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2022年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2022年07月05日 10:44   来源:天津日报   韩雯

  天津北方网讯:“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正在我市加速构建中。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列在首位的就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0个,这是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6月,100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已明确选址的有85个,在严格招投标程序的基础上,已完成建设的有14个。

  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缺口是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前提。“当前,在天津300.27万老年人口中,有97%的老人居家养老,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就是要把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周边、身边、床边。”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赵康建说,2021年年底,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及服务内容,在功能上,设置“三区一平台”,即:托养区、日间照料区、多功能区、智能服务平台;在服务上,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即:入托、入照、入户,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加上一个家庭养老床位。

  “在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盘活和整合社区内各种闲置和存量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邻近设置,以规模小、灵活性高的优势降低管理和运营风险。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市场驱动,逐步放开举办主体和运营主体,实行社会化运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赵康建介绍,养老服务综合体分为区域型和社区型。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区域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其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采取“嵌入式机构+”的方式配置,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探访、失能老人帮扶、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培训、老年用品体验、养老服务顾问等综合功能。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在服务功能上,主要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

  为了让养老服务综合体在津沽大地遍地开花,今年民心工程立下的目标任务是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0个。赵康建说,按照“街道100%覆盖、乡镇40%覆盖”的比例,除已实现全覆盖的西青、武清2个区外,市民政局将100个指标分配到14个区,最多的宝坻区13家、南开区12家,最少的河西1家。任务下达后,市民政局着眼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多措并举,加快推动落地。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在建设方面,采取“四个一批”(社会力量新建一批、闲置资源改建一批、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升级一批、小区配套配建一批)的思路,多渠道拓宽场地来源。在运营方面,召开金融、企业、养老机构三方对接会,争取资金、场地和管理等社会资源,推动企业与综合体建设对接、服务与需求对接。二是出台后续扶持政策。协商相关部门,进一步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便利。三是市区同步行动。市级民政部门牵头,与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协调配合,共同支持、协助街道和镇政府解决建设、管理和运营中的难题,确保民心工程年度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天津:2022年加快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2022-07-05 10:44 来源:天津日报

  天津北方网讯:“一刻钟”养老服务圈正在我市加速构建中。昨日从市民政局获悉,今年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列在首位的就是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0个,这是构建“一刻钟”养老服务圈的重要载体。截至今年6月,100个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已明确选址的有85个,在严格招投标程序的基础上,已完成建设的有14个。

  补齐养老服务设施缺口是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的前提。“当前,在天津300.27万老年人口中,有97%的老人居家养老,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就是要把专业的养老服务送到老人周边、身边、床边。”市民政局养老处处长赵康建说,2021年年底,市民政局印发了《关于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功能定位及服务内容,在功能上,设置“三区一平台”,即:托养区、日间照料区、多功能区、智能服务平台;在服务上,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即:入托、入照、入户,嵌餐、嵌智、嵌康、嵌护,加上一个家庭养老床位。

  “在推进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坚持因地制宜,充分盘活和整合社区内各种闲置和存量资源,在党群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邻近设置,以规模小、灵活性高的优势降低管理和运营风险。与此同时,我们坚持市场驱动,逐步放开举办主体和运营主体,实行社会化运营,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进一步激发养老服务市场活力。”赵康建介绍,养老服务综合体分为区域型和社区型。街道(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为区域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其建筑面积一般不低于1000平方米,采取“嵌入式机构+”的方式配置,具备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居家探访、失能老人帮扶、老年人能力评估、人员培训、老年用品体验、养老服务顾问等综合功能。社区型养老服务综合体建筑面积不低于500平方米,在服务功能上,主要包含“三入四嵌一床位。”

  为了让养老服务综合体在津沽大地遍地开花,今年民心工程立下的目标任务是建设养老服务综合体(含嵌入式养老服务机构)100个。赵康建说,按照“街道100%覆盖、乡镇40%覆盖”的比例,除已实现全覆盖的西青、武清2个区外,市民政局将100个指标分配到14个区,最多的宝坻区13家、南开区12家,最少的河西1家。任务下达后,市民政局着眼完成年度任务目标,多措并举,加快推动落地。一是合理利用资源。在建设方面,采取“四个一批”(社会力量新建一批、闲置资源改建一批、照料中心和养老机构升级一批、小区配套配建一批)的思路,多渠道拓宽场地来源。在运营方面,召开金融、企业、养老机构三方对接会,争取资金、场地和管理等社会资源,推动企业与综合体建设对接、服务与需求对接。二是出台后续扶持政策。协商相关部门,进一步为养老服务综合体的建设提供便利。三是市区同步行动。市级民政部门牵头,与相关部门和各区政府协调配合,共同支持、协助街道和镇政府解决建设、管理和运营中的难题,确保民心工程年度任务按时保质完成。

(责任编辑:石兰兰)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