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 陈恢清)

2024-03-20 15:35 来源:株洲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石兰兰)

株洲市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5日 陈恢清)

2024年03月20日 15:35   来源:株洲日报   

  ——在2023年12月25日株洲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株洲市人民政府市长 陈恢清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亮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全力打好“发展六仗”,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大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迈出坚实步伐。

  (一)高质量发展呈现新态势。树牢正确政绩观,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分别增长0.76%、1.77%(还原政策性减税后分别增长11.05%、10.2%),地方税收占比72.05%、稳居全省第一,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96: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产业、企业、园区发展取得新突破:电力新能源与装备制造(含汽车)产业有望突破千亿大关,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突破1600亿元;制造业税收突破100亿元,占税收比重突破40%,税收增长“第一动力”作用持续彰显;中车株所营收突破500亿元,北汽株洲公司营收突破100亿元;中天集团成功在港交所上市;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2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400家;全市园区亩均税收突破20万元/亩。

  (二)“三个高地”实现新突破。先进制造扩能升级。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城市第39位,获评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优秀城市。陶瓷获评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国省产业集群达9个,总量稳居全省第一。中航发南方公司、株硬集团、时代电气获批创建世界一流专精特新示范企业,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5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3个。时代新材跻身全球风电叶片供应商前三强,宏达电子荣登中国新经济企业500强,株硬集团荣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在全省率先启动“智赋千企”行动,全省首家工业软件园建成运营,新增国家智能制造专项9个、国家绿色制造专项16个。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国家创新型城市排名全国第28位,较上年前进9位。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3.27%,连续5年稳居全省第一。国创轨道中心高分通过国家验收评估,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一期建成投用,力能实验装置有力推进,直升机动力学全国重点实验室落户株洲。天桥起重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新增国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中开院创新孵化基地入选国家级孵化器。全国首个混合式雷达遥感卫星星座等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在株洲诞生。改革开放成效明显。园区在岗干部、财政供养人员大幅缩减。新增AA+国有企业3家,国有“三资”盘活入库收入372.1亿元。“三高四新”财源建设工程有力推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政府投资工程招投标改革降成本、防腐败效果明显,“资产超市”“土地超市”等改革经验获全省推广。“一中心、一通道、两试点”扩容增效,B保中心跃升至37位。湘粤非铁海联运班列发运460列,增长90.1%。直达上海水运航线正式开通。二手车出口额增长8倍以上。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加快推进,芦淞服饰和醴瓷电商产业园获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

  (三)项目建设增添新动能。项目攻坚扎实推进。大力开展“项目攻坚年”活动,百亿项目达17个,其中百亿产业项目达9个,创历史新高。创造性实施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高精传动风电齿轮箱、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等350多个项目开工建设,“两机”重大专项、三一石油智能装备、三一硅能5GW光伏制造基地等230多个项目竣工投产,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大唐华银扩能升级、三一智慧钢铁城、炎陵和攸县抽水蓄能等项目加快建设。招商引资成效明显。新签约亿元及以上项目300个,合同引资总额780亿元,其中10亿元及以上项目17个,“三类500强”项目33个。要素保障有力有效。完成集体土地征拆1.8万亩、国有土地征收8万平方米。“政金企”对接日益紧密,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加速运转。民间投资增长11%,民间投资工作经验获国家发改委推介。

  (四)发展环境得到新优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深入开展“三送三解三优”活动,创造性建立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企业办事不求人、办不成事专班、“一降一升”行动等便民惠企机制,持续深化“制造名城”早餐会、“一把手”走流程、“六即”服务、园区办事不出园等改革举措,减税降费超36亿元,营商环境满意度持续提高。经营主体培育走在全省前列,企业占比达27.4%,居全省第二。城市品质持续提升。全国海绵城市建设扎实推进,田心轨道科技城、凤凰航空城等片区城市更新加快推进,清水塘大桥、千亿大道、渌枫大道、石峰大桥东匝道等建成通车。城市精细化管理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奖,“建宁驿站”成为城市厕所革命和公共服务国家标准。成功举办北斗国际峰会、轨博会、瓷博会、服博会、钻石论坛、海峡两岸炎帝神农文化交流大会等重大活动,“厂BA”、航空嘉年华、炒粉节等火爆出圈,“制造名城”进清华北大好评如潮,“门前三小”“街头艺术站”点亮幸福生活。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雨污分流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按序时要求推进,空气质量优良率首次突破90%。获评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优良城市。成功争取中央农村综合改革试点、清水塘片区“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

