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青春之岛”的西海岸: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中国网4月27日讯(记者 刘维佳)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青春之岛”的西海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4月25日,记者跟随 “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走进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了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亲身感受到青岛西海岸新区近几年来的蓬勃发展与无限生机。
开拓创新 青岛西海岸新区打造多个世界第一
经济特区、国家级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在各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风向标作用。
青岛西海岸新区是2014年6月3日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九个国家级新区。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721.7亿元,占青岛市总量的三分之一;实际利用外资13.7亿美元,同比增长11.4%;货物进出口总额2149.2亿元,占青岛市总量的35%。同时,青岛西海岸新区集聚市级以上创新平台422家、国家级创新创业载体24家,规上企业2156家,打造了全球最大海洋基因库、最大海藻加工基地、最大影视产业园等多个世界第一。
青岛西海岸新区自获批以来,持续加大“双招双引”创新力度, 强化产业链招商,招商引资取得明显成效。“十三五”期间, 累计引进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257 个,2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青岛西海岸新区投资了82个项目。全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72.9 亿美元。
据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副局长王大鹏介绍,2021年1-3月份,全区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8个,完成年度目标26%,总投资1052亿元。其中,世界500强投资项目4个。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0.2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205%。
“2020年面对疫情对外贸带来的冲击,青岛西海岸新区在严格贯彻落实各级关于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工作要求下,对增速快、贡献大以及潜力大、成长性高的外贸企业分类施策,全力稳住外贸‘基本盘’。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为小微外贸企业配套了专项帮扶政策,鼓励小微外贸企业利用信保资信服务抢订单、拓市场,目前青岛西海岸新区投保‘信保易’小微外贸企业数量近1000家,‘一带一路’出口额占比达50%以上。”王大鹏说。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抢抓跨境电商发展新机遇
据悉,随着青岛跨境电商产业园、中日韩消费专区电商体验中心的正式启用,跨境电商企业对企业出口、企业对海外仓出口等新模式先行先试,保税备货跨境新零售业务实现突破落地等,不断推动着青岛西海岸新区直播电商的集聚壮大。
王大鹏告诉记者:“2020年,青岛西海岸新区实现海关统计跨境电商业务货值37亿元,同比增长近9倍,网购保税进口货值占全省7成以上。2021年1月份,青岛西海岸新区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额25亿元,实现了进一步跨越发展。”
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随后,采访团一行来到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自动化程度最高、装卸效率最快的自动化码头,也是亚洲首个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 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工程技术部副经理张卫介绍,“2017年5月11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营以来,装卸效率持续稳步提高,目前平均单机效率达到36.2自然箱/每小时,最高达到47.6自然箱/小时,全面超越人工码头,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自动化码头高50%以上。”
据了解,山东港口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共规划建设6个泊位,岸线长2088米,码头前沿水深-20米,可停靠24000TEU集装箱船,设计年吞吐能力520万TEU,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自动化码头之一。
从规划设计到建成运营,全部由山东港口青岛港通过自主开发完成,开创了“低成本、短周期、高效率、全智能、更安全、零排放”的高质量发展“青岛模式”,在全球自动化码头领域制高点上树起了“中国方案”、“中国效率”的旗帜。
海洋卫士 为了滩更美、水更清、渔更丰
青岛西海岸新区陆城面积2128平方公里,管辖海城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海岸线282公里,沿海分布23处海湾,42座岛屿,滩涂面积83平方公里,国家级海洋公园面积458平方公里,为海洋经济发展赋予了丰厚的自然资源。
青岛西海岸新区海洋发展局三级调研员高海云告诉记者:“新区海洋经济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海洋生产总值由16年的866亿元,增长到2020年约14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7%,海洋经济年均增速达到16.2%,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21年,新区全年海洋经济增速将冲刺15%,总量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2个百分点,在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进程中展现西海岸作为,力争引领‘十四五’时期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全力发展海洋经济的同时,西海岸新区尤其重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讲到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我想重点推介一个目前中国唯一的一支由渔民组建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公益组织,它的名字叫青岛西海岸新区蓝湾生态环境公益服务中心。”高海云说。
据高海云介绍,截止2020年,蓝湾公益深入渔村码头40余处,累计出动260人次,制作横幅180条、展板40块、画报20张,组织宣传活动42次、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组织净滩净湾净港活动36次,直接清理海洋塑料垃圾9.1吨,出动渔船200多艘次对包括琅琊近海发现的海马栖息地在内的“祖宗海”进行巡护,配合渔政执法人员清理违法网具40余套、2000余米。
“这些海洋卫士们一直以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为已任,为了滩更美、水更清、渔更丰的美好愿望,默默付出着。”高海云说。
聚焦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为进一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青岛西海岸新区突出涉海创新平台建设,鼓励知名涉海高校、科研院所创办分校和分支机构,驻区高校达到20所,市级以上海洋科技创新平台142家,占全区科技创新平台总量的30%。全面服务保障中科院大学等四所“双一流”高校全面招生,中国远洋海运大学等涉海院校加快建设,驻区院校海洋学科和科技创新平台实现全覆盖。聚焦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依托国家海洋技术转移中心专业领域分中心和市级以上技术转移机构,累计组织技术对接会、科技成果发布会等各类活动20余场次,发布成果300余项,签订合作协议20余项。
记者在参观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中心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海洋大科学中心办公室主任、研究员李富超表示,围绕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海洋大科学中心牵头建设山东省首批创新创业共同体——海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畅通“政产学研金服用”全链条通道,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扎实推进中科院大学海洋学院建设,深入实施科教融合。构建国际协同创新网络,持续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
东方影都已成为中国视效大片生产基地
近年来,青岛西海岸新区高度重视影视产业,着力打造“影视之都”城市名片,构建影视工业化产业链生态圈,影视产业呈现集聚增长的良好态势。
“东方影都在2013年启动建设,2018年的4月28日正式投入运营。在短短的几年间,已经为中国的大荧幕奉献了多部优秀的视效大片。”青岛西海岸新区影视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赵芳透露:“在东方影都拍摄完成的《长城》《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刺杀小说家》等6部已上映作品票房累计超过110亿元,可以说东方影都已经成为中国视效大片生产基地、中国电影票房保障基地。”
在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的参观采访中,让记者感触最深的就是“震撼”。据了解,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拥有40个国际标准摄影棚、32个置景车间、1个亚洲最大室内外合一水下制作中心以及全流程数字影音中心。其中,藏马山外景地占地1500亩,分为欧美、古装、民国等5个景区。
这里的春天暖风习习,这里的夏天热情火辣,这里的朝霞有梅子味儿的清香,这里的傍晚有啤酒味儿的芬芳。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