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3日 郑海涛)

2023年03月22日 16:37   来源:汕尾市政府网   

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3日在汕尾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汕尾市市长 郑海涛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一年,也是汕尾奋勇争先、捷报频传的一年。我们毫不动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以赴落实省委主要领导调研汕尾讲话要求,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要要求,强力推进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汕尾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实现新突破。

  (一)我们以非常之功有效抓好“双统筹”,经济发展稳进提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22.02亿元,同比增长1.5%,经济总量跃进至全省第17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7.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8%。统筹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及接续政策,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19亿元,办理企业缓缴社保费1.4亿元,降本减负16亿元,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增长9.1%,有力提振市场发展信心。信保基金、融资专项资金放大超过10倍,新增中小微企业融资77.1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增长20.1%,连续3年排名全省第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分别完成投资342.9亿元、557.6亿元,其中陆丰核电5、6号机组、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汕尾电厂5、6号机组、陆河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建设,总投资655.7亿元,为经济发展提供新支撑。获得专项债资金83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11.87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和省配套资金2.8亿元。开展“汕尾乐购”“汕尾金秋购房节”等系列促消费活动,发放消费券5000万元,带动消费18.5亿元。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08个、总投资1105亿元,好迪、中广核新能源、星河集团、万洋众创城等26个超十亿元产业项目成功落户。疫情防控顺利转段。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全面提升疫情防控基础能力,储备三批次隔离场所106家、房间16249间,设置救治床位9866张,核酸检测能力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扎实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持续强化重症救治和医疗资源准备,实现顺利转段和平稳渡峰。

  (二)我们以攻坚之力推动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更添动能。产业集聚积厚成势。进一步筑牢制造业当家基础,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1家,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12.3%。信利光电跻身“省民营企业100强”,陆丰康佳半导体产业园引入康源、诺思特、晶源等8个产业链项目。140万千瓦中广核海上风电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投运,其中甲子海上风电项目建成全国最大平价海上风电场。明阳智慧能源、南海海缆、天能重工、长风新能源建成投产,海工装备制造业不断壮大。产业平台赋能升级。投入园区建设资金25.5亿元,园区承载能力不断增强。汕尾高新区成功获批省级电子元件及显示器件特色产业园和省级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园,海丰经济开发区获评省级高新区,海丰“时尚美都”美妆产业园(一期)即将交付使用。开放平台加快构建,中国(汕尾)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区成功获批。科技创新活力迸发。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家和省创新型中小企业22家,创历年新高;推动11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累计带动近300家中小微企业“上线用云”。汕尾创新岛(深圳)科技成果转化逐步呈现,获得各类知识产权184项。新增市级众创空间4家、市级企业研究开发中心20家,市科技成果交易服务超市建成运行。持续开展招才引智,招引博士硕士409人、大学生1.36万人,新增高技能人才3578人,累计兑现人才专项资金1.4亿元。

  (三)我们以破题之举全面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释放。“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全面推进营商环境4.0版本建设,“无证明城市”建设不断深化,推动取消银信部门45个申办材料,创新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全代办服务,348项高频事项实现“全市通办”,企业开办全流程压缩至0.5个工作日,不动产登记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市政务服务中心荣获广东省市级标杆政务服务中心。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工作评估居粤东西北第1名。国资国企改革成效初显。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圆满完成,城市建设运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业务板块逐步扩大,撬动投资160亿元。市金控与头部资本合作共建4只产业基金,撬动13.23亿元资金返投汕尾。搭建本地国资投融资平台,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稳妥推进。市供水总公司与粤海水务达成合作,有效盘活国有资产。农村综合改革蹄疾步稳。新增承包地经营权流转6.8万亩,迭代拓展“股票田”“股票宅”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集体经济零收入的村(社区)全面消除,收入10万元以上村占比达86.25%,整村授信覆盖面超48%。全省首创市县镇三级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全省首家镇级农合联在城区成立,供销社公共型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实现全覆盖。财政改革提质增效。纵深推进投资评审“三大改革”,海丰、陆丰、陆河进入全国县级财政管理绩效评价前100名。

  (四)我们以会战之势狠抓基础建设,城乡发展亮点纷呈。综合交通大会战再创佳绩。投资超120亿元纵深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广汕铁路进入全线铺轨阶段,汕汕铁路完成全线箱梁架设任务,深汕西改扩建工程、兴汕高速公路二期工程进展顺利,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国道228线甲子至南塘段等“支线支点”项目动工建设,国道236线城区改建段、国道324线海丰县城至梅陇段等一批市县内循环项目加紧推进,陆丰、海丰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县并成功进入创建全国示范县公示名单。城市提能大会战成果丰硕。推进25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打通市区金鹏路西段等“断头路”10条,新改建、盘活停车场64个,新增停车位2.2万个。市东部水质净化厂一期工程通水运行,市档案馆如期竣工,汕尾技师学院、甲湖湾电厂配套码头工程荣获“鲁班奖”,实现“零”的突破。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加快推进,市城区建成城市公园4个、街头公园6个,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完成“四生”水利建设投资24.6亿元,有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需求。乡村振兴继续走在全省前列。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连续4年稳居片区榜首,陆丰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全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促乡村振兴现场会在我市召开,乡村振兴“汕尾样板”在全省示范推广。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巩固,2.3万户稳定脱贫户参与产业扶贫项目,资产项目收益分红7396万元。粮食种植面积达124.56万亩、产量44.46万吨,超额完成省下达任务。新打造“谷乡慢城”“鹭影禾香”“生态农旅”等乡村振兴综合体,带动农村产业兴旺、人气回归。市城区军船头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市40个圩镇达到宜居圩镇标准,2967个自然村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标准,新增美丽宜居以上标准自然村135个,因地制宜建成“四小园”1.6万个,完成农房微改造4万户。新增4个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陆丰现代农业产业园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零”的突破。城区水产预制菜、陆丰水产、陆河油柑产业园成功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海丰获评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陆丰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名单。