  (五)区域发展迈出新步伐。长株潭都市圈加快建设。坚持对内互济、对外抱团,主动靠拢长沙、对接湘潭,医保账户实现直接结算,成功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湘赣边区域合作不断深化。京港澳高速扩容、醴娄高速、茶常高速、金醴高速加快推进,醴陵、萍乡共同打造电瓷产业园进展顺利,“两山”红色专列恢复常态运营。乡村振兴全面推进。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0.4万亩、产量154.8万吨,增速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一,低镉优质稻大面积种植取得成功。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唐人神跻身中国民营经济500强,获批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建成幸福屋场60个,农村改厕近1万户,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村网共建”入选国家治理创新典型案例。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六)民生福祉有了新改善。省市十大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新增城镇就业5.8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48万人。城区常住人口达180万左右,保持净流入态势,特别是青年人口加快流入。水竹湖、雅礼学校投入使用,完成乡镇标准化寄宿制学校建设18所、中职学校达标8所,新增公办学位1.5万余个,基础教育质量居全省前列。湖南汽车职院设置本科学校通过省级考察和评议。入选首批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启动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和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行政村卫生室医保定点和乡镇标准化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老旧小区、农村危房改造扎实推进。全域推进公积金“商转公”“带押转贷”。城乡居民养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和城乡低保保障水平持续提高。

  (七)社会治理取得新成效。获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调解建在组上”等典型经验获全国推介。扫黑除恶斗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专项行动常态化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邻长来当家等城市基层治理模式创新卓有成效。全市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自建房安全整治扎实推进。保交楼累计交付2.9万套,其中恒大项目完成91%,经验做法在全省推介。隐性债务化解超过十年任务序时进度。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考核蝉联全省第一。

  (八)自身建设展现新面貌。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推进“走找想促”活动走深走实。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推进“镜鉴”以案促改专项活动,抓实巡视反馈意见问题整改。出台过“紧日子”18条,在全省率先实行后勤保障资源集中采购,市级全额预算单位政府采购额下降超20%。获评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动出台《株洲市萍水河—渌水流域协同保护条例》。坚决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7件、政协提案232件,办复率99.8%。

  各位代表!2023年,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其他各项事业均取得新的进步。奋斗饱含艰辛,成绩来之不易。我们沉着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全力以赴拼经济、促改革、保民生、防风险、守底线,积聚了加快发展之势、展示了高地建设之为、奠定了现代化之基,谱写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向各人民团体,向驻株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向国家和省驻株单位,向参与、支持、关心株洲事业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与问题

  当前,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洞察时与势、危与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一方面,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通过着力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推动发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些预期和非预期因素对经济运行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还要看到,我们的工作中还有一些问题与不足。一是实现五年既定目标面临较大压力。受“三重压力”等诸多因素影响,2022年、2023年连续两年主要经济指标不及预期,实现“一突破、两进位、三覆盖、六倍增”及“十四五”规划目标面临很大压力。二是发展中补短板的任务仍然艰巨。外贸外资总量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匹配、县域经济发展不充分、园区综合实力不够强等短板问题仍然没有根本性转变。三是要素支撑有待强化。资金、土地、人才等支撑经济增长关键要素的刚性约束依然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慢、项目等土地、人才供需不匹配等问题比较突出。四是项目建设推动力还不够。续建项目多、新建项目少,中小项目多、重大项目少,开工项目多、竣工项目少,解决项目建设中的问题不及时,部分重大项目进度滞后。五是一些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受历史包袱过重和产业转型阵痛双重影响,财政收支矛盾压力持续加大,减轻债务包袱的任务依然艰巨,清水塘污染治理、城市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任务繁重。六是安全稳定的基础还不牢固。醴陵“7·11”非法生产烟花爆竹较大安全生产事故教训深刻,重点领域本质安全水平还不高。保交楼还有大量工作要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的压力还很大。七是干部敢为敢闯敢试的精神还有欠缺。少数党员干部存在“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躺平推诿”等现象,敢闯敢为、敢于担当的精气神不足。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敢于面对、精准发力、全力解决。

