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广西自贸试验区深耕“试验田” 为开放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2年09月29日 10:4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宁9月29日电(记者雷嘉兴)中国(广西)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广西自贸试验区”)成立三年来,以创新为核心,以开放为引领,深耕“试验田”,把独特的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新作为,为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开放注入新动能。

  图为货轮停靠在广西钦州港码头装卸集装箱(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爱林7月9日摄)

  改革创新释放红利

  记者日前在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厂区内看到,各式各样的机器正开足马力生产,场面一片火热。

  “公司从东盟国家进口原材料如木片、木浆、淀粉等,符合RCEP出口产品增值40%的原产地累积标准,让客户更容易享受到优惠关税,且我司为经核准出口商可自主出具原产地声明,通关效率更快捷。”广西金桂浆纸业有限公司物流部关务负责人周菊说,RCEP生效后流通环节效率显著提升,企业对生产发展信心更足了。

  周菊表示,今年上半年,公司白卡纸产量达110.18万吨,同比增长89%。“通关物流的畅通,为公司扩大生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船边直提、抵港直装’为我们快速补充原材料、扩大生产提供了保障。”

  “船边直提、抵港直装”是钦州港片区的一项便利化创新举措,可实现港口货物在船舱和工厂间的快速衔接,既节省通关时间,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自治区商务厅厅长杨春庭介绍,广西自贸试验区目前已全面实施国家赋予的120项改革试点任务,探索形成两批84项自治区级制度创新成果在广西全区复制推广,助推广西经济高质量发展。

  扩大开放更添活力

  记者近日在位于中越边境的广西凭祥市友谊关口岸看到,一辆辆满载着电子产品、机械装备的货车驶入友谊关口岸。经过消杀后,货物通过吊柜、甩挂的方式进行接驳,运往越南。

  运输车辆在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通关。(新华社记者杨驰2021年8月18日摄)

  广西自贸试验区崇左片区管委会跨境合作局四级主任科员覃伟师介绍,为统筹口岸疫情防控安全和通关畅通,友谊关口岸创新实施“甩挂”模式和代驾货代“共享”机制,实现了“人货分离、分段运输、封闭管理”,有效提升了边境口岸疫情防控能力及通关效率。

  在钦州港码头,伴随着吊机的轰鸣声,集装箱平稳起落,堆场里作业车往来不绝。在距离码头不远处的钦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港口作业区内,装运车辆有序进出,各式各样的货物搭乘海铁联运班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南来北往、出山入海。

  这是8月27日拍摄的位于平陆运河出海口附近的北部湾港钦州港区大榄坪作业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曹祎铭摄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以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为牵引,积极建设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今年上半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开行4132列,同比增长42%。

  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管委副主任莫福文介绍,钦州港“朋友圈”日益扩大,目前已累计开通内外贸集装箱航线65条,通达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港口。今年上半年,累计完成港口吞吐量8338.5万吨,同比增长4.1%;集装箱吞吐量240.5万标箱,同比增长20.4%。

  产业集聚再上高地

  广西自贸试验区聚焦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跨境产业等领域,发挥与东盟陆海相邻的独特区位优势,全力推动广西自贸试验区主导产业深度融入面向东盟的跨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

  位于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南宁百宝汇仓储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东南亚跨境电商业务的公司。“从南宁到越南、老挝、泰国走陆运都很快捷,对于跨境电商物流来说,这条路线的成本低、时效快。”公司总经理陈康说。

  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积极融合东南亚主要跨境电商平台及国内知名供应链,凭借广西面向东盟的区位优势带动中小企业发展跨境电商。

  这是位于广西南宁市五象新区的中国-东盟金融城(2022年7月17日摄)。 新华社记者周华摄

  9月19日,参观者经过第19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宣传海报。新华社记者陆波岸摄

  在广西自贸试验区南宁片区的南宁综合保税区,每天都有大量跨境电商出口包裹在这里完成申报、查验等手续发往世界各地。今年上半年,南宁综合保税区共完成跨境电商进出口业务量约6868.08万单,同比增长148.42%;交易额达47.824亿元,同比增长292.27%。

  产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营商环境的优化。三年来,广西自贸试验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一体化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实现自治区级行政权力事项应放尽放,基本实现“片区事片区办”……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广西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超7.3万家,是设立前19倍。

  杨春庭表示,广西自贸试验区将推动更加特色鲜明的制度创新,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引领广西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节点枢纽。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推荐
闂傚倸鍊风粈渚€骞夐敍鍕殰闁圭儤鍤﹀☉銏犵睄闁割偆鍣ュΛ鍛存⒑閸愬弶鎯堥柟鍐叉捣缁牓宕卞☉娆忎缓濡炪倖鐗徊浠嬪几閵堝洨纾奸柟鎷屽煐鐎氾拷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
  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
  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
  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
  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
  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