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时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朵小浪花。但过去的十年,却是南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间”。
回望十年路,南昌活力迸发。2012年至2021年,南昌地区生产总值从3000.52亿元增长到6650.53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3602元增长到50447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116.54亿元增长到2878.74亿元。经济总量从小到大,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城市文化的内涵更丰富、多元了,城市的吸引力日益加大,去年新增人口18.25万人。
凡此过往,皆为序章。2021年,南昌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产生后,提出南昌人要自信、发奋、齐心,以“胡子工程”为突破口,从久拖不决的重大民生工程入手,回应百姓关切、整顿干部作风,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崭新局面,强省会战略正助推南昌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征程上率先“作示范、勇争先”。
从树木到森林
——聚点成链聚链成群
7月8日,在位于南昌高新区的联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正在进行高精度非球面玻璃镜片模压成型关键技术攻关。这是公司去年在全省揭榜的一个关键技术攻关项目。
谁能想象,就是这家本土成长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十年前还是一家低端代工的劳动密集型公司。2012年至2021年,公司员工只增加了25%,销售收入却增长了1467%。
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产业链这只“无形之手”。电子信息产业是我省“2+6+N”产业中两个万亿元级产业之一,也是南昌“4+4+X”产业体系中的首位产业,其产业规模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
十年前,南昌电子信息企业零星分布、关联度低,企业更换一个配件都要托人在外地采购。而如今,随着欧菲光、同兴达等一批龙头企业在南昌集聚,设备供应商和维保团队也来到了家门口,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有了以华勤等为代表的多家国内ODM行业龙头企业落户,一批上下游产业项目加速落地,原先要去北上广深等地招聘的技术人才,现在可在南昌就地取材,用人成本大幅降低。
“链”上发力,产业活力释放。十年前,南昌只有为数不多的电子信息企业,如今,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信息企业达212家;营收也从2012年的177.7亿元飙升至2021年的1734.5亿元,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南昌,生态思维已融入“4+4+X”产业体系发展全过程。作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源地,南昌十年前就开始建设航空城,打造航空制造产业生态圈,近年来又加速打造空港新城,发展航空物流、跨境电商、临空经济。这一番排兵布阵,让南昌航空产业实现了从“树木”到“森林”的蝶变。目前,南昌航空城已初步形成9家整机、若干配套企业集群发展态势;南昌空港国际货邮吞吐量去年突破11万吨,创历史新高。航空产业双核驱动,发展势头强劲。
近年来,抓住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机遇,南昌发力数字经济新蓝海,打造全球首个城市级VR产业基地,VR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抢占先机,同时积极布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赛道,构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空间格局,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聚点成链,聚链成群,工业产业集群的快速发展,成为南昌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能。
从粗放到精细
——关注民生提升品质
6月30日,南昌市“胡子工程”中的一号工程——南外环高速公路竣工通车。今年年初,南昌发起“胡子工程”攻坚战,对全市各级政府投资在建项目中三年以上仍未完工或停工达半年以上的29项“胡子工程”,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目前,已销号11个。这是南昌下硬功夫完善城市功能的一个缩影。
2012年以来,南昌立足省会担当,对标国内一流,一任接一任展开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行动,十年间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城市公园、绿地不断增多。今年,乘着强省会战略的东风,南昌加快行动步伐,城市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更加宜居宜业。
如今的南昌,出行更加便利。从2015年南昌地铁1号线运营,到2021年地铁4号线一期开通,南昌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128.45公里。同时,城市不断优化公交线网,农村持续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力度。目前,建设中的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项目,正在畅通城市交通“动脉”,不少城市断头路陆续打通。