  另一方面,要善于观大势、抓机遇,保持正确方向、战略定力、坚定信心。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总体上株洲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新一轮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蓬勃发展,开辟了经济发展新赛道。长株潭都市圈、湘赣边区域合作等国省战略机遇叠加。中央加力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力度与效果将大幅提升。新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将持续释放系统性深层次优势,省委对株洲寄予了“七个有新作为”的期望,我市在全省构建“4×4”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基础厚实,一流的产业生态、持续增强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务实高效的改革创新举措,将成为推动发展的持久动力。新发展优势不断彰显。“3+3+2”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壮大,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北斗、硬质合金、新能源装备等优势产业发展空间广阔,株洲正走上以实体经济为本、以先进制造业当家、以创新为主驱动、以成本领先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综合来看,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要素条件不断集聚增多,“中国经济光明论”必将唱得更响、唱出共鸣。我们要增强信心和底气,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株洲答卷。

  三、2024年工作安排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落实“七个有新作为”要求,坚持“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工作思路,以“重大项目攻坚年”和“创新成果转化年”为抓手,更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建设幸福株洲,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现代化新株洲建设取得新的更大进展。

  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城镇调查失业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做好明年政府工作,要深入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结合株洲实际创造性抓好落实,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深入领会“五个必须”的规律性认识。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确保发展思路清、方向明、措施实。

  第二,深刻把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政策取向。着力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立足以稳保进、以进促稳,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该立的要积极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不断积累更多积极因素,实现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第三,全力推动“七个有新作为”落地见效。把沈晓明书记来株调研指示要求转化为发展动力和行动措施,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知重负重、苦干实干,推动现代化新株洲建设取得新成效。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继续大抓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作为第一抓手,持续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全生命周期管理。突出抓好“四个十大”项目,实施重点项目550个,完成投资1000亿元以上。重点抓好三一株洲基地等十大产业项目、田心轨道科技城等十大基础设施项目,全过程及时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坚持全方位策划争取。开展行业重大项目策划专项行动,紧抓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专项债、国债、开发性专项贷款等政策机遇,抓紧把想干的事情变成可实施的项目,完善重大项目并联审批要素保障和滚动开发机制。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开展促进民间投资专项行动。坚持全要素服务保障。用好“三区三线”划定成果,坚持“拆违先行”,完成集体土地征拆1.3万亩、国有土地征收5.48万平方米,坚决做到让土地等项目。用好先进产业集群发展母基金,扩大子基金规模,发挥基金作用。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引注更多金融活水推动高质量发展。支持国有企业创建AAA信用等级。同时,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重点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办好湖南省工业旅游节、“厂BA”、捡瓷器等活动,加快建设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全国工业旅游示范城市。

