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打出政策“组合拳” 扩大有效益投资

2024-01-12 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祥明

  2024年开局拼经济,投资成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迅速推进投资项目规划,多个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多项政策出台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预计2024年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显著增强,对于企业扩大生产、对于促进就业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

  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

  开年以来,多部门多地加快部署,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1月5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27项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

  1月8日,重庆市提出,2024年重庆要实现“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不含房地产),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以上、占GDP比重达到60%”的目标。

  多地还推出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比如,山西发布了第四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140个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江西发布第二批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共70个项目,总投资约282亿元。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抓紧开展项目筛选复核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各地已通过该平台公开推介项目606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59672亿元;已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1509个,项目总投资规模19462亿元。

  记者了解到,招标投标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中,一系列政策红利还在持续积累。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透露,在投资领域将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和要素保障,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努力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

  先进制造业成投资“热土”

  “国机巨电半固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1月9日上午,江苏如东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项目建设再添一块拼图,项目总投资50亿元。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晓宁介绍,此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0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约90亿元。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载体是产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向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各地投资项目更多瞄向高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日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和加快城市区块链建设等。北京设立5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瞄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等领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加强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培育、“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

  基建投资仍是重要发力点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1月初,全国多地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合计投资24832.37亿元。

  “持续扩大铁路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1月9日出席2024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时说。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要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

  记者了解到,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下达,且累计安排金额超8000亿元。四川、山东等多地明确提出今年水利投资要加快。水利以及防洪防灾减灾项目加快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基建投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此前表示,2024年将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可以预期,2024年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显著增强,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最终会使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转向持续回暖。”张立群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方打出政策“组合拳” 扩大有效益投资

2024年01月12日 08:21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 于祥明

  2024年开局拼经济,投资成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迅速推进投资项目规划,多个省份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多项政策出台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预计2024年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显著增强,对于企业扩大生产、对于促进就业和消费的拉动作用会明显增强。

  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

  开年以来,多部门多地加快部署,促进有效投资特别是民间投资合理增长。

  1月5日,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若干措施》,27项措施支持民间投资参与重大工程项目建设,持续拓宽民间投资行业领域。

  1月8日,重庆市提出,2024年重庆要实现“民间投资增长10%以上(不含房地产),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6%以上、占GDP比重达到60%”的目标。

  多地还推出面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清单。比如,山西发布了第四批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名单,140个项目总投资超1200亿元;江西发布第二批向民间资本推介的项目清单,共70个项目,总投资约282亿元。

  此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已启动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申报工作,将在各地申报的基础上,抓紧开展项目筛选复核工作,将符合条件的项目纳入全国重点民间投资项目库。数据显示,各地已通过该平台公开推介项目6067个,项目总投资规模59672亿元;已吸引民间资本参与的项目1509个,项目总投资规模19462亿元。

  记者了解到,招标投标法的修订正在进行中,一系列政策红利还在持续积累。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魏东透露,在投资领域将加强民间投资项目的融资支持和要素保障,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努力调动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

  先进制造业成投资“热土”

  “国机巨电半固态电池项目正式开工……”1月9日上午,江苏如东县经济开发区(高新区)项目建设再添一块拼图,项目总投资50亿元。福建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姚晓宁介绍,此项目一期总投资约30亿元,全面达产后预计可实现年应税销售约90亿元。

  “新质生产力,核心在创新,载体是产业。”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制造业研究室副主任臧冀原向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以来,各地投资项目更多瞄向高技术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日前发布的《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打造支撑新质生产力的新型基础设施,推动建设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和加快城市区块链建设等。北京设立50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瞄向人工智能、医药健康、机器人和信息产业等领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资金的投资引导作用,加强相关领域创新创业培育、“投早”“投小”、支持关键技术产业化发展。

  基建投资仍是重要发力点

  据Mysteel不完全统计,1月初,全国多地纷纷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合计投资24832.37亿元。

  “持续扩大铁路有效投资。适度超前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投资,创新投融资机制。”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1月9日出席2024年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时说。

  国铁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4年要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高质量推进国家重点工程,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

  记者了解到,2023年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下达,且累计安排金额超8000亿元。四川、山东等多地明确提出今年水利投资要加快。水利以及防洪防灾减灾项目加快落地,有望进一步提振基建投资增长。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此前表示,2024年将合理把握投资方向,确保投资形成高质量供给,着力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可以预期,2024年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投资将会显著增强,政府投资的引领作用最终会使我国超大规模国内市场转向持续回暖。”张立群说。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