  (五)我们以为民之道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就业形势保持稳定。落实3.0版“促进就业九条”,打好“降缓返补扩调”助企纾困组合拳,实现城镇新增就业5.3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94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27%,就业主要指标完成率居全省前列。举办“南粤春暖”“直播带岗”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解决企业用工3.1万人。医疗短板加快补齐。深汕中心医院成功获批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海丰彭湃纪念医院新院区(一期)竣工验收,陆河妇幼保健院建成使用,8家县级公立医院完成改造升级,36家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增医养结合床位1031张,陆丰中医医院通过“二甲”评审,城区成功创建全市首个省级健康区,省级以上卫生城市(县城)实现全覆盖。教育事业均衡发展。高质量推进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建设,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4所、义务教育学校21所,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学位建设任务,购买民办义务教育学位8.6万个。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在全省率先实现职工医保个账代缴家庭成员居民医保,创建全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专项行动示范城市,完成DRG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省级试点工作。建成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10家、幸福食堂163家,创建示范性托育机构4家,市福利中心、市智慧养老平台加快建设,“一老一小”服务更加有为。文旅事业融合发展。成功举办广东省“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暨“冬养汕尾”嘉年华等活动。获得全国第一个地级市“中国散文诗之乡”荣誉。省运会勇夺13枚金牌,创历史最好成绩。生态底色不断擦亮。市县镇村四级林长制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完成造林任务5.6万亩,森林抚育13.2万亩,营造红树林66.1公顷,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连续8年领跑全省,东溪水闸水质从Ⅳ类提升为Ⅲ类优良水体,城市黑臭水体基本消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近岸海域国控点位水质优良比例均达到100%。

  (六)我们以担当之责牢守底线,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平安汕尾”创建成效明显,接报刑事治安警情下降9.01%,“零双抢”天数达355天,重大敏感案事件、响枪案件持续“零发生”。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涉黑组织打击战果位居全省前列。连续三年保持制毒案件、制毒物品流失、在校学生吸毒、吸毒人员肇事肇祸案事件“四个零发生”,成功入选“全国禁毒示范创建城市”。公安机关两个集体、两名个人获全国公安系统模范立功表彰。认真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十五条”和省“65条”硬措施,打好城镇燃气、道路交通、自建房和消防安全等专项整治攻坚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分别下降12.9%、27.4%、11.6%,实现全年火灾“零伤亡”。科学应对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实现“零伤亡、少损失”总目标。完成“三个不发生”信访工作目标,成为全省信访量最少的三个地市之一。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民情地图”广受好评,建立35个“一站式”城乡社区综合服务示范点,城区红草镇“一中心四平台”成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样板、马宫金町村村委会获评“全国先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国防动员、人防、双拥共建、统计、审计、史志、档案、工青妇、科协、工商联、残联、红十字会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强力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服务型政府一体建设,为民办事的效率更高、党员干部的作风更优,全市上下干事创业精气神为之一振。依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民主监督,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草案3部,制定政府规章1部;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65件、政协委员提案101件,办复率100%,得到人民群众的点赞好评。

