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已成为数字时代的战略资源和生产要素,其被使用、被交易的过程将释放价值并可赋能实体经济,但因数据特性复杂,如何科学确权、定价,促使其合规高效流通,一直是行业痛点。
记者在贵州省采访了解到,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作为全国首家挂牌运营的数据交易场所,经过2022年优化提升,正以全新面貌在数据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改革路上探索前进。
不久前,一场由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主办的“数据场景应用创新大赛”正式启动,活动鼓励参赛者在电力数据、气象数据、交通数据等多个方向提交应用案例。
这只是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积极培育产业生态的举措之一。当前,我国提出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其中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四项重点也是困扰交易所运行的难点。为做实数据交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在实践中进行了以下探索:
——创新数据产权制度,解决数据确权难。交易所探索开展市场主体、数据要素登记服务,通过颁发相应登记凭证,将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数据产品经营权等产权进行分置,保护数据要素生产、流通和使用各方的利益,合理界定数据要素市场各参与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市场主体通过使用数据和经营数据获得收益的权利。截至目前,交易所集聚市场主体420家,上架产品660个,交易137笔,共计交易额达3.6亿元。
——创新数据供给机制,解决数据供给难。交易所从数据“供给侧”出发,通过强化政务数据、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供给,开展授权运营,鼓励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互联网平台企业与政务数据和公共企事业单位数据运营机构合作,激发企业数据、个人数据供给活力,丰富可流通交易的数据产品和服务。比如,平台上搭建了全国首个“气象专区”和“电力专区”,还依托“贵州政务云”系统平台,实现80多个省级部门数据资源的汇聚。
——创新流通交易模式,解决数据交易难。优化提升后的交易所采用“贵州省数据流通交易服务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这样“一中心一公司”的体系架构。中心履行数据流通交易、合规监管服务相关职责,公司承担数据流通交易平台日常运营、市场推广和业务拓展等工作。通过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完善数据流通交易标准化体系,平台支持数据产品和服务、算力资源、算法工具等多元化产品交易,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开展数据价格形成、产品定价、价值评估。
——创新产业生态服务,解决数据入场难。交易所围绕数据流通交易上下游产业链,着力在政务、金融、医疗、文旅、劳务用工、公共资源交易、通信、电力、交通、气象等领域培育引进一批专业数据服务商,鼓励发展数据集成、数据经纪、合规认证、数据审计、数据公证、数据保险、资产评估、争议仲裁、人才培训等第三方服务中介机构,为买卖双方提供专业化服务,提高流通交易效率。同时,探索政策创新突破,试点开展数据要素型企业认定、企业采购数据费用纳入研发投入、数据资产纳入企业负债表等,探索数据资产融资方式等支持政策,吸引市场主体进场交易。
——创新安全治理机制,解决数据监管难。一方面,交易所从制度上加快健全安全监管体系,制定数据交易安全评估、合规性审查等规范,开展数据要素交易安全评估和合规性审查。另一方面,在技术上采用隐私计算、联邦学习、区块链等手段,完善数据安全技术体系,构建数据流通使用全过程监管的安全技术平台,实现数据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行为留痕、责任可究,确保数据流通安全合法使用。
“力争到2025年,数据流通交易走在全国前列、年度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贵州省大数据发展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刚表示,当地将抓住“数据”这个“核心”,深挖“钻石矿”,抢滩数据价值化“新蓝海”,把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作为贵州数字经济发展创新区建设重点突破口,围绕打造国家数据生产要素流通核心枢纽,积极争取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升级为国家级交易所,加快建立“产权制度完善、流通交易规范、数据供给有序、市场主体活跃、激励政策有效、安全治理有力”的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责任编辑:杨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