推动工作。积极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切实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服务办理便捷化和服务供给精细化,以高效能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
坚持以优良作风落实工作。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在务实功、求实效上下功夫,确保说一件、干一件、成一件。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四气”,切实为基层减负、为担当者担当,让干事创业者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推进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贯通协调,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新机遇促动新发展,新使命开启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市委的各项决策部署,紧紧依靠全市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全疆首善之地而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