  各位代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成绩的取得,归根到底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举旗定向、领航掌舵,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离不开深圳等兄弟市的倾力帮扶、大力支持,也凝聚着全市上下团结奋斗、共克时艰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汕尾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汕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民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以及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前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短板和问题:经济总量偏小,财政自给率低,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支撑不足,资源优势发挥不充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滞后,链主企业少,没有上市公司,产业平台吸引力和承载力不足,工业投资较弱,传统产业转型较慢;县域综合实力整体不强,镇域经济活力不够,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民生领域存在不少短板,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不足;工作作风有待转变,行政效能还需提升。对此,我们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2023年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省委书记黄坤明到汕尾调研时作出了加快老区振兴的明确指示要求,市委书记逯峰作出了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的全面部署。站在新的起点、踏上新的征程,特别是在汕尾建市35周年这个极其特殊、极其关键的时间节点上,我们必须坚持旗帜鲜明讲政治、用心用情促发展,步步紧跟、时时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战略部署,坚定不移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部署安排落到实处,在为民服务中见实效、在攻坚克难中求奋进、在抢抓机遇中办大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干实绩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让老区人民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四次全会、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全市高质量发展大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五个聚焦”,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和绿美汕尾生态建设,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创建海陆丰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进出口总额增长7%;居民消费指数涨幅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重点要把握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忠诚核心。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民生为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听民意、暖民心、惠民生,与全市人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三是必须坚持敢为人先、竞标争先。把解放思想、奋发进取贯穿始终,着力营造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努力拿下更多“单项冠军”。四是必须坚持借梯登高、乘势而上。充分利用建设世界级湾区的战略机遇,强化规划、设施、产业、资源、机制等对接联动,高水平实施“深度融湾”示范工程,打造深度融湾先行示范市,在主动参与服务国家和省级战略中加快发展、增创优势。五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既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之以恒深化提升“三大行动”、攻坚推进“六大会战”;又坚持与时俱进谋新篇,全力实施“九大示范”,加快放大比较优势、创建标杆示范、实现整体跃升,切实以高质量发展的步步推进,赢得现代化建设的节节胜利。

  2023年工作安排

  弄潮儿向涛头立。在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新格局下,我们要振奋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聚焦高质量发展比学赶超、赛龙夺锦,深入实施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全力以赴拼经济、稳预期、强信心、抓落实,奋力推动汕尾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重点要抓好十方面工作:

  (一)全面接轨深圳,深度融入“双区”和横琴、前海、南沙三大平台建设

  ——主动承接深圳辐射。建立健全深圳-汕尾高层次对口合作机制,深入推进新一轮深圳对口帮扶汕尾工作,提升县(区)级协作水平,推动一批重大平台、重大项目合作共建,探索完善区域合作新模式。加快建设深汕合作拓展区,加强与深汕特别合作区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衔接,形成跨区域产业链分工和配套体系,共建世界一流汽车城。借力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提升汕尾海洋经济现代化、国际化水平。强化教育合作,引进深圳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技师学院等高职中职学校与深圳学校缔结“姊妹学校”,合作共建一批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特色职业教育园区。

  ——持续深化产业协同。强化对粤港澳大湾区产业体系协同共建、产业项目梯次布局,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通。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用好省产业转移政策,高标准推进“1+1+3”产业承接平台建设,引进珠三角超亿元制造业企业120家、投资额600亿元以上。推动比亚迪汽车和弗迪电池等企业加快与珠三角形成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一张图”。加快与珠三角高端电子信息产业带形成产业协同,推动信利、康源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布局集成电路、电子元件、新型显示器等产业项目。加快建立产业转移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探索产值、税收、能耗等指标分享机制,完善激励政策,增强珠三角转出地、转出企业的“转出”动力。

  ——加快推进设施一体。通过有效衔接规划建设,在推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一体规划、同步建设。强化交通一体化发展,对接大湾区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开通广汕高铁、汕汕高铁,积极谋划推动汕梅铁路、深汕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加快市域路网联通,构建融湾“一小时交通圈”。整合汕尾港区资源,积极对接盐田港、协同小漠港,联合共建、共营、共管汕尾新港区,打造港口专业化码头、中转港,完善港口配套服务,同步推进汕尾港口海丰港区、陆丰港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医疗养老一体化发展,借鉴深汕中心医院成功运营经验,争取广州、深圳等地高水平医院在汕尾建立医疗机构,加强医疗卫生人才联合培养和交流。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支持粤港澳企业来汕兴办养老社会服务机构,建设区域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强化能源物流信息一体化发展,发挥汕尾“风光水火核储”电力能源优势,加快建成大湾区能源供应基地;加快现代物流中心建设,完善储运销、冷链加工、集散中转功能,实现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配货直供;加快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连通大湾区的“信息高速公路”。

  ——全面推动市场融合。以建设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市为契机,面向大湾区城市制定统一对等的市场制度规则,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参与构建大湾区区域大市场。以国资国企为牵引,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基础设施建设基金、绿色发展基金等金融工具,引导大湾区资本参与我市城市、园区、基础设施等领域建设,推动市属国企与大湾区国企合作共赢,打造3个示范性标杆合资合作项目。面向大湾区生活消费市场,大力扶持国泰、丰隆等农业龙头企业,建设粮食、蔬菜、水产等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专业市场,打造服务大湾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联合大湾区城市开发“一程多站”旅游精品线路,打造大湾区游客向往的文旅休闲度假胜地。

  (二)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推动支柱产业项目建设提速提效。深入推进质量强市建设,高质量实施“优势产业”示范工程,打好产业发展大会战,全面提升当家产业优势,确保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5%。做大做强电力能源产业,推进陆丰核电5、6号机组、甲湖湾电厂3、4号机组、汕尾电厂二期5、6号机组、陆河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加快陆丰核电1、2号机组、红海湾场址和国管海域海上风电项目等前期工作,推动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2%以上。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完善“芯-屏-端”全产业链,发展壮大康源半导体产业园,加快锦合线路板等项目建设,推动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8%以上。做大做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推动海工装备制造业产值增长15%以上,启动红海湾海工装备制造产业基地规划建设。加快食品加工、五金塑料、纺织服装、珠宝首饰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

