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脊梁”挺 中部六省向“新”行

2024-06-07 08: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产业兴“脊梁”挺 中部六省向“新”行

2024年06月07日 08:32   来源:上海证券报   

  开栏语

  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的若干政策措施》。会议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实体经济,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

  即日起,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推出“新时代中国行之中部地区崛起”系列调研报道,从新质生产力驱动特色产业发展、“链主”引领能源基地壮大、智能化助力粮食基地量增质升等角度,展示中部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新变化。

  中部地区这个“脊梁”如何能更硬一点,发挥更大的支撑作用?

  6月1日,在第13届中国中部投资贸易博览会中部投资促进推介会上,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代表东道主在致辞时说,湖南将与中部地区各省一道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协同发力,共同做好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这篇大文章。在随后举行的“省长对话”环节,山西省省长金湘军表示,向新、向效、向绿而行,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百万平方公里的中部腹地,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哪些生动实践?近日,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记者深入中部地区相关企业、园区进行了调研。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创新”。在山西、在湖北、在安徽、在湖南,企业家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山西清徐经济开发区,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展示室内,两个分别装着白色粉末和黑色粉末的瓶子摆在桌上。

  “白色的这瓶是玉米淀粉,1吨3000多元。你猜这个黑色粉末多少钱?”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朱庆华指着瓶子说,“这是用玉米淀粉制成的电容炭。现在每吨的价格20多万元,最高时每吨可卖到30多万元。”

  从玉米淀粉到电容炭,附加值提升数十倍,靠的是科技创新。

  2016年,美锦能源与山西煤化所强强联手,重金投入中试技术攻关;2019年建成10吨级电容炭中试线,完成优化固化形成工艺包;2021年4月,中国石化联合会组织邀请国内炭素产业的领军人才和下游主流用户对玉米淀粉基电容炭进行评估认定,认为其属于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进口替代的能力;随后,美锦能源与山西煤化所共同成立中科美锦炭材料有限公司,投资1.6亿元建设1000吨淀粉基电容炭产业化项目。

  5月底的湖北孝感,户外热浪滚滚,华工科技旗下华工高理电子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同样热火朝天,工人们正全力赶订单。

  “PTC加热器、温度传感器,两大核心产品销售火爆,今年前5个月公司出口额同比增长近四成。”华工高理总经理助理沈超凡向记者介绍,公司今年来一直保持着满负荷生产。

  产品走俏,源于技术领先。据介绍,华工高理自主研发的PTC加热器为国内首创且突破超高压平台瓶颈,同时开发出的具有 CAN/LIN通信方式的智能通信汽车加热器,技术水平整体达到国际先进,填补了国内智能汽车基础零部件领域空白,目前新能源汽车PTC加热器占据国内60%市场份额。

  “创新是最大的变量,也是最大的增量。”华工科技董事长马新强说,华工科技始终坚持研发核心技术,持续对研发高投入,形成显著的技术优势和门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安徽视涯科技、在湖北长飞光纤、在河南汉威科技、在湖南山河智能,创新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磊说,中部地区有着较好的制造业基础,以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为代表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崛起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突出特征。

  做强做优现代产业集群

  数据显示,中部地区累计培育优势领域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8个,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4家。

  “以汽车产业为首位产业,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安徽省外商投资促进事务局局长尚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是突出全链条,目前安徽已汇聚7家整车厂、1100余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二是突出科技创新赋能,组建相关产业创新联盟,“安徽车”与“安徽屏”“安徽芯”“安徽脑”融合赋能;三是突出对外开放,支持奇瑞、江淮、蔚来等整车企业全球布局,吸引比亚迪、大众等重大项目落地。

  全国每出口4辆汽车、每生产10辆汽车,就有1辆“安徽造”。2023年,安徽全省汽车产量249.1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86.8万辆,跃升至全国第二位,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以光为名,因光而兴”。作为我国第一根光纤的诞生地、“国家光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武汉光谷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研发制造基地、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最大的中小尺寸显示面板产业基地之一。

  目前,武汉光谷的光纤光缆生产规模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超60%,国际市场占有率超25%;光电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0%,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12%。

  “去年以来,投资153亿元的己内酰胺项目全面投产,投资357亿元的百万吨乙烯项目开工,以及石化新材料院士专家工作站的挂牌,湖南岳阳现代石化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前景可期。”本届中部博览会上,湖南省委常委、岳阳市委书记谢卫江介绍,推动产品往下游新材料走、往高附加值走,岳阳正着力打造万亿级现代石化新材料产业集群。

  经过近60年发展,石化已成长为岳阳首个千亿级产业,2023年实现总产值1610亿元,主要化工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达20%以上,热塑性弹性体、己内酰胺及聚酰胺、有机氯及环氧树脂、环氧丙烷四大特色产品在亚洲乃至全球独具优势。

  王磊说,无论是武汉光谷、合肥科大硅谷,还是太原“晋创谷”,一个个科创地标,不仅反映了中部区域向“新”而行的奋斗和实践,也将推动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成长和完善。

  在绿色发展中加速崛起

  今年“五一”假期,大美武汉游客扎堆,两头“微笑天使”江豚也赶来凑热闹,频频在武汉中心城区水域露脸微笑。

  武汉天兴洲水域,尤其是洲北的北汊水域,一直是江豚的觅食地、栖息地。武汉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天兴洲一带水域生态持续向好,逐渐吸引江豚重新回归。为了让更多的爱好者看到江豚,江豚在线直播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高水平保护水资源,要求工业的高度清洁生产。”王磊说。中部六省水道纵横、山峦叠翠,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洪水调蓄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持功能区,生态地位举足轻重。

  绿色是新质生产力的底色。越来越多企业开始走向绿色发展之路。

  在蓝思科技黄花园区的百级无尘贴合车间里,几名身着无尘衣的工作人员正在安装调试设备。车间内,一台台机械手,正有条不紊地作业。每一道工序,都由计算机控制的智能化设备操控。

  “目前公司已建、在建、待建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合计达到128.2MW;通过自建中水回收系统,中水回用率已稳定在40%以上;公司废物零填埋的转化率持续稳定至90%以上。”蓝思科技副总经理倪志刚介绍说,公司多年来致力于绿色制造的深入实践,通过一系列措施在清洁能源、能效提升、清洁水、零废物排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并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过去六年里,位于湖北宜昌的兴发集团全面推动“关停、转型、搬迁、治污、复绿”五大工程,封堵产业园全部直排口,果断关闭搬迁了临江的生产装置,投资修复沿江拆除腾退的900米岸线,实现生产岸线向生态岸线的美丽蜕变。

  “实施生态修复不仅没有影响生产经营,反而促进了我们在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兴发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国璋介绍,破旧立新培育绿色发展新动能,公司主导产业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大幅提升,在前沿领域储备了芯片用高选择性蚀刻液等一批“撒手锏”。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也是中部六省的重要职责和使命。

  比如山西,正实施总投资上千亿元的“一泓清水入黄河”重大工程,加快构建具有山西特色的绿色低碳现代化产业体系,积极推广绿色低碳节能新技术,加快推动形成能源消费新模式。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中部区域正坚定向“绿”而行。

  记者 覃秘 夏子航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