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2022经济走出V型反弹 2023预期增长目标逾5.5%

2023年01月18日 09:31   来源:国际商报   顾春娟

  1月15日下午,上海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

  过去五年,上海城市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市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大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8万元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608.2亿元;金融市场交易总额从2017年的1428.4万亿元增加到近3000万亿元;上海口岸贸易总额突破10万亿元、占全球比重提高到3.6%左右,保持世界城市首位;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730.3万标准箱、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

  “刚刚过去的2022年很不容易,全市人民都很拼。”在1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上海市市长龚正如是说。正是由于上海人民的这份“拼劲”,让上海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多项数据保持全国领先,实际利用外资再创新高。

  V型反弹:

  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2022年,上海积极应对疫情等超预期因素的叠加冲击,经济走出了V型反弹。龚正表示,上海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呈现出“四个持续”的鲜明特点。

  首先,城市的核心功能持续巩固。去年上海金融市场交易总额实现了近3000万亿元,同比增长了约20%。上海港的集装箱吞吐量突破了4730万标准箱,已经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

  第二,改革开放的红利持续释放。上海实际利用外资再创新高,预计全年增长5%左右。尤其可喜的是,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和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有一定数量的增长。

  第三,发展新动能持续壮大。上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升至42%左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的总规模有望突破1.4万亿元。

  第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上海新增就业岗位56.3万个,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达2.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7.9万元左右。

  5.5%增速目标:

  具备足够支撑和信心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上海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和社会大局稳定。

  龚正透露,今年上海市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为5.5%以上,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了现实的可能,上海承担一系列国家重大战略任务,溢出带动效益正在加快释放。去年上海出台了一大批稳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再加上去年相对基数较低等客观原因,上海有足够的支撑,也有足够的信心实现这一目标;二是考虑到发展的需要,上海希望通过量的合理增长,为更充分的就业、更稳定的物价创造更好的条件,进一步提振市场的信心,稳定社会预期;三是考虑了远近平衡,以更好实现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十四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

  “当然,要实现今年经济增长5.5%以上的发展目标,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奋力拼搏,才能取得。所以新的一年,上海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龚正强调,特别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更大的力气,求更大的突破。

  一是充分发挥国家重大战略任务牵引的带动作用,积极谋划推出一批首创性、引领性、集成性的政策举措,把国家战略的综合优势,更好地转化为上海改革发展的胜势。

  二是加快释放稳增长政策的综合效应,上海正在抓紧制定新一轮助企纾困,扩大需求,提振发展信心等政策举措和行动方案,加大政策供给,提高政策的合力。

  三是持续营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制定实施优化营商环境6.0版,持续推出一批含金量高、市场主体获得感强的改革举措,更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的内生动力。

  外资“密码”:

  实施6.0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

  “上海仍然是全球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资的热土之一,仍然是跨国公司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全球布局的首选地之一。”龚正介绍,去年上海实到外资继续创新高,达到235亿美元,连续3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60家、外商投资研发中心25家。

  龚正直言,外商投资中国,一个是看好市场,一个是看好环境。上海作为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龙头,市场的作用很大。“这些年,我们实施了五版营商环境改革方案,即将实施6.0版改革方案,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稳定外商发展预期和投资信心。如果说上海吸引外资有‘密码’,除了广大市场的吸引力以外,这‘三化’就是很重要的因素。”

  首先是市场化。上海遵循市场规律,持续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其次是法治化。上海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出台了全国首部外商投资地方法规《上海外商投资条例》,实施《外商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持续加强外资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三是国际化。上海率先实施了外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还陆续出台了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重大举措,加快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经济贸易制度体系。

  “外资企业已经深入融入这座城市。”龚正表示,上海将落实好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制定鼓励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等政策,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数字经济等领域,持续打造新时代外商投资的首选地、高质量外资的集聚地。

  浦东引领区:

  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过去五年,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高起点推进,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形成全国首创案例36个,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不断走深走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连续成功举办五届。

  而过去一年多来,上海全力以赴打造浦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紧扣“两特四区一中心一样板一保障”的重点任务,全力落实中央指示意见,取得了显著成效。去年的浦东经济增长快于全市2个百分点左右,全市经济发展压舱石、稳定器的作用充分彰显。

  “探索开展综合改革试点,是下一步浦东引领区建设重中之重的任务。”龚正提到,上海正配合国家相关部门,推动综合改革试点方案加快出台。该试点将在市场准入、投资建设、要素流动和产业创新等领域,赋予上海、赋予浦东更大的改革自主权。

  龚正表示,上海将对国家授权的事项形成“一项一方案”,打好组合拳,实现新突破。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推进:一是深入推进首创性改革,坚持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配合制定实施浦东放宽市场准入特别措施清单,率先建立行业综合许可、综合监管制度,更大程度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

  二是深入推进引领性开放,坚持开展更大程度的压力测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性开放,争取在服务业开放、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领域率先取得突破。