  ——推动工业投资增速增量。全力实施工业投资倍增计划,出台力度更大、含金量更高的促进工业有效投资政策,梳理工业投资项目清单,强化项目要素保障,推动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确保工业投资增长10%以上,加快做实做厚制造业这份家当,挺起汕尾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高层次实施“四数联动”示范工程,加快谋划品清湖新区数字园区建设。推动100家以上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确保技改投资增长7%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以上。在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型储能、硅能源等领域招引一批龙头项目,推动制氢、储能、碳捕捉、碳中和等产业加快发展。

  ——推动产业平台建强建优。投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30亿元以上,持续推进六大“万亩千亿”平台建设,新引进项目60个、投资额300亿元以上。推进省级重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建设,汕尾高新区引进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相关产业项目19个、投资额90亿元以上,加快陆丰临港工业园区二期1600亩土地平整,引进产业项目14个、投资额70亿元以上,争创成为省级产业园。推进深汕共建市级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深汕合作拓展区天星湖智造产业园和金山科技产业园建设。推进3个特色产业转移合作园区建设,加快新材料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引进1-2家绿色石化“链主”企业,统筹推进红海湾港口经济区、马宫渔港经济区建设。以海丰“时尚美都”产业园为基点,打造美妆产业集聚中心。推动埔边旧工业区改造升级,加快打造现代产业园。新增产业用地6000亩、新型产业用地(M0)600亩,处置闲置土地1300亩,盘活园区空置厂房,每个重点园区建设储备标准厂房不少于5万平方米。坚持“亩均论英雄”,推进“标准地”改革和“工业上楼”,开展园区“竞标争先”活动,推动产业园区亩均产值400万元、亩均税收增长15%以上。

  ——推动招商引资突破突围。做好新时代“侨”的文章,深入实施“汕商乡贤回归工程”,加快把“汕尾人经济”转化为“汕尾经济”,深挖湾区项目“富矿”,深化境外国外招商合作,办好第三届汕尾发展大会。强化领导带头招商,市县镇领导牵头联系1个以上重点项目,建立健全“洽谈-签约-落地-投产-上规”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加强专业招商队伍建设,优化驻外招商工作机制,聘任一批“招商大使”“招商顾问”,完善补贴支持、土地供给、财税优惠等招商政策,确保引进超亿元产业项目220个、投资额1100亿元以上,新开工建设160个、完成实际投资300亿元以上,新投产120个以上。强化招引项目质量效益考核评价,围绕电子信息、电力能源、海上风电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精准开展延链补链招商,推动第六代显示屏及模组生产线、大型海上漂浮式风机及基础制造中心、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落户一批区域总部、财务中心、营销中心,新增“个转企”1000户,培育“四上”企业155家,引进“专精特新”企业5家以上。

  (三)坚持扩内需稳外需并重,全力稳住经济基本盘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按照“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要求,推动“十四五”规划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项目完成65%以上。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全链条服务管理,推进59个省、361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强化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建成500千伏外环东段、陆丰变电站等8项电网工程,动工建设螺河-黄江水系连通工程,加快推进公平水库至汕尾管道输水、螺河至碣石引水工程等7个引调水项目建设,除险加固3宗中型、54宗小型水库,新建5G基站800个。做大做强建筑行业市场主体,改革优化项目招投标和监管服务机制,推动建筑业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稳定商品房销售和房地产投资,推动房地产业向新发展模式平稳过渡。

  ——促进消费回暖增长。高标准打造中央商务区、金町湾片区、海丰海(迪)天(虹)片区等核心商圈,擦亮二马路、陆丰马街等特色商业街招牌,打造3家县城综合商贸服务中心、15家乡镇商贸中心、150家农村传统商业网点,支持城区、海丰、陆丰申报第二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50家。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商贸服务体系,改建3家县级物流配送中心,新增20家乡镇快递物流站点,加快供销综合性农产品产业园、综合物流园区等建设,培育2家MCN直播电商机构,推动直播电商零售额增长15%。规划建设“汽车卖场+网红直播+现场办证+餐饮娱乐”汽车销售综合体,争取设立新能源汽车区域销售分拨中心,推动汽车大宗消费销售额增长10%以上。大力开展房地产、家电、美食等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商贸、住宿、餐饮等领域消费潜力。

  ——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抓好煤炭等大宗商品进口,确保进口总额增长7%以上。培育5家亿元以上外贸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粤贸全球”等展会活动,组织不少于50家企业参与全省对外投资合作“千百十”综合服务项目,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等新兴市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抢订单稳订单,确保出口总额增长7%以上。大力引进培育外资企业,加快粤海清源、誉福大都会、陆河雅美佳等外资项目建设,推动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培育3家出口制造型服务外包企业,推动珠宝首饰服装设计、直播新媒体运营等服务外包业务,争取在服务外包方面实现新突破。促进三大开放平台提档升级、协同发力,以“边申报、边建设、边招商”加快推进综保区申建工作,全面推广复制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经验,推进中国(汕尾)跨境电商产业园区建设,培育5家亿元以上跨境电商企业,推动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0%以上。

