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点水上服务区 触摸长江航运新脉动

2024-01-26 08: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江风凛冽,记者乘船登上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5艘散货船正在靠泊,船员们加油补给、投放垃圾,忙得热气腾腾。

  货运量约占全线七成,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钻石航段”。通江达海,外贸大省江苏九成货物进出口依托水运。

  春江水暖“船”先知。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统计发现,近两个月往来船只明显增加,每天船流量从1800艘次左右提升并稳定在2000艘次左右。

  “一是节日消费拉动,二是企业储备原料。”从事长江运输保障10多年的长江汇集团董事长方保利分析,尽管运费仍处低位,但近期有一定上涨,长江航运呈稳定复苏态势。江苏海事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保障船舶进出港325.5万艘次、货物量30.5亿吨,同比分别上涨3.9%、6.8%。

  满载6300吨铁矿石的“明康898”货船开往重庆万州,这次靠泊将储备一周物资。船员黄燕平拿着一大袋垃圾下船,熟练地打开“长江e+”App扫码称重,并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向服务区管网排放2吨生活污水——跑船25年,靠岸排污是黄燕平近些年才养成的习惯。

  作为长江运营规模最大的水上服务区,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由5艘趸船组成,拥有8个超大存储空间接收仓,累计为5万余艘船舶提供免费的污水和垃圾接收服务。

  “头两年船舶污水移交率约70%,随着长江沿线各大港口和码头都陆续开通这项服务,移交率已下降至约35%。”说起这一变化,方保利由衷高兴。

  2019年起,江苏要求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以及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达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对内河船舶实行“四个免费”,即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免费水上交通、免费锚泊。

  “智慧信息平台实时监测船舶排污,申报排污量或间隔时间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郑跃峰介绍,2023年长江江苏段共接收生活污水28万立方米、生活垃圾4180吨,同比分别提高9%、35%。

  (记者凌军辉 杨丁淼)新华社南京1月25日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蹲点水上服务区 触摸长江航运新脉动

2024年01月26日 08:47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近日,江风凛冽,记者乘船登上长江汇南京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5艘散货船正在靠泊,船员们加油补给、投放垃圾,忙得热气腾腾。

  货运量约占全线七成,江苏段是长江黄金水道“钻石航段”。通江达海,外贸大省江苏九成货物进出口依托水运。

  春江水暖“船”先知。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统计发现,近两个月往来船只明显增加,每天船流量从1800艘次左右提升并稳定在2000艘次左右。

  “一是节日消费拉动,二是企业储备原料。”从事长江运输保障10多年的长江汇集团董事长方保利分析,尽管运费仍处低位,但近期有一定上涨,长江航运呈稳定复苏态势。江苏海事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江苏保障船舶进出港325.5万艘次、货物量30.5亿吨,同比分别上涨3.9%、6.8%。

  满载6300吨铁矿石的“明康898”货船开往重庆万州,这次靠泊将储备一周物资。船员黄燕平拿着一大袋垃圾下船,熟练地打开“长江e+”App扫码称重,并在工作人员协助下向服务区管网排放2吨生活污水——跑船25年,靠岸排污是黄燕平近些年才养成的习惯。

  作为长江运营规模最大的水上服务区,兴隆洲水上绿色综合服务区由5艘趸船组成,拥有8个超大存储空间接收仓,累计为5万余艘船舶提供免费的污水和垃圾接收服务。

  “头两年船舶污水移交率约70%,随着长江沿线各大港口和码头都陆续开通这项服务,移交率已下降至约35%。”说起这一变化,方保利由衷高兴。

  2019年起,江苏要求靠港和锚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以及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达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江苏对内河船舶实行“四个免费”,即免费生活垃圾接收、免费生活污水接收、免费水上交通、免费锚泊。

  “智慧信息平台实时监测船舶排污,申报排污量或间隔时间异常时,系统自动报警。”江苏海事局二级巡视员郑跃峰介绍,2023年长江江苏段共接收生活污水28万立方米、生活垃圾4180吨,同比分别提高9%、35%。

  (记者凌军辉 杨丁淼)新华社南京1月25日电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上海启动“无废医院”建设    2024年02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