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2022年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03月03日 14:17   来源:新华日报   

     --查阅更多2022年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2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多重超预期困难挑战,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大要求,坚决担起“勇挑大梁”的重大责任,全省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物价水平温和上涨,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一、综合

  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122875.6亿元,迈上12万亿元新台阶,比上年增长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59.4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55888.7亿元,增长3.7%;第三产业增加值62027.5亿元,增长1.9%。全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4:45.5:50.5。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44390元,比上年增长2.5%。

  经济活力持续增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92402.5亿元,占GDP比重为75.2%;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7%,私营个体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4.7%。年末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372.0万户,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51.0万户;年末个体经营户988.8万户,全年新登记个体经营户115.2万户。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2.0%、18.4%。

  新兴动能支撑有力。全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为40.8%、48.5%,均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0.1%,对规上服务业增长贡献率达62.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增长14.2%。全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1%。

  就业创业形势稳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1.6万人。重点群体就业保障有力,帮扶26.7万名困难人员实现就业。累计开展政府补贴性技能培训183.1万人次。发放富民创业担保贷款、创业补贴135.3亿元,支持成功自主创业42.8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2%。分城乡看,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2.3%。分类别看,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6%,衣着价格上涨1.2%,居住价格上涨0.9%,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0%,交通通信价格上涨4.9%,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1.6%,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9%,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8%。食品中,粮食、鲜菜、鲜果价格分别上涨2.8%、3.0%、12.3%,猪肉价格下降6.9%。

  工业品价格涨幅回落。全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2%,涨幅回落3.1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上涨3.6%,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上涨1.8%。全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年上涨5.8%,涨幅回落8.0个百分点,其中燃料动力类购进价格上涨25.6%,农副产品类购进价格上涨9.8%。

  在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较多,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持续显现,一些重点领域“卡脖子”问题亟待解决,部分行业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仍有不少困难,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

  二、农林牧渔业

  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全年粮食总产量3769.1万吨,比上年增产0.6%。其中,夏粮产量1400.3万吨,增产1.4%;秋粮产量2368.8万吨,增产0.1%;粮食单产6922.9公斤/公顷,总产单产均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播种面积544.4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7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0.4万公顷,减少0.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8.9万公顷,减少0.8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7.1万公顷,增加1.8万公顷。

  林牧渔业生产总体平稳。全年造林面积0.3万公顷。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16.1万吨,比上年增长3.9%;禽蛋产量238.6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68.8万吨,增长6.0%。水产品产量507.1万吨(不含远洋捕捞),比上年增长3.6%,其中淡水产品370.0万吨,增长4.4%;海水产品136.4万吨,增长1.7%。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400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任务。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0%,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全省有效灌溉面积383.6万公顷,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万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5200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较快恢复。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1%。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7.4%,私营企业增长7.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9%,国有控股企业、集体企业增加值均与上年持平。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8%,制造业增长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1.3%。

  先进制造业增势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技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0.8%、8.5%,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分别为48.6%、85.2%,占规上工业比重为24.0%、52.6%,比上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分行业看,电子、医药、汽车、电气、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3%、11.0%、14.8%、16.3%和6.0%。新能源、新型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相关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太阳能电池、工业机器人、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智能手机、服务器产量分别增长93.2%、23.4%、36.2%、11.3%、64.6%、49.5%和114.3%。

  工业企业经营有所承压。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9061.9亿元,比上年下降4.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股份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私营企业利润分别下降22.7%、3.8%、5.0%、0.6%。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增长254.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1%,制造业下降5.1%。