  (四)一体推进教育强市、创新强市、人才强市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性战略支撑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改扩建11所公办幼儿园,新增4020个公办学位,推动学前教育更加普惠优质。新改扩建12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新增10310个公办学位。提升高中阶段办学水平,新增1000个公办学位,推动高中教育优质化、特色化、多样化发展。推动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比例达到80%以上。促进特殊教育提升发展。深化校市战略合作,加快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二期项目建设,推动海洋、新能源、金融等新兴学科落户,规划建设产学研合作基地、科技产业园区。加强汕尾职业技术学院、汕尾技师学院学科建设,开设一批高端制造、跨境电商、医学护理等特色品牌专业,搭建一批校企合作平台,新增培养技能人才1万人。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评价监管机制,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推进教育体制机制、集团化办学改革,在强化校长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加速科技创新驱动。聚焦重点产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信利、明阳、比亚迪、好迪等龙头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加强与大院大所产学研合作,更好发挥电研院汕尾分院、汕尾农科院、海洋产业研究院等公共平台作用,设立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5家,开展10个以上重大科技专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10项、技术合同交易额2000万以上,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建设覆盖率达30%以上,确保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07%。加快红海湾实验室建设,推动汕尾创新岛(深圳)新增科技型企业15家,谋划创新岛(广州)建设。引进各类科研机构5家以上,引进3家以上科技金融服务机构、科技产业基金。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双倍增”计划,确保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360家以上,整合资源打造一批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育成平台。

  ——增创人才发展新优势。深入推进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做好人才“引育用服管”文章,实施“善美英才”计划,着力提高引才效用、育才效果、用才效益、服务效率、管才效能。开展“奔向海陆丰”人才招引专项行动,举办人才博览会和揭榜挂帅活动,绘制用好“人才地图”,开辟人才引进服务“绿色通道”,加快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力争引进博士硕士300名、大学生1万名以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校地校企合作,对接产业发展所需培育一批高层次人才。统筹用好人才资源,组建市人才发展集团,联合深圳市和深汕特别合作区共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配套完善奖补激励政策。完善人才考核评价体系,持续推进职称制度改革。强化人才服务保障,解决好人才关心的住房安居、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问题。用好用活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提高人才资金使用效能。

  (五)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加快实现强县促镇带村

  ——建设强富绿美新县域。统筹抓好产业兴县、强县富民、县城带动,提升县域园区发展质效,增强县域综合承载能力。大力培育县域主导产业,支持各县做大做强1-2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新增1-2家百亿企业,全力支持海丰、陆丰争创全国百强县,城区、陆河全省位次实现前移。全面承接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争取更多产业、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补齐县域城镇建设短板,推动县城扩容提质,增强县城辐射带动能力。深入推进城乡绿美惠民工程,全面统筹城乡面貌改善、生态质量提升和发展空间优化。深化县域经济放权赋能,推动资源、要素、服务下沉基层,激活激发县域发展活力。

  ——发展壮大镇域经济。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优化完善镇域产业空间布局,推动镇域产业特色化、差异化、协同化发展。深入实施产业强镇建设行动,大力培育镇域优势产业、特色产业,示范打造8个农业大镇、15个工业重镇、8个服务业强镇,支持碣石、梅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率先争创全国千强镇。深入推进40个美丽圩镇建设,加强镇街风貌管控,建设一批美丽街区,打造一批特色网红地、打卡点。深化镇街体制改革,推动经济管理、行政执法权限应放尽放,定期评估下放权限运行效果,确保“放得下、接得住、管得好”。

  ——推进“未来乡村”建设。高标准实施“未来乡村”示范工程。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守耕地进出平衡,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建设高标准农田4.5万亩、垦造水田5000亩,牢牢守住107.95万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生产面积不低于123万亩、粮食产量不低于43.33万吨、粮食储备达到18.25万吨。做好“土特产”文章,推进广东丝苗米跨县集群产业园(汕尾)、城区预制菜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2个、省市名牌农产品15个以上。抓好“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大力发展甘薯、萝卜、青梅、金针菜等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培育壮大预制菜、数字农业等新业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引进培育龙头企业,打造现代化生猪产业链条。加快8条新启动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做好已建成2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后半篇文章”,带动文旅康养、休闲农业新业态,推动从“建设示范”到“经营示范”转变。宣贯市农村建房条例,加快编制执行村庄规划,坚持“拆、治、兴”并举,加强农村宅基地和村民建房信息化管理,疏堵结合遏制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加强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确保70%以上行政村达到省定美丽宜居村标准,建设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特色鲜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六)全力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提升综合实力和吸引力