  三是深入推进集成化创新,坚持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率先实施更加便利高效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制度,加快建设自主创新新高地。

  临港新片区:

  构建千亿级产业集群

  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是党中央交给上海的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之一。挂牌三年来,临港新片区以“五个重要”为统领,全面落实《总体方案》,累计已经出台各类政策283项,形成了全国首创的案例36个。签约的项目已经达到1380个,涉及的总投资7745亿元。主要经济指标保持了两位数的高速增长。

  “尤其是去年,临港新片区的规上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税收总收入这三项指标均增长30%左右,可以说全市经济增长极和发动机的作用充分发挥。”龚正介绍,下一步,临港新片区将聚焦特殊经济功能区和现代化新城这两个重点,持续深化“五自由一便利”,努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干出新的显示度,重点要做到“三个着力”。

  一是着力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国家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在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加大差异化的制度创新探索力度。

  二是着力构建世界级的产业集群。上海要持续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同时打造动力之源、国际氢能谷等特色产业园区,加快形成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集成电路等千亿级的产业集群。

  三是着力增强全球服务功能。大力培育科技金融、跨界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促进离岸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发展。放大沿海捎带、保税油气加注等重大航运政策的创新效应。

  长三角一体化:

  加速加力示范区建设

  长三角生态绿化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成立三年多来,坚持“制度+项目”双轮驱动,走出了一条跨行政区共建共享新路,龚正介绍,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制度创新试验田结硕果。上海已经累计推出112项制度创新成果,比如构建跨区域统一规划体系等,其中有30多项已经在全国复制推广。

  其次是区域高质量发展增活力。尤其在互联互通、产业创新等方面,上海推进了108个重大项目建设,总投资已经超过了5600亿元。

  三是生态生活的环境提品质。比如元荡生态岸线全面贯通,公共服务更加普惠便利,一体化发展的成果惠及了示范区的所有居民。

  龚正提到,今年是示范区建设加速加力之年,上海将与各级各方紧密配合,共同下好国家战略的先手棋。主要要做到三个持续:一是持续抓好制度成果的深入拓展。抓制度创新的重点突破、难点攻坚,抓制度创新成果的落地生效、复制推广。

  二是持续提升项目建设的显示度。上海要集中力量推进像水乡客厅、西岑科创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的力度,力争早出形象、早出功能、早见成效。

  三是持续增强示范区的治理机制和执行力。比如上海要进一步健全理事会、执委会工作机制,引导开发者联盟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好为示范区发展赋能。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敢干、敢闯、敢投

  龚正介绍,去年3月份以来,上海先后出台实施了三轮稳增长助企纾困相关政策,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全年累计超过3000亿元。调查显示,超过60%以上受访企业已经从政策直接受益。

  加快释放稳增长政策的综合效应,上海正在抓紧制定新一轮助企纾困、扩大需求、提振发展信心等政策举措和行动方案,加大政策供给,提高政策的合力。“企业是经济社会的基本细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龚正谈到,“上海始终把保市场主体、促企业发展摆在特殊重要的位置。针对企业短期面临的订单难找、成本难降、融资难求等经营困难,上海正在进一步研究制定新一轮的政策举措。”

  龚正特别强调,新的政策举措将继续加大全面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的力度,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在政策制定中将做到三个更加注重:一是更加注重政策普惠。要抢抓经济恢复的窗口期,在金融、土地、人才、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上下更大的功夫,助力受疫情影响的企业、行业,尽快恢复到疫情前的发展水平。

  二是要更加注重迭代升级。要延续前三轮政策当中部分减税降费、社保费缓交等措施,复制推广援企稳岗、财税金融等领域的创新做法,还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的支持力度。

  三是更加注重市场导向。围绕增强市场主体发展后劲,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境内外的商业活动,大力支持文化、旅游、体育、会展、住宿、消费等行业的发展。

  现代化产业体系:

  升级、培育、布局

  “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也是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已初步构建起‘3+6’新型产业体系,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基本形成。”龚正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到三个“大力推动”。

  首先,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关键是强化技术主导,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数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鼓励钢铁、化工、电力等传统高耗能企业实现绿色化技术改造。

  其次,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是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这三大先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重点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引领业态模式创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三是大力推动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上海已着眼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出台实施了一批行动方案。上海还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这五大方向,前瞻布局了16个领域的未来产业。

  龚正强调,上海将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续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努力掌握未来上海产业发展的主动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上海“2+3+6+4+5”完整的产业体系,掌握上海发展的主动权。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各项工作的开局之年。

  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上迈出坚实步伐、取得重大突破。

  未来已至,上海这座城市的“拼劲”与“韧性”将持续推动着上海将设定的每一个“目标”和“数字”变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里程碑。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

上海:2022经济走出V型反弹 2023预期增长目标逾5.5%

2023-01-18 09:31 来源:国际商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