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新征程·粤来粤好 | 十年跨越成就非凡,广州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蓝天白云下的广州城区(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将错综复杂内外部环境的压力转变为发展的新动力,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功能持续增强,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引擎作用不断彰显,对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做出了初步回答,在实现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使命中担起了广州责任、展现了广州作为。
“老城市”积淀
广州是国务院颁布的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一代代广州人承前启后、赓续血脉、守正创新,在这座2200多年的城市建设中不断延绵“老城市”的历史文脉,积淀“老城市”的深厚底蕴,让作为岭南文化中心地、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民主革命策源地和改革开放前沿地的城市日益彰显其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
五羊传说(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陈忧子)
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截至2021年7月,全市拥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人类非遗项目2项(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占全省人类非遗项目(4项)的一半;拥有国家级非遗项目21项,省级非遗项目95项,市级非遗项目116项。
历史文物古迹众多。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是广州文化自信的来源,支撑着广州发展,引领着广州前行。截至2021年末,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共3381处;其中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55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省文物保护单位49处,市文物保护单位373处)。如南越王墓有2000多年历史,光孝寺、六榕寺、怀圣寺等有1000多年历史。历史文化街区26片,历史风貌区19片,历史建筑815处。
中轴线建设周期加快。广州在云山珠水间形成3条南北向城市轴线。从两千年到数十年,从1.6公里到12公里,广州中轴线越来越长,建设周期却越来越快。3条中轴线并行于千年古城,折射出广州的巨大变迁。
千年商都因贸易而兴盛。向海而生、因海而兴,广州孕育中国最早、最成熟的商业文化,成就独特的商贸城市气质,为广州续写千年商都传奇、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奠定坚实基础。全国第一批个体户、全国首个个体集贸市场、国内大陆零售百货店内第一家开架式售货的商场等都是在广州出现。全国第一条方便面生产线在广州引进。国内首家穗港合作经营的出租汽车公司诞生在广州,并首创出租车“扬手即停、计程收费、电话约车、昼夜服务”。国内首家五星级宾馆——白天鹅宾馆在广州落成,首个民间金融街在广州开业,首家跨境保税生鲜自营仓在广州启动。
广州博物馆(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新活力”焕发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新兴产业释放活力,中心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开放型经济抓住新机遇,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发展活力和韧性不断增强。
(一)经济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地区生产总值(GDP)连续跨越3个5000亿元台阶,2012年超过1.3万亿元,2013年迈上1.5万亿元台阶,2018年冲破2万亿元大关,2020年再上2.5万亿元台阶,2021年达28231.97亿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是2012年的2.1倍;经济总量占广东省的近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广州积极转变发展方式,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按可比价格计算,2012-2021年广州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增速高于全国(6.6%)、全省(6.9%)。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按常住人口计算,广州人均GDP从2012年的95550元提升至2021年的150366元;按现价计算,2021年是2012年的1.5倍;按平均汇率折算为23307美元,达到世界银行高收入经济体水平。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2012年,全市三次产业占比为1.4:36.2:62.4,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继续提升,成为推动广州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9年超70%,2021年提高到71.6%,全市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27.3:71.6。随着“制造业立市”的提出,产业结构及时调整,第二产业地位加固。第二产业占比在2017年低于30%,随后波动回升,2021年回升至27.3%,2022年上半年回升至28.0%;其中工业占GDP比重从2020年的23.3%回升至2021年的23.8%,2022年上半年回升至24.8%。
(二)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新引擎”
近年来,广州着力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其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2021年,广州“3+5”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8616.7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18年的30.0%提升至2021年的30.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28.9%,对于广州这么大的经济体量,经济增长近三成的动力来源于新动能,实属难能可贵。
“三大新兴支柱产业”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生物医药与健康,以及“五大新兴优势产业”中的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在1500亿元及以上级;其中数字创意产业,规模从2018年的600亿元级提升2021年的1500亿元级;新一代信息技术,已形成网易、酷狗等年营业收入超百亿的5家互联网龙头企业。在新能源车赛道上,广汽埃安等自主品牌的造车新势力表现强劲;新型显示产业产能持续释放,年产值规模已超2000亿元。
新兴产业发展后劲增强。2021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超8500亿元,是2012年的2.9倍,2012-2021年年均增长11.3%,其中工业投资近3年连续超千亿元。超视界、乐金显示OLED、广汽智联网、粤芯芯片、科大讯飞、百济神州等一批引领性好、带动力强的产业投资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聚力蓄能。广州制定实施加快5G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成为全国首个获批创建区块链发展先行示范区的城市,2021年累计建成5G基站6.5万座。
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三)制造业立市取得新成效
广州制定实施先进制造业强市三年行动计划、协同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大力实施广州制造“八大提质工程”;与此同时,加快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制定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若干措施等政策,加大传统优势产业数字化改造。