  ——推进“兴海强市”示范工程。科学谋划海洋产业布局,构建碣石湾、红海湾沿海经济功能组团,加快形成以海工装备制造为核心、海上风电为支撑、海洋牧场为特色的千亿级产业集群,推动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以上。着力发展港航海运,推进陆丰海工基地二期码头、甲湖湾电厂10万吨级煤码头、汕尾新港区白沙湖作业区公用码头建设,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一期码头。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加快3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推动龟龄岛东海洋牧场引入企业参与管护开发利用,推进遮浪角西、金厢南2个海洋牧场建设,引进2家以上深海养殖发展企业,建设100个以上深水重力式网箱,发展兼具水产品加工、海上风电、休闲渔业等功能的深远海智能化养殖平台。深入实施渔港建设攻坚行动,加快湖东平安渔港和遮浪渔港综合管理试点项目建设。办好中国(汕尾)海洋经济产业大会。

  ——构建内畅外联综合交通网。攻坚推进综合交通大会战,完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投资127亿元,加快发展大通道、大港航、大物流。打通外联大通道,全力确保兴汕高速二期如期建成通车,推进龙汕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深汕西高速改扩建汕尾段、揭普惠高速南延线建设,启动潮惠高速海城互通建设及沈海高速华侨尖山互通前期工作。畅通县域内循环,加快国道228线陆丰上英至海丰城东段、甲子至南塘段和236线汕尾城区段等一批国省道干线公路建设,谋划城区、海丰与深汕特别合作区交通连接通道,打通一批连通中心镇及产业园区、重点景区的交通干线,高标准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攻坚推进城市提能大会战,加快市区海滨大道西段、工业大道西、站前大道东西段、吉祥路等11个市政道路项目建设。新建改造18个公共停车场、新增3300个停车位。开展城市更新行动,整合优化土地空间资源,完成400亩“三旧”改造任务。大力推进环品清湖城市优化设计、“三旧”改造,启动改造15个城镇老旧小区。有序推进城中村改建,各县(市、区)各打造1个以上示范项目。加强城市景观管理,提升城市门户、市政道路景观效果,打造具有汕尾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优化提升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拆除违建21万平方米以上,全面提高城市管理法治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加快文旅繁荣发展。高水平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接待过夜游客1500万人次以上,旅游收入突破260亿元。加快资源大整合、质量大提升。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串珠成链打造一批特色旅游精品路线。支持城区、海丰、陆丰申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红宫红场、金町湾、品清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力发展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加快金町湾滨海旅游区、红海湾田寮湖、品清湖东南片区和陆丰金厢滩开发利用。加快搭建大平台、引进大企业。组建国企运营平台公司,建设市县两级综合性游客集散中心,完善景区配套设施,提升现有景区运营管理水平。举办文旅融合发展大会,引进大湾区3-4家文旅行业头部企业,新增星级酒店5家、文宿民宿30家以上,规模以上餐饮企业、酒店数量实现倍增。加快培育大市场、树立大品牌。组建文旅市场主体联盟,与国内大型旅行社合作设立营销推广中心,共同做大跨区域联合的旅游市场。加快提升品牌形象,打造“冬养汕尾”“中国滨海休闲旅游优秀目的地”品牌,举办环品清湖马拉松、中国帆船帆板城市邀请赛、中华龙舟公开赛等大型活动。高要求实施“善美文化”示范工程,加快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加快市民文化中心建设,补齐市县两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短板,升级27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加大非遗保护传承和文物保护力度,加强海陆丰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快建设市非遗馆,筹建海陆丰革命根据地纪念馆。

  (七)深入推进“集成式”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全力打好要素保障大会战,统筹推进产业用地、矿产资源、电价、数据等要素改革。推进点状供地,大幅提高规划工业用地面积规模和占比。全面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实施“标准地”“带项目”供应,新增建设用地指标6000亩,新增用林240公顷。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提升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用好用活革命老区政策,争取专项债券、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性金融工具等各类资金120亿元以上,鼓励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对标广州、深圳等珠三角先进地区,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牵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0版本,确保营商环境评价跻身粤东西北前三。持续优化一流市场环境,全面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实施重点领域“信用+精准监管”,供水、供气报装压缩至2个工作日。持续优化一流政务环境,深化“省市联建”试点工作,加快推动政府五大职能数字化转型,推动“全代办”全市覆盖,“一件事”主题服务提升至200项,政府投资、社会投资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30、25个工作日内。持续优化一流法治环境,推动“无证明城市”创建向基层延伸,开展企业合法权益保护专项行动,全面规范政府采购流程,持续优化政府采购、招标投标环节,降低企业交易成本。持续优化一流社会环境,营造尊商、重商、亲商的浓厚氛围。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府各部门要积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让民营企业心里更踏实、信心更坚定、舞台更广阔!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巩固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开展新一轮整合重组。推进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评价制度改革,推动市属国企资产规模达到233亿元,实现营收11亿元、利润2.2亿元。引导国有资本向重大产业项目、城市建设、绿色能源等重点领域发力,加快组建品清湖新区管委会配套经营管理公司。全面拓展城市运营业务,加快实现市政一体化运营;推动工程建设类企业业务、资质“双整合”,推动水务投资公司实质化运营,引进资本参与园区、码头、海洋产业、农产品供给等投资布局。用好产业发展基金,带动一批优质产业项目落户汕尾,撬动投资15亿元。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完成土地收储1.35万亩,加大土地、矿产、海砂、工程余渣和海域海岛等资源盘活利用和市场化出让力度,拓宽财源增收渠道。进一步优化税收执法方式,大力培植巩固税源。完善企业税收服务管理体系,加强重点行业税源全流程精细化管理。加强市县级财政管理绩效和考核评估,提升县级财政管理水平。推动信保基金在保余额增长15%以上,担保贷款12亿元以上;提高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为制造业等重点产业融资10亿元以上;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分别增长15%、10%以上。

