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阅更多2023年地方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云浮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云浮市市长 李庆新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云浮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本届政府履职的开局之年。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落实省委省政府“1+1+9”工作部署,按照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①,攻坚克难,务实奋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市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直面挑战、砥砺前行,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高效做好“双统筹”、奋力夺取“双胜利”。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喜人。我们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及时出台6方面129项稳经济一揽子政策细化举措,以及18项接续政策83条具体措施,全力稳住经济大盘。预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7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2.1%。1-11月,21项主要经济指标中,9项指标增速排名全省前4,其中3项指标增速3月以来一直居全省第1。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47%,达到100.41亿元、总量排名全省第1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上缴中央和省级库收入实现“两个百亿”目标,创造了建市以来的最好成绩。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6%、外贸进出口增长5.3%,“三驾马车”为稳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十大园区竞相发展,三个千亿产业集群积厚成势,“三大抓手”②发展高质高效。“三带”建设③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等乡村振兴工作亮点纷呈,中心城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生态优势持续巩固,云浮这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人。疫情防控工作成效显著。面对“0131”“1006”“1102”“1116”等突发疫情,我们与病毒正面交锋,每场战“疫”都取得了将病毒控制在一个传播点、一个传播链、一个潜伏周期“三个一”的重要战果。全力做好15批6358名广州分流涉疫人员来云集中隔离管理工作,先后派出27批1589名医护人员驰援省内外兄弟市,7天内建成3家方舱医院,为全国全省抗疫大局贡献了云浮力量。三年来,广大党员干部、医务人员、公安干警、基层农村和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甘当最美逆行者,300多万云浮人民团结一心战疫情、众志成城渡难关,共同努力成就了今天云浮经济社会大局的平安稳定。
一年来,我们乘势而上、勇开新局,有力推动“三大抓手”齐驱并进。一体推进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园区经济取得新成效。预计全市5个省级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450亿元,增长12%,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60%以上。建成2个百亿产业园区。云浮高新区孵化器获认定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佛山顺德(新兴新成)产业转移工业园成功创建省级高新区。金属智造产业提速发展,金晟兰优特钢项目两条生产线建成投产、第三条生产线加快建设,新兴凤铝项目动工建设,新合铝业成为粤北山区首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预计全市金属智造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00亿元。投资超百亿元的中电建绿色建材新型产业项目启动建设,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完成规划选址,预计全市绿色建材产业总产值超400亿元。新增2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获认定12个国家级、11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新增8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预计现代农业年产值达642亿元。镇域经济迸发新活力。投资超500万元的镇域项目791个、增长2.2%,“四上”企业④1031家、增长8%。深化镇街行政体制和财政体制改革,累计下划编制员额1956个、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限867项,落实镇街财力补助资金585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走出新路子,16个“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⑤顺利投产,预计2023年年底全市847条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资源经济实现新突破。有序出让云安观音山、郁南冲旺岭两宗大型矿山采矿权,出让收益达139.5亿元。全市新增收储土地20032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728亩、闲置土地2427亩;完成拆旧复垦交易687亩,垦造水田完工3866亩。华润西江发电厂加快建设,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云河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顺利动工,重大能源项目建设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态势。
一年来,我们鼓足干劲、聚力攻坚,有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基本完成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编制工作,科学划定“三区三线”⑥,有序统筹优化生态、农业、城镇等功能空间,对200多个省、市、县重点项目进行空间落位,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区首位度稳步提升。市政道路、城区供水、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燃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贯通中心城区19条瓶颈路,打通了一批长期未能贯通的节点、堵点。24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开工,完成“三旧”改造848.46亩。完成城区故障频发段供水主管网改造升级,困扰城区群众多年的水管爆漏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新建城市(县城)污水管网108公里,市城区污水处理厂完成扩容提质。粤西天然气主干管网云浮分输站接驳工程投入使用,新建市政燃气管道71.1公里,市城区正式迈入管输天然气时代。以智慧停车、智慧城管等“小切口”,推动精细化城市管理“大变化”,“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理念深入人心。充分释放“1+6+2”人才政策⑦效应,“1+5+49”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⑧建成运营,引进高层次人才562名、增长2.6倍,城市承载力和吸引力不断增强。乡村振兴全面推进。连续22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工作目标任务,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施乡村振兴“三带”建设三年行动,初步建成6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新增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2个,省级专业镇3个、专业村18条。驻镇帮镇扶村工作扎实推进,新增投资100万元以上产业帮扶项目93个,累计投资28亿元,联农带农1.2万户。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美丽圩镇建设两项重点专项工作位列全省第2,全省乡村振兴考核获优秀等次。市供销社获全省供销系统综合业绩考核优胜单位二等奖。交通体系加快完善。广州云浮国际物流港、华润西江发电厂3000吨装船泊位建成投入使用,全年港口运力达到1.4亿吨。新增自然村内干路硬底化1244.63公里,完成危桥改造20座,农村交通条件进一步完善。广湛高铁、国道324改线工程加快建设。深南高铁、广佛肇云高速、云浮机场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一年来,我们为民利民、从优惠民,有力推动民生事业稳步向前。