  (二)继续大抓打造“三个高地”。强化“三个高地”指挥部牵头抓总作用,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取得更大成效。着力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3+3+2”现代化产业体系,扎实抓好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打造北斗规模应用示范园区标杆城市、开展“智赋千企”行动、加快创建“五好”园区等重点工作。深入开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推动信息技术与北斗应用、先进陶瓷和新型功能玻璃产业向千亿规模迈进,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及低空产业加快迈向世界级产业集群,先进硬质材料产业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服饰争创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新增省级以上产业集群2个。实施北斗示范应用场景三年行动计划,加快组建北斗产投集团和产投基金,更高质量办好北斗国际峰会。大力发展低空经济,加快推进芦淞机场改扩建。加快烟花、陶瓷、服饰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推进花炮物流国际港、陶瓷智能装备产业园、服饰产业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数实融合,发展“四算一体”,支持天元工业软件园、大数据产业园发展,创建“千兆城市”、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完成全国IPv6技术创新和融合应用综合试点验收。支持株洲经开区、醴陵经开区打造国家级园区,确保全市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0%、亩均税收增长10%。着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抓好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加快力能实验装置、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项目实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争先进位,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500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突破500家,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3%以上。实施国家级创新平台攻坚行动,全力争取“硬质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推动更多创新平台进入“国家队”。开展高水平技术攻关,新增国省科技计划立项100个以上,重点抓好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等十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高精尖人才聚集工程、双创精英人才计划,建设北斗湖院士科创小镇,申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推进九郎山职教科创城提质升级,高标准推进国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形成“西有岳麓山大学科技城,东有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南有九郎山职教科创城”的发展格局。推动高效能成果转化,建设更高水平知识产权强市、质量强市,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亿元。着力打造改革开放高地。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一中心、一通道、两试点”开放平台等重点工作。完成新一轮机构改革。推进能源、资源价格改革,探索新型产业用地模式。推进国有企业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加快市场化转型。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进亩均效益评价、财政管理、绩效薪酬、投融资、行政审批等改革,抓好调区扩区、赋权强园等工作,大力推动园区产业投资公司组建运行。全面深化成本控制和预算绩效改革,加大财源建设力度,实施“双应双尽”行动,实现税收收入增幅、占比“双提升”。深度融入“一带一路”、RCEP等开放体系,加快培育外贸外资新动能,持续推进外贸实绩回流,支持高新区建设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力争B保中心进出口额增长30%、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开行500列以上、跨境电商出口额突破5000万元、进出口总额突破200亿元。

  (三)继续大抓招商引资。严格落实招商引资28条,推进招商引资“一把手”工程,以“坐不住、睡不着”的紧迫感,大力开展争资引项行动,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00个以上、“三类500强”项目20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以上、到位内资增长10%以上。创新招商方式。精准开展产业链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基金招商、驻点招商、合伙人招商,提升北斗国际峰会、轨博会、航博会、瓷博会、服博会、新能源装备峰会等节会招商实效。拓宽招商渠道。抢抓新一轮央企重组整合机遇,推动更多项目、资金布局落地株洲。继续抓好湘商回归,完善“四在”项目、“三库一图”资源体系,力争湘商回归新注册企业达200家,项目投资350亿元。支持在株龙头企业就地转型升级扩能,裂变建设一批竞争力强的重大项目。完善招商机制。动态完善招商图谱,健全中长期评估办法,开展“十大案例”评选,探索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流转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提升招商线索转化率和签约项目履约率。

  (四)继续大抓优化营商环境。持续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擦亮“创业株洲、万事无忧”营商环境品牌,让在株洲发展的市场主体心情舒畅。提升服务质量。始终心甘情愿、心急如焚服务企业,推动“制造名城”早餐会、企业办事不求人、不刁难企业负面清单、“六即”服务、“一把手”走流程、中介服务超市等改革创新举措在全市全面推广。深入开展“一降一升”行动,助力企业降本增效。全心全意重视、引进、用好人才,持续开展名城名校互进活动。壮大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完善资本“红绿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政策直达快享等机制,爱护民营企业家,让民营企业放心干事、放手创业、放量发展。开展清理拖欠账款、涉企违规收费等专项整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培育市场主体。推动“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力争经营主体突破50万户,净增企业1.5万家,净增“四上”企业200家以上。深入推进企业上市“金芙蓉”跃升和“北交所入市”行动,新增上市及过会企业3家以上。提升城市品质。高质量完成国家新型基础测绘试点城市验收,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凤凰航空城、清水塘、枫溪、金山、南洲等片区提质改造,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创建更高水平国家园林城市,巩固提升国家卫生、文明城市创建成果。

  (五)继续大抓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着力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株洲上有新作为。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提效,扎实推进清水塘片区“环境修复+开发建设”试点,强力整改中央、省交办问题,常态化落实河湖林长制,实现全域II类水、蓝天300天。实施绿色低碳行动。完善“1+N”碳达峰碳中和政策体系。大力发展风光、储能、氢能等低碳产业,打造一批零碳建筑、零碳车间、零碳工厂、零碳园区。开展“百镇千村万户”新能源汽车下乡行动,争创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大力推进新能源充电桩(站)、综合能源站等建设,加快建设“电动株洲”。积极参与排污权、用能权、用水权、林业碳汇等交易。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湖南(国际)绿色建造科技产业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垃圾分类与资源回收“两网融合”。深化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和“绿盾”行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林业改革发展资金,加快推进中央财政国土绿化试点、湘江源区生态综合治理、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等项目,支持茶陵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持续推进“十年禁渔”。