  ——深化“5+2”农村综合改革。实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广农村集体资产村级统筹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土地收储”整合利用、农村集体资产资源“股票化”等新型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确保所有村级集体的年集体经营性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攻坚推进“三块地”改革,确保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流转率稳定在65%以上。建设县级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加强农村集体资产信息化管理,全面清理不规范农村集体经济合同。纵深推进农村金融改革,持续扩大服务覆盖面。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先行先试推动一批集体土地入市。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加快“数字供销”改革试点建设。

  (八)深入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厚植“山海湖城”靓丽底色

  ——快马加鞭抓绿化。高起点实施“绿美生态”示范工程,高标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6.3万亩、森林抚育11.3万亩,力争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推进绿美汕尾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打造工业大道西等10条林分林相优化示范带。全面落实林长制,强化森林资源保护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各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加强城乡绿化美化和重点区域生态保护修复,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因地制宜开展乡村片林、景观通道、庭院绿化、四旁绿化、乡村绿道、休憩公园建设。打造海丰鸟类和陆河红锥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廊道,加快推进金霞光森林公园、海丰莲花山文体中心等建设,加强森林生态景观营造,打造多彩山地。统筹推进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园林县城创建,加快金台山公园(人才公园)、明珠岛公园等建设,积极营造“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新增省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2家,打造一批具有汕尾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只要我们人人出力、久久为功,汕尾的绿水青山必将成为更加迷人的美丽画卷。

  ——精准科学抓治污。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提升东溪河流域污染整治成果,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强化近岸海域、陆域和流域环境污染协同防治,确保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建设碧道47公里以上,确保重点河湖基本生态流量考核断面达标率稳定在100%。实施全面提升空气质量行动计划,完成省下达各项空气质量目标任务。强化地下水与土壤污染协调防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加快陆丰第二污水处理厂首期工程及各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

  ——立足优势抓“双碳”。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加快节能降碳、节约用水、绿色建筑等先进技术应用。探索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试点和碳普惠工作机制。推进陆河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省试点工作。倡导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节约型机关、绿色社区、绿色出行等创建行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九)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突出抓好就业增收。深入实施3.0版“促进就业九条”,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8万人以上。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万人次、“粤菜师傅”培训1000人次、“南粤家政”培训5000人次以上,技工院校扩招3600人以上。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高品质实施“共富共享”示范工程,多措并举提高居民“四项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7.5%以上。只要就业好了、腰包鼓了,老百姓的生活就更有奔头,我们要千方百计稳住就业、促进增收,托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全力建设健康汕尾。深化“五医联动”改革,持续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加快深汕中心医院二期、深汕中医医院、市公共卫生中心、市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粤东医疗高地。全面提升市(县)域诊疗和分级诊疗能力,建设2个省级、6个市级重点专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加强670个公建村级卫生站建设和村医管理,培训全科医生150人次,提升学历职称300人次。完善“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体系,优化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建设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示范点10家、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示范点20家,推进特困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200户。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认真做好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提升医疗救治、药物储备能力,着力保健康、防重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市全民健身中心和3个体育公园,健全城乡“15分钟健身圈”。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持续推进社保制度改革,鼓励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持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实现应保尽保。深入推进全国“两病”门诊用药保障示范城市创建。落实临时救助政策,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补贴保障标准。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扎实办好省、市十件民生实事。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强化军民融合、双拥共建、国防教育、人防等工作。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做好退役军人优抚安置和就业保障,营造全社会尊军崇军浓厚氛围。

  (十)深入推进平安汕尾、法治汕尾建设,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提升基层治理能力。高效能实施“基层善治”示范工程,着力打造“三三五”基层治理体系2.0升级版,深化拓展“民情地图”应用场景,推动“人、地、事、物、组织”等治理全要素入网,推动治理重心、力量、资源下沉基层一线。抓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推动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完善马宫金町湾景区、管区、社区“三区合一”管理体制,探索构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基层治理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巩固拓展禁毒成果,全力推进打击偷渡走私犯罪攻坚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涉枪涉爆和“黄赌毒”“盗抢骗”“食药环”等违法犯罪活动,重拳整治突出社会治安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快推进“雪亮工程”建设,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推动“湾长制”“港长制”“船长制”管理常态化长效化,推进智慧边海防、智慧新缉私等建设,筑牢海上安全稳定防线。

