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感受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科创金融力量。
2018年11月,由上海市浦东新区政府、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起设立的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正式揭牌。5年多来,围绕上市综合评价、上市行政服务、股权投资对接、专业服务匹配、金融指数编制等,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形成了十大功能,服务效能不断提升。
例如,针对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行政合规出证难、重大违规认定难等突出问题,2022年起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在全国率先试点以企业信用信息报告代替行政合规证明的新机制,试点一年间,就为浦东新区以及外省市在浦东新区设立的分子公司342家企业,开具信用报告484份,有效减少了企业向各行政部门“求证”的沟通和时间成本,受到各方欢迎,并入选当年上海市优化营商环境十大案例。
这样的创新举措已在长三角地区复制推广。2023年,《安徽省企业公共信用信息报告代替无违法违规证明实施方案》正式印发,一份信用报告,可替代法院执行、市场监管、生态环境等40个领域的无违法违规证明。
“今年,我们计划以基地联盟城市及分中心的服务网络为依托,探索跨城市的信用报告互认机制,进一步降低企业办理合规证明的成本,形成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新样本。”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相关负责人陈宇说。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统计显示,截至2024年2月底,长三角区域科创板上市公司达到273家,首发募集资金总额4698亿元,分别占全国的48%和52%。这其中,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为科创板提供了“源头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