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新增4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总数达375家

2024-02-22 09:56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记者/利嘉伟 通讯员/林荫)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2023年省林业龙头企业名单,认定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为2023年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复核保留111家企业的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资格,取消27家企业的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资格。至此,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数量达375家,主要涉及木竹加工、经济林种植、林木种苗培育、花卉培植、森林旅游等优势产业。

  据了解,本次新认定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均具有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盈利能力优、科技创新能力高、社会诚信好等特点,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林产品、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方面,都处于“领跑”位置,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例如,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提高青梅产业效益和形成产业集聚力为出发点,集青梅生产种植、加工收储、科技创新、物流集散、电商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促进陆河青梅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宁县笋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有麻竹种植基地3000亩,其中自有麻竹种植面积20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500亩,带动其他农户种植440亩,竹笋加工基地引进全自动切割、消毒、制作、包装设备,总投资约600多万元,打造了“一圃一基一深加工”的竹子全产业链,有效带动林农增收。

  此次入选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经企业自愿申报、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产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发挥企业龙头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为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广东以林业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木竹材加工业、木竹藤家具业、木竹浆纸业等三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性产业,产出了红木家具、木地板、纸及纸制品、南药、油茶、沉香等与人们衣食起居紧密相关的多类产品,并培育出欧派、索菲亚、博洛尼等一系列知名品牌。接下来,省林业局将加强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助力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东新增40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 总数达375家

2024年02月22日 09:56   来源:南方网   

  南方网讯(记者/利嘉伟 通讯员/林荫)近日,广东省林业局公布2023年省林业龙头企业名单,认定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等40家企业为2023年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复核保留111家企业的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资格,取消27家企业的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资格。至此,广东省林业龙头企业数量达375家,主要涉及木竹加工、经济林种植、林木种苗培育、花卉培植、森林旅游等优势产业。

  据了解,本次新认定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均具有企业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盈利能力优、科技创新能力高、社会诚信好等特点,在为社会提供优质林产品、促进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切实提高林农收入等方面,都处于“领跑”位置,具有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例如,陆河国泰青梅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提高青梅产业效益和形成产业集聚力为出发点,集青梅生产种植、加工收储、科技创新、物流集散、电商销售、休闲旅游于一体,促进陆河青梅产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广宁县笋丰农副产品有限公司建有麻竹种植基地3000亩,其中自有麻竹种植面积2060亩,以“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500亩,带动其他农户种植440亩,竹笋加工基地引进全自动切割、消毒、制作、包装设备,总投资约600多万元,打造了“一圃一基一深加工”的竹子全产业链,有效带动林农增收。

  此次入选的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经企业自愿申报、市县林业主管部门推荐、专家评审、公示等程序产生。省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认定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利于发挥企业龙头引领示范作用,促进林业产业提质增效,助力乡村振兴,为带动区域经济绿色健康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近年来,广东以林业龙头企业为支撑的现代林业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木竹材加工业、木竹藤家具业、木竹浆纸业等三个年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性产业,产出了红木家具、木地板、纸及纸制品、南药、油茶、沉香等与人们衣食起居紧密相关的多类产品,并培育出欧派、索菲亚、博洛尼等一系列知名品牌。接下来,省林业局将加强对省级林业龙头企业的指导和服务,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积极争取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助力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责任编辑:石兰兰)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