  ——强化公共安全治理。严密防范化解公共安全领域重大风险。持续抓好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加快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增强全灾种保障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推进应急救援保障中心和市消防训练基地建设,提升基层综合应急救援能力,强化道路交通、城镇燃气、自建房、危化品、消防、水上交通和渔业船舶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踏上新征程,我们将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不断加强政治建设。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头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务,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及市委的部署要求不折不扣落到实处。不断加强法治建设。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政务公开,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主动向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纪检监察专责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提案。不断加强廉政建设。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治“四风”,督促政府系统党员干部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突出抓好“一把手”、重点领域、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让人民群众过“好日子”。不断加强能力建设。高标准锻造“四有”狮子型干部队伍,健全“任务交办、进度反馈、跟进督查、结果评估”闭环落实机制,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狠抓工作落实,敢于走进矛盾、善于破解难题,以实干促发展、凭实绩论英雄。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今天的汕尾,加快高质量发展前景可期、大有可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时不我待的干劲、滴水穿石的韧劲、舍我其谁的拼劲、使命必达的冲劲,牢记嘱托闯新路、感恩奋进开新局,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汕尾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把汕尾建设成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汕尾现代化建设新篇章!

  附件

  名词解释

  1.党建引领“三六九”工程:围绕创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目标,以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为统领,纵深推进“三大行动”,打好打赢“六大会战”,全力实施“九大示范”。“三大行动”即基层基础建设、项目双进会战、营商环境优化行动;“六大会战”即产业发展、城市提能、乡村振兴、综合交通、民生补短、要素保障大会战;“九大示范”即深度融湾、优势产业、兴海强市、四数联动、未来乡村、善美文化、共富共享、绿美生态、基层善治示范工程。

  2.营商环境4.0版本:聚焦企业关键需求和综合感受,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全代办服务体系,全方位为企业降本减负、纾困解难,更大力度激发市场活力。

  3.“无证明城市”:通过直接取消无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材料或通过电子证照核验等替代取消方式,实现企业、群众办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等事项时无需提交证明材料。

  4.“股票田”:针对农户承包地,按照“确权确股不确地”的原则,实行“以田易股”和折股量化,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5.“股票宅”:村集体通过盘活闲置农村宅基地和闲置农房,以其使用权入股乡村民宿、农家乐等项目,充分激活利用闲置资源发展物业经营型集体经济的股份合作制模式。

  6.投资评审“三大改革”:财政投资评审关口前移、估算造价指标控制、“阳光评审”信息化建设改革。

  7.“四生”水利:生命、生活、生产、生态水利。

  8.“四小园”: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

  9.“民情地图”:集网格化管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等功能于一体的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系统,分为“善美民情”“善美网格”“善美村居”三大板块,包括基层党建、防灾避险、疫情防控、治安维稳、乡村振兴等13大类35个应用场景。

  10.“一中心四平台”:一中心指以镇党委为中心;四平台指综合治理、公共服务、综合行政执法、应急管理委员会。

  11.“五个聚焦”:聚焦夯实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激活高质量发展动力源泉、强化高质量发展安全支撑、营造高质量发展浓厚氛围。

  12.“1+1+3”产业承接平台:打造1个省级重点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汕尾省级高新区、海丰省级高新区和陆丰临港产业园),争取深圳与汕尾共建1个市级产业园区(深汕合作拓展区),打造3个特色产业转移合作园区(新材料产业园、红海湾港口经济区、马宫渔港经济区)。

  13.“亩均论英雄”:以亩均增加值、亩均税收等指标为主要评价指标,推动单位土地面积产出效益稳步提升。

  14.“标准地”:在同一区域内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应和监管的国有工业用地。

  15.“工业上楼”:让企业在大厦楼宇中进行工业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新型产业空间模式。

  16.MCN直播电商机构:专业培养和扶持网红达人的经纪公司机构。

  17.“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联动。

  18.“千百十”综合服务:为1000家广东“走出去”企业提供对外投资信息服务,为不少于100家重点海外投资企业提供上门精准服务,举行10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活动。

  19.“粮头食尾”:做大做强粮食精深加工企业,增加粮食附加值,鼓励和发展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

  20.“农头工尾”:推动种植业(一产)与农产品精深加工(二产)融合发展。

  21.政府五大职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等职能。

  22.“5+2”农村综合改革:“5”指农村“三块地”改革(农村承包地改革、农村宅基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金融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农村经营管理体系改革;“2”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改革。

  23.绿美汕尾生态建设“七大行动”: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地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全民爱绿植绿护绿、森林防灭火能力提升行动。

  24.“四项收入”: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收入。

  25.“五医联动”:医疗、医药、医保、医共体和数字医疗。

  26.“三三五”基层治理体系:横向为“镇、村、组”的基层治理架构,纵向为“大数据+网格化+群众路线”的运行机制,共治、自治、法治、德治、善治“五治一体”基层治理新模式。

  27.“四有”:心中有账、肩上有责、手里有招、脚下有风。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

汕尾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3日 郑海涛)

2023-03-22 16:37 来源:汕尾市政府网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