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博会消费热力攀升,自贸港开放成色更足

2024-04-16 09:00 来源:工人日报

  椰林海韵,阳光沙滩。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消博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海南自贸港发展新面貌和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自首届消博会举办以来,这场全球消费盛宴影响力不断扩大,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叠加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消费品牌汇聚海南。同时,消博会也推动更多“展商变投资商”落户海南,让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

  消博会持续提升海南消费热力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近年来,消博会质量、成效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对于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海南自贸港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届消博会,来自免税购物领域的展商纷纷扩大了参展规模。今年,海控免税打造了面积更大的展台,携70余个品牌、近400件展品亮相消博会。同时,海控免税还在展会期间开展了“消博会限定品牌周”“免费接驳直通车”等活动。

  4月15日,正在免税品柜台挑选物品的消费者孙先生告诉记者,“免税店促销力度不小,很多品类推出了优惠活动,价格确实很‘香’。”

  近年来,海南免税购物消费热潮涌动。2023年,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购物人数675.6万人次,增长59.9%。

  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转型主管合伙人钟晓扬表示,预计2023年~2025年海南免税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91%,至2025年将增长至1600亿元。封关后,随着关税的免除以及流转税改革的推进,免税运营商和普通门店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

  消博会+自贸港让海南成为投资热土

  随着消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展商或在海南投资办厂,或在海南设置旗舰门店。看好海南自贸港发展前景,有的展商还把亚太地区的总部或中国区总部搬到了海南。

  连续四届参加消博会,展商华熙生物布局海南的步伐不断提速。2023年4月,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12月,华熙生物筹建申请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海南省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华熙生物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是华熙生物重要的战略布局地,公司十分看重在海南的投资与发展。海南自贸港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迎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和发展机遇。

  消博会溢出效应叠加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海南已然成为投资热土。2018年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以每年65%的增幅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有6543家。

  消博会窗口展现高水平开放新成果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办好第四届消博会,既有利于激发消费潜能、扩大国内需求,也有利于充分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6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坚定各方对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

  当前,海南把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三张清单”全力开展攻坚行动。第一张是任务清单,涉及口岸规划与建设、政策制度设计等40多项重点任务正有序推进;第二张是项目清单,31个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第三张是压力测试清单,全覆盖大样本的测试已全面开展。

  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零关税”进入海南,消费者将得到更多实惠。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医疗、教育、电信等领域的外资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宽,在海南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教育,实现不出国可以使用境内未上市的药品和医疗设备,享受国外高水平医疗技术服务。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59个国家人员能通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海南。在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方面,目前在海南的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位数位居全国第二。未来,更多的国际航班将经停海南并在海南上下客货,海南到境外其他地区的航线将不断增多,从海南通达世界将更加便捷。

  (采写记者:赖书闻 北梦原 唐姝 安彦璟 茹晓茜)(本报海口4月15日电)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消博会消费热力攀升,自贸港开放成色更足

2024年04月16日 09:00   来源:工人日报   

  椰林海韵,阳光沙滩。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以下简称消博会)正在火热进行中。消博会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平台,也是展示海南自贸港发展新面貌和新成果的重要窗口。

  自首届消博会举办以来,这场全球消费盛宴影响力不断扩大,溢出效应持续释放,叠加自贸港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优势,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消费品牌汇聚海南。同时,消博会也推动更多“展商变投资商”落户海南,让海南自贸港高质量发展焕发出蓬勃生机。

  消博会持续提升海南消费热力

  作为亚太地区规模最大的消费精品展会,近年来,消博会质量、成效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对于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海南自贸港而言,其意义不言而喻。

  本届消博会,来自免税购物领域的展商纷纷扩大了参展规模。今年,海控免税打造了面积更大的展台,携70余个品牌、近400件展品亮相消博会。同时,海控免税还在展会期间开展了“消博会限定品牌周”“免费接驳直通车”等活动。

  4月15日,正在免税品柜台挑选物品的消费者孙先生告诉记者,“免税店促销力度不小,很多品类推出了优惠活动,价格确实很‘香’。”

  近年来,海南免税购物消费热潮涌动。2023年,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37.6亿元,比上年增长25.4%;购物人数675.6万人次,增长59.9%。

  普华永道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转型主管合伙人钟晓扬表示,预计2023年~2025年海南免税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91%,至2025年将增长至1600亿元。封关后,随着关税的免除以及流转税改革的推进,免税运营商和普通门店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消费潜力有望进一步得到释放。

  消博会+自贸港让海南成为投资热土

  随着消博会的连续成功举办,越来越多的展商或在海南投资办厂,或在海南设置旗舰门店。看好海南自贸港发展前景,有的展商还把亚太地区的总部或中国区总部搬到了海南。

  连续四届参加消博会,展商华熙生物布局海南的步伐不断提速。2023年4月,华熙生物(海南)科技产业园正式开园,12月,华熙生物筹建申请的海南省再生医学技术与材料转化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这是海南省第一家由民营企业设立的省级重点实验室。

  华熙生物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南自贸港是华熙生物重要的战略布局地,公司十分看重在海南的投资与发展。海南自贸港能够助力企业更好地“引进来、走出去”,迎接更广阔的全球市场和发展机遇。

  消博会溢出效应叠加高水平对外开放政策红利加速释放,海南已然成为投资热土。2018年以来,海南新设外资企业以每年65%的增幅持续增长,目前已经有6543家。

  消博会窗口展现高水平开放新成果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表示,办好第四届消博会,既有利于激发消费潜能、扩大国内需求,也有利于充分展现海南自贸港建设6年来取得的丰硕成果,坚定各方对中国持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信心。

  当前,海南把封关运作作为“一号工程”,聚焦“三张清单”全力开展攻坚行动。第一张是任务清单,涉及口岸规划与建设、政策制度设计等40多项重点任务正有序推进;第二张是项目清单,31个封关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第三张是压力测试清单,全覆盖大样本的测试已全面开展。

  在贸易自由便利方面,越来越多的进口商品“零关税”进入海南,消费者将得到更多实惠。在投资自由便利方面,医疗、教育、电信等领域的外资市场准入将进一步放宽,在海南可以享受国际一流的教育,实现不出国可以使用境内未上市的药品和医疗设备,享受国外高水平医疗技术服务。在人员进出自由便利方面,59个国家人员能通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来到海南。在运输往来自由便利方面,目前在海南的国际航行船舶登记总吨位数位居全国第二。未来,更多的国际航班将经停海南并在海南上下客货,海南到境外其他地区的航线将不断增多,从海南通达世界将更加便捷。

  (采写记者:赖书闻 北梦原 唐姝 安彦璟 茹晓茜)(本报海口4月15日电)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