在矿山采矿权出让收益形成的新增财力中,统筹50%用于民生补短板;全年完成民生类支出203.87亿元、增长3.31%,占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75.89%。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投入资金56.93亿元;新增公办学位2.14万个,完成省下达任务的230%;225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98所义务教育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深入实施“新强师工程”⑨“三名工程”⑩,引进教育紧缺人才103名,评出市级名校长30名、名教师100名、名班主任50名、学科带头人113名。医疗水平有效提升。我市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获批广东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试点市,市中医院获批建设广东省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130名,培育正高职称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61名、副高职称132名。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7个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动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建设工作加快推进,市人民医院通过“三甲”医院复审,综合考核全国排名大幅提升167名。完成7个基层医院能力提升工程,平均县域内住院率达91.3%,排名全省第2。就业形势稳中向好。实施就业精准服务行动,推动“降、缓、返、补、扩、促”等一揽子助企纾困稳岗政策落地,全年为企业减负超4亿元。开展“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培训2.1万人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万多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目标范围内。社会保障全面加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基本养老保险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自2010年以来累积的2.25亿元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留存资金完成分配。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孤儿等提标工作全面完成,“双百工程”?实现两个100%。文旅体加快融合。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1项。4个华南教育历史研学基地完成建设。歌曲《叹早茶》获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培育全国乡村旅游线路2条、南粤森林人家5家。云城区腰古镇城头村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成功承办2022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在省十六届运动会中获金牌11.5枚。在东京残奥会上获得一项团体亚军,在第十一届全国残运会上获金牌4枚。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扎实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完成高质量水源林建设5.17万亩,建成碧道61.4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8.33%。完成2宗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4平方公里,连续三年在省水土保持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我市被列入省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名单。预计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3.3%,云浮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一年来,我们主动应对、防范在前,有力推动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全力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安全生产形势向好。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分别下降25.2%、35.2%、19.3%。妥善应对3轮低温冰冻、9轮强降雨、4轮西江洪水、5轮台风等极端天气,实现因灾致人伤亡事故“零发”。社会治理不断加强。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任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罗定禁毒重点整治地区顺利“摘帽”。重点领域风险有效化解。强化政府债务风险管控,积极防范化解区域性金融风险,稳妥推进风险隐患楼盘化解处置工作。经营性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率达100%,餐饮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燃气报警装置安装率达100%,燃气热水器安全排查“敲门行动”经验在全省推广。劳动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项目入选首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全省信访工作考核连续3年获优秀等次。
一年来,我们刀刃向内、转变作风,有力推动政府自身建设迈上新台阶。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打好营商环境翻身仗,省营商环境评价排名上升4位,政府采购等5项指标进入全省前10,“美丽圩镇+信用村建设”整村授信模式是粤东西北地区唯一列入全省18条营商环境改革典型经验的创新举措。全市实有市场主体增长8.4%。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创新建立政府系统常态化学法机制、开展“一把手”讲法32场,在政府系统全面铺开“一图一册一清单”?编制工作,各级干部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持续提高。制定地方性法规案1部、政府规章2部,3个项目入选第一批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法律援助案件优良率排名全省第1。新增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3个、省级11个。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13件、政协提案189件,办复率和满意率达100%。数字政府建设持续提速。依申请事项网上可办率提升至96.73%,“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提升至99.87%,1681项事项实现“免证办”,在全省率先启动市县两级237项政务服务“视频办”,500项事项实现跨域通办。政府部门电子公文办结率达98.16%,平均办文时长缩减至9.65小时/件,公文办理效能走在全省前列。我市信创保障服务体系建设与示范应用被评为广东省数字政府改革优秀应用案例。廉洁政府建设有效加强。深化以案为鉴、以案促改、以案促治、以案促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健全政府“三重一大”决策机制?,审计监督质效大幅提升。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真抓实干、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工作作风得到大力弘扬,亲清政商关系加快构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得到巩固提升。
