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刘 春
社工有着“社会治疗师”的称号,“有困难找社工”日渐深入人心。3月21日是第17个“国际社工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推进‘五社联动’,关爱‘一小一老’”。
3月21日至3月31日,省民政厅在镇江市举办2023年社会工作主题宣传周活动。在启动现场,作为社会工作领军型人才代表,90后社工薛秋艳上台领取荣誉证书。10年前,薛秋艳还是南京工程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时,就创办了南京江宁星火社工事务所。她牵头在南京、邳州等地为留守儿童送服务,曾带着南京市江宁区30名散居孤儿踏上首都圆梦之旅。
丹阳市公安局延陵派出所民警薛晓静,也是一名有着10多年工作经验的社工。通过“大手拉小手、警心暖童心”项目,她与蒲公英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协会的社工们一起,先后结对帮扶600多名留守、流动、困境儿童。
57岁的万建勋是丹阳市善德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工。多年来,他积极运用社工理论和实践经验,帮助养老机构解决入住老人的适应问题、老年痴呆患者的照护问题,帮助临终老人消除恐惧感和悲观情绪。
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处二级调研员倪华介绍,通过凝聚社区、社工、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和社会慈善资源,发挥“五社联动”机制作用,我省持续推动社会工作服务重心下移,提升乡镇(街道)社工站运行、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重点群体提供家门口的优质社会服务。去年全省各级共计投入约2.5亿元用于社工站建设运行,链接慈善等社会资源款物折合超4000万元。
记者采访发现,随着社工岗位重要性日益凸显,全国社工考试人数连年刷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但这一“朝阳行业”的从业人员仍面临待遇薪酬较低等困扰,职业“天花板”亟待突破。
近几年,全国社工考试报名人数连续突破60万、70万和80万,去年约89万人报考,再创历史新高。全国有92.9万人考取专业社工资格证书,其中10.7%在江苏,达9.98万人。我省建成社工站1275家,实现乡镇(街道)全覆盖,基层社会工作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
镇江市京口区四牌楼街道慈善社工站是该市首家运营的街道级社工站。负责人钱宁告诉记者,社工站设有个案室、小组活动室、益创空间等多个功能区域。“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社工似乎人人都能做,但实际上社工属于综合性人才,能演讲、会做项目、搞策划,还要能和各类人群打成一片。”
为培养社工人才“领头雁”,省民政厅推选出8个批次省级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共选拔推荐全国及省级领军人才111人,43人获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数量位居全国前列。通过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我省不断优化专业人才队伍结构,推动形成初、中、高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梯队。去年江苏18个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省民政厅、省人才办还制定《江苏省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十四五”规划》。
目前,我省有20多家高校开设社工专业,建成南京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两个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南京理工大学等8个省级培训基地,江苏省老年公寓等15个省级实训基地,省民政厅还与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共建研究生工作站。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
“社工职业认同感逐年提升,给了我们专业自信。”薛秋艳10年间先后荣获“江苏省最美社工”“南京市最美社工”“江宁区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称号。
钱宁告诉记者,“社工温暖他人,也需要‘充电’,不仅需要提高薪酬待遇,也想在精神上得到认可和关怀。”
近年来,江苏持续提升社工薪酬待遇,“真金白银”留人才。通过协调财政部门列支专项经费等,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对人才的激励保障,让人才在基层留得住。围绕专业岗位开发、购买服务机制建设、专业机构培育等,推动多部门协作,江苏在各领域开发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4.8万个,让专业社工有更多“用武之地”。
“社会工作及其人才队伍建设已被纳入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国家发展战略,被写进多部法律法规。”省民政厅副厅长张燕介绍,人民群众对心理健康、人际和谐、社会参与等需求的快速增长,均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源源动力,社会工作事业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责任编辑: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