  (六)继续大抓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作为。加快长株潭一体化步伐。落实长株潭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推进株洲云峰大道—长沙昭云路、株洲新马南路—湘潭云龙东路、长沙红旗路南延线—洞株路、长株城际、渌水航道、神农百草园、株醴新城等项目,协同共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全国货运枢纽城市、绿心中央公园。深化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醴陵—湘东合作产业园、醴娄高速、茶常高速、金醴高速等项目建设,抓好吉邵高速、株潭南环线、长株攸、醴陵至上栗高速、炎陵通用机场等项目前期,扩大“湘赣红”“两山铁路”品牌影响力,打造醴炎县域经济走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决落实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落实“田长制”,支持渌口区打造低镉优质稻种植示范区,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生猪出栏330万头以上。打造全产业链现代农业特色产业,新增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0家、“三品一标”农产品20个。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统筹推进农村改厕、饮水安全、村庄清洁、防洪排涝灌溉工程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创建市级以上美丽乡村示范村20个以上。深化农村集体产权、“三社合一”、耕地占补平衡、集体土地入市等改革,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加强防返贫监测帮扶,支持扎囊县、泸溪县等对口帮扶地区发展,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产业转移项目在县域布局。支持醴陵市、攸县分别对标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中部县域经济百强争先进位,支持茶陵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支持炎陵打造省旅游强县、中医药发展示范县。深化经济强镇扩权改革,打造一批商贸重镇、文旅名镇、农业强镇。

  (七)继续加强民生保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集中力量办成为困难群体提供关爱服务等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有新作为。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全面建设充分就业社区(村),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工作,创建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市。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建设市二中北校区、湖南汽车职院附属中职、专门学校,推进县域普通高中“徐特立”项目,有序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加快以铁道铁科、化工职院、中医药高专为基础的本科院校设置进程,支持湖南工大“双一流”建设。加快健康株洲建设。加快打造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国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抓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室功能,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支持市公卫中心、市疾控中心、中医伤科医院(武广片区)建设。高标准建设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保险扩面提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加强普惠托育工作,发展银发经济,建设生育和老年友好型社会,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购房需求,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持续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八)继续守牢安全稳定底线。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有新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严格执行一揽子化债方案,确保在控总量、优结构、降成本、强能力方面取得更大成效。加力盘活闲置低效国有“三资”。依法依规处置涉众型非法集资,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完成省委巡视反馈问题、审计反馈问题、PPP项目、“半拉子”工程整改。强化公共安全治理。继续实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确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和较大及以上事故“零发生”。全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和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做好应急救援能力建设和物资储备工作,确保防灾减灾形势稳定向好。深化社会治理创新。巩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建成果。健全下沉接访制度,开展信访源头治理攻坚行动,推动信访形势持续向好。建设三维实景地图,充分发挥北斗数字孪生平台作用。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食药环”等违法犯罪。做好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军民融合、人民防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创。高质量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团委、妇联、科协、文联、侨联、残联、社科联、红十字会、贸促会等更好发挥作用,做好民宗、侨务、公共资源交易、住房公积金、地方志、档案、气象等工作。

  四、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肩负新使命,展现新气象。我们必须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全力打造人民满意政府。

  (一)始终坚持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全过程,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国之大者、省之大计中谋划市之大事,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始终坚持依法行政。健全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机制,推动大气污染等领域立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加强政府学法、社会普法、全民遵法,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水平,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各方面监督,持续深化政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始终坚持廉洁自律。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体推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打造崇德尚廉、风清气正的清廉政府。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坚持领导干部当好廉洁自律的表率。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让大家有更多的精力谋发展、抓落实。带头过“紧日子”,坚持花钱必问效,建设节约型政府。

  (四)始终坚持敢于担当。大兴务实之风,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完善责任落实闭环链条,加强过程督办、评估问效,落实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坚定为实干者护航、为改革者撑腰、为创新者容错、为担当者担责,推动形成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的浓厚氛围。

  各位代表!百舸争流千帆竞,长风万里启新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下,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坚定信心、开拓奋进,全力培育制造名城、加快建设幸福株洲,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株洲而不懈努力!