此外,国防动员、民族宗教、统计、侨务、人防、消防、红十字、贸促、科协、工青妇以及驻市外机构等工作都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过去一年,我们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全市干部群众不懈拼搏、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向驻云部队官兵,向所有关心支持云浮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云浮还面临不少问题和不足。经济堆头小,工业支撑力不强,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投入不足,高层次及特殊专业人才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任重道远,农村仍然是最大短板;生态环境保护任务依然艰巨,垃圾、污水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完善,森林质量有待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与人民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仍有待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23年目标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云浮锚定建市30周年历史节点奋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市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坤明书记调研云浮的指示要求,按照市委七届五次全会部署和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三新一高”?要求,聚焦高质量发展、以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为主攻方向,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守正创新、团结奋斗,争先进位、跨越赶超,奋力开创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新局面,为广东在新征程上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云浮新贡献、彰显云浮新担当。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坚定信心决心、保持战略定力、强化使命担当,扎扎实实办好自己的事,更加坚定自觉地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一是必须坚持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五个牢牢把握”?“四个聚焦”?“三个全面”?上下功夫,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云浮路径,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各项工作始终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二是必须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坚定不移实施“东融湾区”战略,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聚焦“三大抓手”,统筹“十大园区经济”?发展、千亿产业集群培育、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和云浮西江经济带建设、乡村振兴、绿美云浮建设,全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三是必须坚持“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新使命。聚焦“五地一区”战略定位、“248”目标体系,“五破五立”思维转变,“八个聚力”工作部署,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干,持续增强干事创业精气神,全面展现高质量发展美丽云浮的新面貌。四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要有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了人民;要走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依靠人民;要给群众实惠,全心全意造福人民。全力以赴办好省、市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托幼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努力让高质量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惠及人民。五是必须坚持平安稳定的发展底线。树牢底线思维和极限思维,坚持安全稳定同经济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持续深入开展“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行动,切实抓好隐患与风险“两个防范”,真正做到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
各位代表,云浮正处于全面东融湾区、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重要“窗口期”,只要我们坚持不懈、久久为功,以“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奋进意识,紧紧依靠和团结300多万云浮人民,笃定信心、心怀定力,就一定能把“两年上台阶、四年大发展、八年大跨越”的战略擘画转化为云浮美好现实。
2023年工作安排
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要有新作为。今年,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制造业当家,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
坚持把制造业作为立市之本、强市之基,实施制造业当家“一把手”工程,以园区经济为抓手,聚焦“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五大提升行动,坚定不移发展金属智造、绿色建材、现代农业三个千亿产业集群,梯次培育精细化工、大健康等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构建以制造业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
做大千亿金属智造产业集群。聚焦“两钢一铝”,推动金晟兰第三条生产线建成投产、南方东海项目尽快动工、新兴凤铝项目加快建设。促进不锈钢和铝制品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欧德罗厨具、猎人谷精密铸造等项目建成投产,支持新合铝业、广云新材料等企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加快爱德克斯二期、溢康通二期等项目建设。深化佛云两地氢能汽车领域合作,推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积极发展环保装备、五金机械、石材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延伸。力争全年金属智造产业产值超30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50%,到2026年突破千亿大关。
做优千亿绿色建材产业集群。高起点规划建设云浮国际石材产业城、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园区,新培育5家年产值超亿元石材企业。高标准建设云安观音山、郁南冲旺岭两个投资超百亿元的矿产资源绿色开发项目,统筹矿山、骨料、机制砂、混凝土和预制件等关联产业联动发展,加快鸿业管桩二期、中铁十二局集团建筑构件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全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高水平推动水泥、陶瓷企业开展节能降碳改造,提高产业发展综合效益。力争全年绿色建材产业产值超50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26%,到2026年突破千亿大关。
做强千亿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推动政策向“三农”倾斜,制定出台云浮惠农政策工具箱,全力建设农业强市。加快实施“六个一”工程,年内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园2个以上,力争新培育1家国家级、2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健康禽畜、道地南药、优质稻米等“云字号”特色农业品牌。持续擦亮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品牌,大力发展预制菜等食品工业,促进一产接二连三。着力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骨干网,加快天业冷链产业园、市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建成运营5个大型冷库,积极争创全省一流放心农产品直供配送示范市。加快建设并推动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种质资源库上升为国家战略,致力打造全球最大、国际一流的药用种质资源库。大力推行标准化规模化生态种植,谋划建设广东南药产地交易市场,延伸发展南药加工、中药提取、健康养生和休闲旅游等产业链条,全力争创国家中医药产业发展试验区。力争全年现代农业产值超730亿元,保持年均增长15%,到2025年突破千亿大关。
做精百亿特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精细化工产业,建强云安循环经济产业园、郁南大湾化工产业园,支持云硫矿业、惠云钛业等链主企业增资扩产,加快建设百亿新能源材料产业园。加快发展大健康产业,整合禅文化、中医文化、人文和生态资源,着力培育生物制药和康养产业,谋划打造全省旅居养老示范基地。借势发展信创产业和数字经济,加快微容科技园、雅达电子、翔海光电等项目建设。培育发展现代物流等生产服务业,加快广云物流园、云浮(云硫)电商物流快递产业园建设。
做实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引导企业创新创造创优创强,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年内新增1家主板上市企业,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25家以上。加强企业梯度培育,力争年产值10亿元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0家以上,其中产值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家,推动40家规上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30家企业“小升规”,培育10家“专精特新”企业,推动形成大型企业顶天立地、中型企业承天启地、小型企业铺天盖地的良好生态。