  建筑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年建筑业总产值40660.0亿元,比上年增长6.3%;竣工产值26773.7亿元,竣工率为65.8%。全年签订建筑合同额61858.8亿元,比上年增长0.7%。建筑业劳动生产率38.9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平稳。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6%;第二产业投资增长9.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9.0%;第三产业投资与上年持平。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8.2%;制造业投资增长8.8%;民间投资增长2.9%,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8.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7.9%。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9.2%,拉动全部投资增长1.7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电子商务服务等行业投资增长较快,分别增长26.4%、23.5%和20.1%。制造业投资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增长25.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增长12.0%,通用设备制造增长9.7%。服务业投资中,金融业增长33.0%,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9.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增长24.5%。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规模稳定。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52.1亿元,比上年增长0.1%。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38676.2亿元,增长1.1%;餐饮收入额4075.9亿元,下降8.4%。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汽车类、石油及制品类分别增长2.8%、7.5%;中西药品类增长15.9%;饮料类、烟酒类分别增长5.1%、4.6%;金银珠宝类、化妆品类分别增长6.3%、3.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8.8%;通讯器材类增长5.1%。

  新兴消费增势较好。全年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智能手机比上年增长118.2%;能效等级为1级和2级的商品、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分别增长75.3%、129.4%;新能源汽车增长164.4%。全年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10782.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25.2%。

  六、开放型经济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全年进出口总额54454.9亿元,规模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增长4.8%。其中,出口34815.7亿元,增长7.5%;进口19639.2亿元,增长0.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总额31257.1亿元,增长7.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57.4%,比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从出口主体看,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额分别增长12.2%、9.8%、2.9%。从出口市场看,对欧盟、日本出口分别增长14.1%、4.2%,对印度、俄罗斯、东盟出口分别增长29.7%、4.2%和16.1%。从出口产品看,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增长7.1%、7.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14902.9亿元,增长13.1%,连续7年保持增长;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27.4%,比上年提升2.0个百分点。

  双向投资稳步增长。全年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03家,实际使用外资305.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850个,中方协议投资额96.7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2.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56.0亿美元。全年新增“一带一路”沿线对外投资项目262个,比上年增长37.2%;中方协议投资额34.7亿美元,增长116.3%。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受疫情影响有所放缓。全省铁公水空管五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量比上年下降4.8%,货物周转量增长0.3%;旅客运输量下降29.9%,旅客周转量下降36.9%。全省机场飞机起降31.7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7.5%;旅客吞吐量2459.2万人次,下降37.6%;货邮吞吐量59.5万吨,下降8.8%。全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32.4亿吨,比上年增长1.1%,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5.6亿吨,下降6.6%;集装箱吞吐量2393.7万标准集装箱,增长9.8%。年末全省公路里程15.9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59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5089公里。铁路营业里程4276.9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2217.6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305.8万辆,比上年末增长5.8%,净增126.4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967.5万辆,增长5.8%;私人轿车保有量1316.1万辆,增长5.2%。

  注:民航数据包括东方航空江苏分公司、深圳航空无锡分公司、邮政航空和吉祥航空江苏分公司等4家公司的统计数据。

  邮政电信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业务总量2397.8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业务收入2311.2亿元,增长8.2%。分行业看,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022.1亿元,增长5.1%,其中快递业务揽件量87.1亿件,增长1.2%;业务收入1059.5亿元,增长5.8%。电信业务总量1375.7亿元,增长22.9%;业务收入1251.6亿元,增长10.2%。全省固定电话用户1165.7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566.9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38.4部/百人。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4.1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388.3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51.6万户,增长9.3%,净增380.0万户;移动互联网传输流量增长16.4%。

  旅游业发展有待复苏。全年境内外游客5.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4.5%;旅游总收入9263.8亿元,下降20.6%。入境过夜游客48.5万人次,下降21.6%。其中,外国人31.2万人次,下降21.4%;港澳台同胞17.3万人次,下降21.9%。旅游外汇收入9.1亿美元,下降20.8%。国内游客5.3亿人次,比上年下降24.5%;国内旅游收入9201.43亿元,下降20.6%。

  八、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保持在合理区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258.9亿元,扣除全部增值税留抵退税后同口径增长1.5%,其中税收收入6803.2亿元,同口径下降5.4%。