2021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达3016.5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012年的58.0%提高至59.3%;形成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绿色石化和新材料、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现代都市消费工业等6个产值超千亿元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全球“智车之城”“新型显示之都”“生物医药新高”建设蓄势聚力,2019年获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授予的“全球定制之都”案例城市。
高新技术为制造业升级加注新动能,2021年全市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953.80亿元,2014-2021年年均增长13.0%;高新技术企业11429家,数量居全国第4位,是2012年(1384家)的8.3倍;其中营收百亿、十亿级、亿级以上高企数量达到26家、297家和2007家。
(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展现新亮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培育新兴消费热点,带动居民消费潜力有序释放;尤其是2021年7月获批率先开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为千年商都以更开放的姿态、全面推动消费提质扩容提供发展机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万亿元大关。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122.56亿元,是2012年的2.3倍,消费规模在全国主要大城市中位列第4;2012-2021年年均增长8.8%。网络消费规模逐步壮大。2021年,限上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突破2000亿元,2018-2021年均增长近2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升至21.8%;限上住宿餐饮企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餐费收入从不足2018年的20亿元增到60亿元以上。
直播电商先发优势突出。全国首个直播电商产业联盟、首个直播电商研究院、首个直播电商智库在广州成立,首创“广州直播带货一起上”云课堂,举办全国第一个以城市为平台的直播带货节。2021年,广州在淘宝天猫平台的主播数、开播场次、直播商品数均位居全国第一,综合排名位居全国十大直播之城榜首,全国直播电商百强地区广州独占9席,位列全国第一。
首店经济表现亮眼。中商网数据显示,近3年广州共引进首店597家,在国内城市中排名第5。从首店类型看,广州吸引了大部分线上流量品牌的首家线下门店,首店行业业态类型丰富,涉及餐饮、零售、文体娱乐、亲子、生活服务等,其中餐饮业态占比达到46%,“食在广州”的烟火气息更加浓厚。
跨境电商加速发展。自2014年开展跨境电商零售进口业务以来,广州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已连续8年位居全国第一;率先出台全国首个跨境电商RCEP专项政策《广州市把握RCEP机遇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率先打造全国首个跨境电商公共分拨中心。白云机场口岸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跨境电商业务迈进千亿元大关的空港口岸。
(五)开放型经济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以有力的政策支撑以及良好的基础和环境,推动开放型经济稳步发展。商品进出口总值超万亿元。
2021年,全市完成商品进出口总值达10824.94亿元,2012-2021年年均增长4.3%;其中出口总值6311.26亿元,年均增长6.1%。
出口结构优化,机电产品出口从2012年的1953.8亿元增至2021年3143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从2012年的709.2亿元增至2021年997.8亿元。
服务贸易规模居全国前列。全市共有5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21年全市服务进出口额约500亿美元,是2012年的2.7倍,规模位列全国第4。
(六)民营经济释放新活力
民营经济增加值破万亿元。2012年民营经济增加值为5374.15亿元,2020年突破万亿元,2021年增加至11492.50亿元,2021年是2012年的2.1倍。
民营企业活力迸发。2018-2021年,规上工业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6.6%,年均增速比规上工业高1.0个百分点,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年的28.3%提升到31.5%;规上服务业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9.4%,年均增速比规上服务业平均高8.6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比重从2018年的50.3%提升到53.4%。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1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显示,广州有17家民营企业入选,比2020榜单增加2家。
民间投资保持热度。全市民间投资额从2012年的1158.11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3662.93亿元,2021年是2012年的4.3倍,2012-2021年年均增长15.6%;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从30.8%提升到43.1%,为城市经济积蓄力量提供强大支撑。
(七)重大战略性平台建设再迎新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州积极推动国家经济开发区、自贸区等战略性平台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三大国家级经开区中,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的2008.19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3505.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2-2021年年均增长8.1%;截至2021年底,实际利用外资连续6年达到20亿美元以上;在2021年商务部国家级经开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中,在实际利用外资、财政收入等5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第一。
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生产总值2015年263.54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714.6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5-2021年年均增长13.0%。
南沙2012年获批国家级新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于2015年正式挂牌,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
南沙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12年不足800亿元提高至2021年的突破2000亿元,达2131.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2012-2021年年均增长11.6%,明显高于全市平均增速;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5.1:72.7:22.2调整为3.3:41.6:55.1,第三产业比重提高近33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由不足900亿元提高至2600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货值增长迅猛,整车出口超2.7万辆,打造汽车跨境贸易国际枢纽。引进世界500强企业累计投资项目223个,在先进制造、科技创新、港航物流、特色金融等领域形成产业集聚态势。落户的港澳企业2700多家,投资额达1170亿美元。
在商务部2021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位列国家级经开区第12名。2022年6月初,国务院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加快推动广州南沙深化粤港澳全面合作,把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随着《南沙方案》的出台及各项相关措施的落地与推进,南沙在吸引更多产业进驻和人才集聚方面将迎来新的重大机遇,为广州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涂端玉 通讯员:穗统宣
统筹/徐梅花
制图/苏琬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