二、聚焦“三大会战”,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充沛后劲
突出盘活存量、挖掘增量、提高质量,全力打好土地收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三大会战”,掀起大抓招商、大抓项目、大抓产业、大抓经济的新热潮,高标准规划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着力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载地”。
全力打好土地收储大会战。科学编制土地储备计划,中心城区应储尽储、应征尽征,全市新增储备用地1.5万亩以上,为城市未来发展留足空间。加强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未尽土地的清理处置,盘活低效闲置土地8000亩。加强要素保障,做实前期工作,推行“标准地”供地,努力做到“拿地即开工”。坚持“亩均论英雄”,加快出台工业用地评估考核实施方案。坚持节约集约用地,支持园区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推动“工业上楼”。加快创建国家高新区,支持罗定双东工业园、郁南大湾工业园创建省级高新区。深入实施园区产值倍增和主导产业提升计划,力争百亿园区达到3个以上、全市工业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00亿元。
全力打好招商引资大会战。健全招商机制,实施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建立“链长+专班”,市县镇三级联动,启动招商伙伴合作计划,形成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的工作格局。明晰招商路径,紧扣“十大园区经济”,绘制产业招商地图、产业链招商指引,瞄准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以及“500强”“独角兽”“专精特新”等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大力引进一批高端装备、先进制造、新型储能、高新技术等优质项目。创新招商模式,充分发挥驻外地招商联络处作用,聘请一批行业商(协)会长、企业高管、杰出乡贤为招商顾问,加强以商引商、以侨引商、以链引商、联合招商、组团招商。提升招商成效,推动“云商回归”、资本回流、项目回投、人才回聚、总部回建,实现全年招商项目计划总投资600亿元以上。
全力打好项目建设大会战。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项目至上、项目为王,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计划安排市重点项目215个,总投资3043.2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80.23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7个、总投资1181.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56.77亿元,十亿级项目61个、总投资2565.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32.83亿元。充分发挥基础设施投资的“压舱石”作用,大力推进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广佛肇云高速、深南高铁、广湛高铁、国道324改线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县县通高铁、镇镇通高速、村村通公路,实现“水路铁联运、城乡园通达、人车路共美”。谋划推进105个、计划总投资1055.54亿元的市重点预备项目,加快做好前期工作。坚持“资源要素跟着项目走”,用好新增债券资金和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业务,高效配置用地用林用能、环境容量等指标,支持省重点项目先行用地,确保重大项目落地建设、建成见效。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更多企业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重要民生项目等领域投融资建设和运营管理,进一步提升项目建设的创新力、竞争力、带动力。
三、着力扩内需稳外贸,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坚强韧性
坚持扩内需稳外贸“齐头并进”,着力打好“消费市场提质、贸易结构提优、会展经济提级”组合拳,更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促进消费市场提质。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把消费热度带起来。完善消费载体。合理规划“多中心、便民化”的消费布局,全面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谋划建设高品质汽车、日用品、建材、农贸等一批专业市场。加快推动吾悦广场等一批商贸综合体建成开业,谋划推进云城区解放路历史街区、南山水岸商业步行街、玉皇路步行街等商业街改造升级,擦亮新兴庙街、郁南中山路等商贸招牌,着力提升消费供给水平。挖潜农村消费。推动特色农产品预制食品“组团”闯进大湾区,力争新增20家限上企业。打通农村消费渠道,完善县镇村三级电商、物流商贸服务体系,延伸布局大型电商、供销、邮政、快递企业供应链。激发消费活力。出台刺激消费恢复政策措施,通过发放消费券、开展促消费活动等方式提振消费意愿,大力开展房地产、汽车、家电、文化、美食等系列主题促消费活动,持续激发文旅、住宿、餐饮及大宗商品等领域消费潜力。
促进贸易结构提优。持续稳进口、扩出口,推动贸易结构不断优化。全力以赴稳存量。用好RCEP政策措施,依托石材、不锈钢制品两个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挖掘出口潜力,培育10家亿元级外贸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不锈钢餐厨具、石材、农产品、玩具服装、电子、化工新材料等传统产业,推动外贸稳定增长。全力以赴拓增量。加快罗定市贵金属产业园建设,布局建设绿色建材出口创汇基地,在贵金属、建筑材料、电子、煤炭、南药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促进外贸增长多元化。全力以赴优服务。推动国资民企合作组建国际贸易公司,加快建成跨境电子商务清关中心。支持云浮新区建设保税物流中心(B型),持续优化外贸营商环境。抢抓机遇“组团出海”,巩固传统市场,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积极培育东南亚国际市场,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抢订单稳订单。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大力培育“云浮石材”“新兴煲”等地方品牌,持续擦亮“云浮制造”名片。
促进会展经济提级。推动平台升级。加强与高水平会展组织机构开展战略合作,支持各县(市、区)培育发展特色“展会+贸易”促进活动,打造以石材展为中心,不锈钢(铝制品)餐厨具、南药、信创数字经济、稻米、无核黄皮协调发展的“一中心五板块”会展业发展格局。赋能贸易升级。推动建设石材泛家居应用体验中心,打造一批永不落幕的石材板材和荒料采购中心,助力云浮石材“买全球、卖全球”。支持新兴县向省申办首届金属智造产业不锈钢(铝制)餐厨具博览会。推动传统会展项目数字化转型,精准对接采购需求、延伸会展服务。带动产业升级。推动会展、文化、旅游、体育深度融合,大力发展策划、广告、租赁、传媒等配套产业,形成“开放共享、联动创新、融合发展”的产业联动格局。
四、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潜力
抢抓省启动“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重大机遇,紧扣“五星争辉”“双轮驱动”“美美与共”的实施路径,统筹发展县域经济、镇域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聚力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示范区”,切实把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短板”转化为“潜力板”。