  支出结构继续优化。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903.2亿元,比上年增长2.2%。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945.7亿元,增长2.9%;教育支出2597.9亿元,增长1.3%;科学技术支出679.4亿元,增长1.2%;农林水支出1108.2亿元,增长0.2%;住房保障支出840.5亿元,增长7.8%。

  金融存贷款较快增长。年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12225.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2.0%,比年初增加22805.1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5799.2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4872.3亿元。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392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比年初增加25955.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加14684.6亿元,短期贷款增加7837.3亿元。

  证券市场平稳发展。年末全省境内上市公司637家,辅导企业数425家,省内企业通过发行、配股、增发、公司债在资本市场筹集资金7232.9亿元。江苏企业境内上市公司总股本4762.9亿股,比上年增长6.4%;总市值64533.0亿元,下降14.6%。年末全省共有证券公司6家,证券营业部1051家;期货经纪公司9家,期货经纪公司营业部201家;证券投资咨询机构3家。全年证券交易额98.9万亿元,比上年下降1.4%。全年期货经营机构代理交易额25.6万亿元,比上年下降21.8%。

  保险业持续稳定增长。全年保费收入4317.7亿元,比上年增长6.6%。分类型看,财产险收入1124.4亿元,增长12.2%;人寿险收入2466.2亿元,增长5.2%;健康险收入640.6亿元,增长5.1%;意外伤害险收入86.5亿元,下降8.3%。全年赔付支出1247.7亿元,比上年下降0.6%。其中,财产险赔付641.0亿元,增长2.4%;人寿险赔付307.6亿元,增长19.6%;健康险赔付273.3亿元,下降20.9%;意外伤害险赔付25.7亿元,下降2.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全省专利授权量56.0万件,比上年下降12.6%,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8.9万件,增长29.7%;PCT专利申请量6986件,下降2.5%。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42.9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2.8%;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0.4件,增长22.4%。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7.0%,比上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全省签订技术合同8.74万项,比上年增长5.8%;成交额3889亿元,增长29.0%。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176家,比上年增长9.4%。

  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年度新增超7000家,总数超4.4万家。积极开展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春风”行动,获得科技部入库登记编号的企业超8.7万家,约占全国1/4。全省已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火炬特色产业基地182个。

  科研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突破3.0%,研究与试验发展(R&D)人员达77.7万人年。全省拥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18人。各类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中,政府部门属独立研究与开发机构达451个。建设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190个,省级以上科技公共服务平台259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945个,院士工作站156个。

  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全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68所(含独立学院)。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数71.0万人,在校生数221.9万人,毕业生数57.4万人;研究生招生数10.0万人,在校生数30.0万人,毕业生数6.7万人。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23.5万人,在校生数67.3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数0.3万人,在校生数2.0万人。全省共有幼儿园8143所,比上年增加27所;在园幼儿237.1万人,比上年减少15.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省共有文化馆、群众艺术馆116个,公共图书馆122个,博物馆366个,美术馆48个,综合档案馆113个,向社会开放档案319.3万卷。共有广播电台4座,电视台4座,广播电视台10座,县级融媒体中心(县广播电视台)64个,中短波广播发射台和转播台2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省有线电视用户1248.2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243.2万户,有线电视数字化率99.6%。全年生产电视剧10部369集;领取电影公映许可证影片6部,均为故事性电影;出版报纸18.68亿份,出版期刊1.2亿册,出版图书6.6亿册。

  卫生事业扎实推进。年末全省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6997个,其中医院208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5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18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1.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27.9万人,注册护士31.8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0.9万人,妇幼卫生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1.8万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6.3万张,其中医院拥有病床44.4万张。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江苏省第二十届运动会,共计62个项目、107项次,3万多名运动员参赛。江苏健儿在重大国际国内比赛中表现优越,北京冬奥会中获1枚金牌;田径世锦赛中获男子跳远金牌,实现我国男子跳远项目历史性突破;全国一类比赛中获得33金25银23铜共81枚奖牌,金牌和奖牌数分别列全国第2、第3位。公共体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48平方米,全年新建改建体育公园(广场)112个、新建健身步道786公里,推动120个大型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室外健身设施完好率提高至92.2%。