  名词解释

  1.发展六仗:经济增长主动仗、科技创新攻坚仗、优化发展环境持久仗、防范化解风险阻击仗、安全生产翻身仗、重点民生保障仗。

  2.一中心、一通道、两试点:株洲铜塘湾保税物流中心(B型)、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中国(株洲)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国家二手车出口试点城市。

  3.三送三解三优:送政策、送温暖、送信心,解基层之难、解企业之难、解群众之难,优作风、优服务、优环境。

  4.四下基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5.走找想促:走基层、找问题、想办法、促发展。

  6.“4×4”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石化、绿色矿业、食品加工、轻工纺织等4大传统产业,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4大优势产业,数字、新能源、大健康、空天海洋等4大新兴产业,以及人工智能、生命工程、量子科技、前沿材料等4大未来产业。

  7.七个有新作为: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有新作为,在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有新作为,在推动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上有新作为,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株洲上有新作为,在增进民生福祉上有新作为,在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上有新作为,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上有新作为。

  8.五个必须: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必须坚持依靠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

  9.十大产业项目:中车时代功率半导体三期、三一株洲基地、航空动力重大专项、先进硬质材料产业园、北斗信息产业园、中车双碳产业基地、松井汽车涂料、醴陵新型功能玻璃产业园、时代新材创新中心及智能制造基地、北京汽车产品升级项目。

  10.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田心轨道科技城、湖南低空经济产业园、抽水蓄能、智慧绿色能源互联网、大唐华银扩能升级、渌水流域系统治理、引洮润株、京港澳高速扩容、海绵城市、长株潭国家综合货运枢纽。

  11.三区三线:根据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空间,分别对应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2.“千百十”工程: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一批百亿级企业,建设一批十亿级项目。

  13.四算一体:算力、算法、算据、算网一体发展。

  14.十大科技攻关项目:新能源混合动力机车、高通流逆阻型IGCT、北斗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保障系统、地面双燃气轮机、超深井用硬质合金工具、特种车动力电池及传动、电潜螺杆泵长距离控制系统、氮氧传感器陶瓷材料、未来航空燃机发电系统、退役电池物理再生修复。

  15.双应双尽:应统尽统、应收尽收。

  16.“四在”项目:在册、在谈、在建、在产项目。

  17.“三库一图”资源体系:湘商企业库、项目管理库、机构联络库和全球招商地图。

  18.“一降一升”行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现有基础降低1%以上,利润提升1%以上。

  19.千万工程: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20.十大重点民生实事:①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以上、对残疾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760人;②改善城乡居民住房条件:开工建设城镇老旧小区改造63个、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1438套、发放村民规范建房奖励2500户、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1500户;③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建设“幸福食光”长者餐厅40个、完成3035户居家适老化改造;④为困难群体提供关爱服务:为生活困难群体办理法律援助案件3000件、残疾儿童康复救助500人、困难残疾人无障碍改造1600户、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100人次;⑤提升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80公里、建设农村公路安防工程100公里、农村公路危桥加固修缮和改造20座、完成国省道安防精细化提升20公里、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5万亩、完成山塘整治900口、30座小型病险水库加固改造、完成5个农村千人以上集中饮用水水源地突出环境问题整治;⑥提高优生优育水平:免费提供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1.7万人次、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4千个、提高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标准;⑦加强社会文化体育建设:完成添置健身设施公园3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28万人次、开展“湖南公共文化进村入户·戏曲进乡村”420场次、免费放映公益电影1.25万场次;⑧扩大“微公园”覆盖面:新改建6个微公园、新增改造公园绿地1.86万平方米;⑨实施城区道路畅行工程:打通交通堵点、建设人行天桥6处、拉通城区未贯通道路6条;⑩提高医疗保障水平:农村适龄和城镇低保适龄妇女“两癌”免费检查7.15万人、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自动体外除颤器30台。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