以“三大引擎”促县域振兴。全力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动产、城、人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精致经典宜人的城市。巩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扎实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紧扣建市30周年历史节点,积极推动151个总投资1832.2亿元的中心城区首位度提升项目加快落地建设。推动市委党校基础设施迁建项目、市政务服务中心、市融媒体中心智媒园区等项目加快建设。启动20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贯通罗桂路等14条市政道路。完成城区供水主管网三期改造升级。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完成历史建筑、古树名木测绘建档,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加快建设一批综合公园、口袋公园,有效提升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打造节约高效、绿色宜居、低碳循环、智慧韧性的现代高品质城市。积极推进云浮西江经济带建设。以水为带统筹云安、郁南两县发展,谋划推动186个总投资2382.72亿元的云浮西江经济带建设项目加快落地。全面推进西江堤岸综合整治,优化整合岸线和港口资源,大力发展航运物流、港口贸易、临港制造、生态文旅等产业,着力打造美丽岸线、美丽港口、美丽经济。科学谋划空港经济区建设。主动对接融入“两区”“三平台”发展,支持新兴主动承接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辐射,探索建设融湾发展先行示范县、争创全国百强县。支持罗定抢抓规划建设深南高铁、罗岑铁路和云浮机场等现代交通项目的契机,打造“东融西联”新枢纽。稳步推进云安区和云浮新区融合发展,加快推进罗定、新兴、郁南等县城集聚发展,为云浮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以“三镇共建”促镇域振兴。加快构建以县城镇、中心镇为支撑、卫星镇为基础的镇域经济发展格局,全面促进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深化放权赋能强镇,建立“可收可放”的动态管控机制,定期梳理评估市县两级下放权限,积极推动经济管理权限应放尽放、行政处罚权限有需必放,切实做到放得下、接得住、用得好。创新镇域利益分成、税收返还、生态补偿机制,用好“点状供地”等政策支持,谋划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聚区。全面增强乡镇综合服务功能,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养老、托幼、民宿等生活性服务业,着力打造便捷完善的商业圈、物流圈、服务圈、生活圈。深入推进美丽圩镇“10个1+N”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拓展省美丽圩镇建设试点成果。扎实开展新时代农房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试点工作,推动圩镇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蝶变。
以“三带建设”促乡村振兴。加快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以“带”牵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5个县(市、区)年内全面建成2条乡村振兴示范带。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加快新兴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创建工作。全力推动农村供水实现“三同五化”,完成150公里农村公路和村道安防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打击违法占用耕地行为,严守耕地红线。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试点推行田长制,新建改造高标准农田2.34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53万亩、产量稳定在64万吨以上。加大垦造水田力度,年内形成不少于3000亩水田指标。借力佛山市的大力帮扶,深入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深入推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攻坚行动,实现全市所有行政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超15万元,努力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五、统筹学业就业创业,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
坚持面向全体人民、贯穿全生命周期、服务全产业链条,着力构建学业、就业、创业“三业”协同发展体系,使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学业有成、就业有门、创业有路”。
让学业贯穿终身、覆盖全民。倡导和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构建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依靠学习涵养城市底蕴。弘扬“知识改变命运、学习成就未来”的价值观,支持主动学习、主动提升、主动创造,追求学以致用、活学活用、善学善成,营造崇文重教、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涵养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云浮精神。依靠学习培养国之栋梁。牢固树起“抓教育就要抓质量”的鲜明导向,加强学校教学管理、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研究、教育质量评价改革,全面提升“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水平。新增优质学位11650个,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170名,稳步推进云浮中学、罗定中学、西江中学、新兴一中收归市管。支持创建省高水平中职学校,推进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罗定职业技术学院、云浮技师学院提质培优。加快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三期建设,办好“家门口的大学”。依靠学习提升全民素质。紧扣“人的现代化”,切实提升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水平。坚持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一体推进家庭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乡村振兴教育、数字化教育。大力建设书香云浮,推动全民阅读向纵深发展。扩大优质文化服务供给,用艺术塑造城市形象,以文化滋养百姓身心。依靠学习激发创新动力。一手抓科教兴市、一手抓人才强市,加快打通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不断激发科技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云聚”强市工程,全面实施“六大攻坚行动”,大力引进一批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新建博士工作站4个,引进镇域经济发展紧缺人才95名,招募“三支一扶”大学生230名,让各类人才在云浮有机会、有空间、有舞台。
让就业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引导群众树立正确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让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的观念蔚然成风。促进家门口就业。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温氏等农业龙头和劳动密集型企业设立乡村就业车间,加大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力度,开发一批公益性岗位,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便就业。促进市内就业。优化调整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落细落实“促进就业九条”3.0版,重点加大对服务业、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力度,留住更多岗位。支持鼓励居家就业、非全日制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促进外出就业。积极与大湾区城市开展跨区域劳务协作,真正让劳动力“就业有路、路路畅通”。持续深入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等级评定,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全年培训1.38万人次以上。促进高端就业。坚持市场化导向、职业化方向、专业化取向,培育一批职业经理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8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的目标范围内。
让创业更多机会、更有底气。弘扬“敢为人先、勇创大业”的社会风尚,鼓励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看天下、走世界、闯四方,全力营造大众竞相创业、万众竞相创新的浓厚氛围。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环境、放宽创业领域、拓展创业空间、保护创业成果,努力消除一切影响创业的体制性障碍。强化创业政策激励,落实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一次性创业资助、创业租金补贴、创业带动就业补贴等支持政策。充分发挥青年就业创业、乡村振兴发展等各类金融类基金(资金)作用,整合撬动15亿元以上资金,切实解决产业发展和创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向纵深发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完善创业孵化机制,提供“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切实提高创业成功率。建立乡贤回归创业园,支持“回巢”创业。发扬工匠精神,持续办好“乡村振兴杯”等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劳动竞赛。大力弘扬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企业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崇、关爱、支持企业家发展的良好环境。大力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让青年创新有平台、创业有底气、情感有归属,实现青年与城市相互赋能、双向奔赴。