  十一、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全年PM_2.5平均浓度降至31.5微克/立方米,空气优良天数比率79%,国考断面优Ⅲ比例91%,比上年提升3.9个百分点,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长江大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生态岸线占比提高至64.1%,长江干流江苏段水质连续五年保持Ⅱ类;太湖蓝藻水华平均面积、最大面积分别比上年下降10.3%、46.8%,连续15年实现“两个确保”;长江、太湖流域及入海排污口整治完成年度任务。全省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4.1%和64.3%。

  城乡环境持续优化。全省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2.5%,比上年提高2.0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国家级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成率87.0%,实现省级节水型社会示范县全覆盖,累计完成3000余个取水口规范化建设,124个重点大中型灌区内建成577个渠首计量监测站。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增至31个,比上年增加4个,生态文明示范区(生态工业园区)增至26个,比上年增加3个,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均达9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正增长。年末全省常住人口851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万人,增长0.1%。男性人口4320万人,女性人口4195万人;0-14岁人口1205万人,15-64岁人口5788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152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5.23‰,人口死亡率7.04‰,人口自然增长率-1.81‰。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4.4%,比上年末提高0.5个百分点。

  居民收支平稳增长。全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862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工资性收入28124元,增长5.2%;经营净收入6421元,增长3.3%;财产净收入5352元,增长0.7%;转移净收入9965元,增长7.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178元,增长4.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86元,增长6.3%。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为2.11,比上年缩小0.05。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2848元,比上年增长4.4%。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7796元,增长3.4%;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2597元,增长6.9%。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年末全省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6014.6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119.5万人,参保率98.5%;参加失业、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2027.1万人、2401.0万人、2156.4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28.3万人。商业补充保险“江苏医惠保1号”全年投保人数322.2万人,赔付人群6.2万人、25.8万人次,截至年底赔付总金额6.9亿元。

  社会服务能力加快提升。年末全省共有各类注册登记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626个,其中养老机构2469个,儿童服务机构51个。社会服务床位45.8万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44.2万张,儿童服务床位0.4万张。年末共有社区服务中心2502个,社区服务站1.2万个。

  注: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总计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分类项目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为实际增长速度;其他指标除特殊说明外,按现价计算,为名义增长速度。

  [3]禽蛋、水产品产量、有效灌溉面积、农业机械总动力、科技进步贡献率、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经费支出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预计数。

  [4]部分指标数据因统计口径调整,较上年不具可比性。

  资料来源:

  本公报中私营企业、个体经营户数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茶叶等产品产量、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造林面积等数据来自江苏省林业局;有效灌溉面积等数据来自江苏省水利厅;进出口总额等数据来自南京海关;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商务厅;公路货物周转量等数据来自江苏省交通运输厅;铁路营业里程等数据来自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机场旅客吞吐量等数据来自中国民用航空江苏安全监督管理局;管道货物周转量等数据来自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汽车拥有量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公安厅;邮政业务、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等数据来自江苏省邮政管理局、江苏省通信管理局;旅游业总收入、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数据来自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数据来自江苏省财政厅;金融存贷款等数据来自人民银行南京分行;上市公司等数据来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保费收入等数据来自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江苏监管局;专利授权量等数据来自江苏省知识产权局;高新技术企业等数据来自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普通高等学校等数据来自江苏省教育厅;档案馆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委办公厅;广播电台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电影、出版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委宣传部;卫生机构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奖牌等数据来自江苏省体育局;环境监测等数据来自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城市污水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等数据来自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城镇新增就业、基本养老保险等数据来自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基本医疗保险、“江苏医惠保1号”等数据来自江苏省医疗保障局;社会服务机构等数据来自江苏省民政厅;粮食产量、价格、城乡居民收支等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江苏调查总队;其他数据均来自江苏省统计局。

 

(责任编辑:魏敏)

精彩图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