如今的南昌,城市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推窗见绿、出门见景,“颜值”不断提升。政府对民生保障的投入持续加大。支持申报第一批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推动“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加快职业教育发展……1月至5月,全市财政民生类支出完成253.4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八成以上。
如今的南昌,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十年来,南昌市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昔日的“龙须沟”玉带河已脱胎换骨,通过清淤、治污、引水、换水、生态恢复,建成了18公里长的玉带河风景区,沿河建了50多个文化休闲公园;原来让人掩鼻而过的乌沙河边建起了马兰圩公园,四季鲜花不断,旁边建起绿地集团开发的高档住宅区。
南昌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候鸟栖息地,更有江豚“拖家带口”扎堆出现在赣江扬子洲水域。白鹤、江豚这两类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与南昌结缘,印证了南昌生态环境的独特魅力。6月中旬,英雄城南昌又多了一张国际名片,成功入选第二批国际湿地城市。
城市魅力的打造永远没有完成时,只有更好,没有最好。仲夏时节,南昌正在开展城市道路井盖专项整治,在19条城区主干路使用防沉降、防噪音的新型一体化井盖,整改后井盖与路面高差控制在5毫米内,城市的精细化管理让这座英雄城越来越有温度,也越来越有吸引力。
从单一到多元
——注重文化增添内涵
南昌变得越来越“潮”,越来越“靓”。
传统小吃、非遗工坊、网红潮店、特色文演……位于西湖区的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一亮相,就成为消费新地标,为南昌再添一处网红打卡地。
绳金塔历史文化街区、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原城记城市文化街区……十年里,注重文化、旅游、商业的相互融合,南昌打造了多条历史文化街区。在这里,不仅能够见识豫章剪纸、豫章绣、流湖棕编、万家绘染布画等大量本土非遗,还可以品味一道道传统南昌小吃,寻找最地道、最厚重的“南昌味”。
文化根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十年间,南昌不断挖掘历史、唤醒记忆。城外,昔日偏居一隅的新建区大塘坪乡,一座气势恢宏的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横空问世,惊艳世界;城内,访滕王阁、杏花楼、佑民寺,古雅遗韵彰显城市的底蕴,行走其中如阅古卷,让人穿越时空。
白天,漫步南昌大街小巷,“八一”印记和各类红色地标随处可见,不仅扮美城市,还凸显了英雄城的底色。傍晚,以“秋水共长天一色”闻名天下的滕王阁在灯光中熠熠生辉,与周边200余栋高楼射出的光束,形成一幅水城一体的多彩画卷,让人们在豫章故郡与时尚英雄城间,时空切换、放飞思绪。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天下英雄城。如今的南昌,以新的城市形象LOGO、城市宣传口号传播城市文化。俯瞰南昌,以赣江为城市风光中轴线,将滕王阁、赣江风光带、滨江文旅休闲区、市博物馆、市图书馆、南昌瓷板画研究中心等“串珠成链”,一个个地标丰富南昌看点,擦亮文旅名片。
腹有诗书气自华。十年间,随着南昌市图书馆、江西省图书馆、艾溪湖美书馆、经开书房、莲花书屋等建成,南昌城市书香氛围也愈发浓厚。
从今年起,南昌还将用两年时间建设100家城市书房——“孺子书房”,建成后的“孺子书房”将纳入全市公共图书馆联盟,实现通借通还,“都市15分钟文化圈”“乡镇20分钟文化圈”形成。
守望文化,南昌走出了一条文化传承与更新之路,一条文化自觉与自强之路,一条文化自信与开放之路,以文化软实力赋能强省会,让市民获得感成色更足、更可持续。
短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十年时间,从我们的指尖悄然划过。回望过去十年,南昌经济发展步履铿锵,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为率先“作示范、勇争先”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十年,变化是最生动的注脚。南昌的地区生产总值、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均实现翻番……一个个跳动的数字最具有说服力,是改革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最直接印证。如今的南昌,经济增长动力澎湃,活力无限。城市生态秀美宜居,天更蓝了、水更清了,一幅绿色生态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这十年,奋斗是最真实的姿态。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十年来,有太多的成就令人赞叹,也有太多的故事值得铭记。正是全体英雄城儿女以卓越的创新创造、忘我的拼搏奉献,埋头苦干、披荆斩棘,积蓄发展加速度。奋斗印记绘就了这座城市成长的斑斓长卷。
时光的列车永不停息,新的十年已经迎面而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强省会战略的深入推进,南昌一定能聚八方英才,集优势企业,早日实现“一枢纽四中心”的城市发展目标。这座千年古城,正全力奔跑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征程上。
江西日报记者 鄢 玫 林 雍 钟珊珊 康春华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