六、推进绿美云浮生态建设,持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深入实施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大力发展资源经济,着力打通“两山”转化新通道,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全力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示范地。
实施绿美提升工程。深入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工作。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新建高质量水源林4.97万亩,新造森林抚育4.74万亩。分批分类改造低质低效林以及桉树纯林,高标准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万亩。建设森林景观林带30公里、森林步道50公里。创建森林小镇1个、森林乡村20个,建设绿美古树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2个,着力营造高品质的绿美城乡人居环境。加快南方大径级、珍贵树种木材储备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森林旅游、森林康养、林下经济等新业态,开发一批具有云浮特色的生态文化产品,办好佛荔节、肉桂节、黄皮节、梅花节、樱花节等主题生态文化节活动,增强绿美云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
筑牢绿美生态屏障。全力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坚决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完成省下达各项空气质量目标任务。纵深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强化水生态治理,确保国考、省考断面优良比例达到100%。加快西江干流治理工程(云浮段)建设,完成24宗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年内退出17宗、整改390宗。完成全市水网建设规划、南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稳步推进新兴、郁南两个循环经济环保项目动工。完善47个自然保护地规划、考察和勘界立标等基础工作,加快建立自然保护地体系,让家园更绿更美。
走好绿色发展新路。深入推进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探索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碳汇、碳普惠、排污权等生态资源权交易,大力发展绿色矿产资源经济和清洁能源产业。科学有序推进矿产资源绿色开发,加快牛栏坑等矿山采矿权出让工作,力争年内出让收益达到100亿元以上。持续优化能源结构,推动华润西江发电厂建成投产,加快云浮水源山抽水蓄能电站、云河发电公司天然气热电联产、天然气主干管道“县县通”等项目建设,谋划推进华润西江发电厂二期、粤泷发电厂二期以及郁南大旱、罗定甘垌、新兴西水抽水蓄能电站等一批重大能源项目。强化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实施节能降碳行动,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七、大力增进人民福祉,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温度
始终把为群众谋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聚焦民生关切,加大民生投入,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进平安云浮、健康云浮、善治云浮建设,让民生有温度、幸福有厚度。
加快平安云浮建设。统筹维护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五大安全”,全面筑牢安全屏障。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建立健全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长效机制,深入开展电信诈骗、黄赌毒、盗窃等突出违法犯罪问题专项整治,依法处理信访违法行为,高质量建成未成年人专门学校。落实“金融16条”等政策,加强高风险银行机构不良资产清收处置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强化“问题楼盘”风险管控,坚决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加快建立网络、系统、数据、等保、密评、信创“六位一体”数字政府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打造数字安全防线。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自建房、城镇燃气、非煤矿山、工贸、校园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强化应急能力建设。加快推进省级气象预警预报业务备份中心、森林消防训练基地、防灾减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等项目建设,完成云浮国家气象观测站搬迁,推动实现乡村(社区)防灾减灾“十个有”全覆盖,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应急救援体系。
加快健康云浮建设。提升健康意识,崇尚健康生活,增进健康福祉。大力提升医疗水平。支持市人民医院建设“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市中医院打造“粤北最好的中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创建“三甲”医院,加快市级精神卫生体系升级改造项目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以罗定市、郁南县创建国家试点县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全市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大医疗领域投入,引进医疗卫生高层次人才170名。支持县级医院、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升服务能力,切实兜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继续创建一批省卫生镇、卫生村。大力完善疾控体系。因应形势落实疫情防控优化策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目标,做好医疗救治资源储备建设,完善分级分类诊疗体系,突出脆弱群体防护,加强农村和基层防控,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加快市公共卫生医学中心、市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等公共卫生项目建设,切实提高传染病防治和应急医疗救治能力。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深入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充分发挥“双百社工”和“社区康园中心”作用,进一步提高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等兜底性民生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高质量承办2023年广东省青少年男子曲棍球锦标赛,高水平办好云浮市第六届运动会、大金山半程马拉松赛、乡村“三带”徒步赛,科学布局全民健身资源,让全民健身成为社会新风尚。
加快善治云浮建设。扎实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织密织牢“五张网”。深化“1+1+N”智治建设,加快“云域智图”平台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体系、“四标四实”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深化镇街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持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认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巩固“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全力做好新一轮考评迎检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完成今年征兵任务。加强军人军属荣誉激励和权益保障,建立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援助机制,持续巩固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政治保证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以一流的政务服务助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全面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全面落实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各项部署要求,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突出抓好“一把手”、重点领域、重要部门、关键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坚持政府过“紧日子”,大力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全面推进创新型引领型改革。聚焦营商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要素配置、绿色低碳、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攻坚突破,推动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健全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发展机制,为“三大抓手”建设提供有力制度保障。坚定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出台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大力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大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国资清查整合力度,不断提升国资国企的发展质效和财政贡献率。深化财税领域改革,完善各级财税体制,健全现代预算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管理,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主动对接“双区”“三个合作区”等重大改革试点,争取更多国家级、省级试点落地云浮,持续向改革要动力要活力。
全面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纵深推进法治政府、数字政府、廉洁政府建设,着力打造诚信、高效、有为、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切实用好“十大监督”,加强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深入实施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深入推进“八五”普法,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浓厚氛围。深化“一网统管”数据赋能,推动政府治理数字化。全域应用云浮市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年内新增跨域通办政务服务事项200项。我们要知道企业的“好”、体恤企业的“苦”、做好企业的“扶”,做到尊重企业、理解企业、信任企业、支持企业,无事不扰、有呼必应、说到做到、服务周到,全力以赴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稳增长,在优化发展环境中促进各类企业发展壮大,让一流的营商环境成为云浮新标识、新名片。
全面提升战斗力执行力落实力。聚焦能力建设提升政府系统战斗力。一以贯之落实市委“五个带头”“六个坚守”,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及时掌握经济发展新动态、科技变革新趋势、人民群众新期待,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练就“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抓经济工作的领导干部要努力成为行家里手,提高领导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聚焦创新机制提升政府系统执行力。强化制度意识,用好政府系统“一套工作指引”和“一套指标体系”,推动政府各项工作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践行一线工作法,主动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通过末端执行检查政策落实。积极引进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实时监测工作进度、及时校准政策偏差,确保党中央及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贯彻落地。充分发挥考核的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作用,把真干假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辨别出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励担当,引导政府系统领导干部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聚焦改进作风提升政府系统落实力。坚持“五破五立”,敢于走进矛盾、善于破解难题,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掉,把政策一项一项落下去,把项目一个一个建设好,把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发扬只争朝夕、追求卓越的云浮精气神,以“慢不得、坐不住、等不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三年工程瞄准两年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闯出新天地、干出新业绩。
各位代表!力量源于团结,奋斗创造奇迹。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勇毅前行,锚定“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争先进位、跨越发展,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云浮现代化建设的精彩华章!
注 释
①市委“一二三四五六”的发展思路: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要锚定“打造粤北生态发展新高地、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美丽云浮”这一目标定位,围绕“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和“抓经济发展就要抓财政”两条主线,聚焦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激发人文、生态、区位、资源“四大优势”,着眼破解经济体量小、财政实力弱,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民生短板欠账多,人才缺乏,干部思想不够解放“五大问题”,持续擦亮禅文化、硫化工、西江水、石材产业、温氏集团、南药产业等“六张名片”。
②三大抓手:指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三大抓手”。
③“三带”建设:指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三带”建设。
④“四上”企业: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资质的建筑业及有开发经营活动的全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
⑤“政企村共建”养殖小区:通过政府成立国有投资平台,引导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入股建设养殖小区,引入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进行专业化运营。
⑥三区三线: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空间类型,和据此分别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⑦“1+6+2”人才政策:1是指《关于推进人才“云聚”强市工程的实施意见》,6是指《产业人才计划实施方案》《教育英才计划实施方案》《医疗卫生英才计划实施方案》《机关事业单位紧缺人才计划实施方案》《中医药(南药)产业人才振兴计划》《柔性引进人才实施办法》,2是指《人才社区管理实施方案》《关于加强人才工作营造惜才爱才用才氛围的若干措施》。
⑧“1+5+49”市县镇三级人才驿站:指1个市级、5个县级、49个镇(村)级乡村人才驿站。
⑨新强师工程:《广东省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新强师工程”,主要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校长队伍专业化、骨干教师队伍培养、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高水平教研队伍、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具体措施,重点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全省基础教育校长、教师、教研员能力素质。
⑩三名工程:指“名师、名班主任、名校长”工程。
双百工程:由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妇女联合会、省残疾人联合会于2020年11月联合发文提出的一项工程。该工程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100%覆盖、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社会工作服务100%覆盖。
省精神文明“五个一工程”奖:由省委宣传部组织的精神文明建设评选活动,“五个一”指一部好的戏剧作品、一部好的电视剧(片)作品、一部好的电影作品、一部好的图书(限社会科学方面)、一部好的理论文章(限社会科学方面)。
一图一册一清单:指一张工作流程图、一本工作手册、一个工作清单。
“三重一大”决策机制:指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投资决策、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的制度。
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
三新一高:指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个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二十大广西代表团讨论时强调,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牢牢把握过去5年工作和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牢牢把握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牢牢把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重要要求,牢牢把握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
四个聚焦:坤明书记在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上提出,要聚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聚焦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聚焦深刻领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聚焦深刻领会“三个务必”的伟大号召。
三个全面: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党要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功夫,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十大园区经济:指金属智造、信创产业、氢能源、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文旅产业、现代物流、石材、硫化工、清洁能源“十大园区经济”。
“五地一区”战略定位: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打造产业转移优先“承载地”、科技创新成果“孵化地”、绿美广东建设“示范地”、人才双向奔赴“回迁地”、休闲旅游康养“首选地”,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示范区”。
“248”目标体系: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实现“两年上台阶、四年大发展、八年大跨越”。两年上台阶,就是到2024年建市30周年,通过实施一系列专项行动计划,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上新台阶。四年大发展,就是聚焦2023至2026年,到七届市委任期结束,促使云浮与珠三角、大湾区发展质量的差距明显缩小。八年大跨越,就是锚定2023至2030年,云浮发展质量全面迈进湾区“第一方阵”。
五破五立: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破“小农”意识、立“开放”格局;要破“行政化”惯性、立“市场化”思维;要破“怕出事”心态、立“敢为先”担当;要破“慢节奏”习惯、立“马上办”意识;要破“官老爷”作派、立“店小二”作风。
八个聚力: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提出,要聚力抢抓制造业当家重大机遇,切实在全面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攻坚突破;要聚力“吃改革饭、打创新牌”,切实在破解高质量发展瓶颈问题上攻坚突破;要聚力实施“三大强市工程”,切实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上攻坚突破;要聚力巩固提升生态核心竞争力,在打造“云山青水翠满城”的绿美云浮上攻坚突破;要聚力创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综合示范区,切实在夯实高质量发展“底盘”上攻坚突破;要聚力擦亮岭南祖地的文化名片,切实在推动“两个文明”齐头并进上攻坚突破;要聚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云浮,切实在改善和保障社会民生上攻坚突破;要聚力筑牢广东“西大门”的云浮防线,切实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攻坚突破。
两钢一铝:指金晟兰短流程优特钢项目、南方东海精品钢项目、新兴凤铝产业项目3个项目。
“六个一”工程:指培育一批优势特色产业;打造一批百十亿产业园区;引育一批龙头“链主”;建设一条农业全产业链;构建一个现代产业发展新生态;打响一批云字号知名品牌。
标准地:指在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城镇开发边界内具备供地条件的区域,对新建工业项目用地先行完成区域评价、设定控制指标,并实现项目动工开发所必需的通水、通电、通路、土地平整等基本条件的可出让国有建设用地。
亩均论英雄:指以亩均单位土地的投入和产出作为评价标准,通过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和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推动资源要素向优质高效领域集中,以最小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得最大的产出效益。
独角兽:指成立时间不超过10年、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未上市创业公司。
美丽圩镇“10个1+N”:指打造一个功能完善的党群服务阵地、一个鲜明的主导产业、一个有特色风貌的示范街区、一个星级农贸市场、一个开放共享的文体场所、一个地段的万里碧道、一张健全的雨污分流和垃圾分类处理网、一张全覆盖的基本医疗卫生和养老保障网、一张优质均衡的学前和义务教育服务网、一张“微网格”大治理平安网,N个自选建设动作。
三同五化:指城乡供水同标准、同质量、同服务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一体化管理、专业化运作、智慧化服务。
六大攻坚行动:指产业人才提级攻坚行动、紧缺人才引育攻坚行动、机关事业人才结构优化攻坚行动、中医药人才振兴攻坚行动、柔性引才引智攻坚行动、人才社区创建攻坚行动。
“促进就业九条”3.0版:一是减轻企业负担稳定就业岗位;二是推动经济发展扩大就业容量;三是扶持创业和多渠道灵活就业;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实现高质量就业;五是对各类困难群体实施就业帮扶;六是发挥“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等工程促就业功能;七是大力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八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供给;九是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
绿美云浮生态建设“六大行动”:指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保护地提升行动、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
金融16条:指人民银行、银保监会2022年11月11日印发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积极做好“保交楼”金融服务等六个方面提出16项具体措施。
行政村(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十个有”:指有组织体系、有大喇叭、有警报器、有避难场所、有风险地图、有明白卡、有应急值守、有应急照明、有小册子、有宣传栏。
五张网:指“大网”“中网”“小网”“微网”“细微网”。
“1+1+N”智治建设:指构建纵到底横到边、预测预警预防、指挥调度跟踪、督导排位问责、经验科学建模、自我进化成长“六位一体”的“智慧治理底座”,搭建“智慧治理网格”,搭建N个社会治理智治应用场景。
社会治安巡防管控“四个一”:指任务一张表、指挥一张图、管控一张网、勤务一套机制。
四标四实:“四标”指标准作业图、标准地址库、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基础网格,“四实”指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
十大监督:指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
一规划两纲要:指《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及《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八项本领:指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
七种能力:指政治能力、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