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开启“高温”模式 警惕“高温病” 医生支招

2024-06-13 08:4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5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

  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气象部门提醒:公众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多补充水分。

  新发地加紧生产冰块

  保障蔬果新鲜供应

  连日来,北京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制冰场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冰块,满足市场蔬菜、水果的保鲜用冰需求。

  进入6月以来,北京新发地市场制冰场迎来了生产旺季。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冰装在一个个袋子中,打包成大的冰袋,用三轮车配送给市场里有需求的商户。

  据了解,这些大的冰袋主要用于大型挂车的蔬菜冷藏。目前,该制冰场日产冰量最高时达到1000吨,可以满足市场商户的保鲜需求。

  除了加大制冰量,新发地市场还在交易区搭建了遮阳伞,并为市场工作人员发放矿泉水、防暑降温药等,帮助商户们避暑。

  电力部门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保障电力供应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各地电力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这几天,北京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突破了38℃,北京电网负荷增长显著。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在全市部署70个应急救援驻点,同时开通24小时应急送电服务,方便百姓快捷购电。

  国网北京电力调控中心调度控制处处长刘辉介绍,按照度夏前制定的228项调整措施,实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目前,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供应充足有序。

  6月12日,河北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最高气温突破40℃,河北电网负荷快速攀升。当地电力部门依托机器人、中压发电车等技术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供电安全。

  气温连日走高,也带动了山东多地电网用电负荷高位运行。在山东莱西,电力工人在巡查中发现一路段电力设施零部件发热,有可能发生故障。带电作业车迅速到达现场紧急开展检修工作,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隐患消除工作。

  同时,当地电力部门还通过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确保各新能源场站稳发满发、顶峰出力,新能源平均支撑能力同比提升了近两成。

  山东高温持续

  医院中暑患者增多

  连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高温病”风险也在增加。在山东淄博,前来医院就诊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

  在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近期接诊了多名出现中暑症状的患者。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王磊说:“这位病人当时来的时候,出现了意识障碍,查体也不能配合,体温在40.5℃。皮肤表面干燥无汗,肝功、肾功都出现了问题,肝损害,肌酐升高。”

  经过了解,这名患者由于在太阳下照晒时间过长,引发了热射病。记者在医院的急诊区走访发现,多位患者都是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作业,引发了中暑等症状。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王磊:现在天气炎热,正好是收麦子的季节,经常有这样的病人来。发热、头晕、出汗少的这种病人,有一些病人就是劳力型的热射病。

  警惕热射病

  严重可危及生命

  医生多次提到了热射病,和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于卫兵介绍,因为这种到重症中暑的时候,一般会合并体温的上升,甚至达到39℃以上,40℃以上,这是热痉挛。热痉挛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热衰竭。热衰竭就是机体大量丢失体液,出现休克的表现。体液丢失过多,出现血容量不足,然后血压下降,这时候患者会出现意识上的一些变化,出现眩晕。往往热射病的病人,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者肾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医生介绍,根据发病原因和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两种病症都有典型的症状。其中,非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年纪较大、有基础病的老人。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于卫兵: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运动员,户外的建筑工人,包括一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一般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者运动,体内的热量迅速堆积,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往往发病会比较迅速。

  高温下户外作业

  要及时调整工作

  医生提醒,热射病的预防大于治疗。特别是户外作业人员,要时刻关注气温变化,不同温度下,工作强度要及时调整。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于卫兵说:“一般连续三天以上,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这时候我们在户外运动或劳动的时候,要避开最热的时间,不要持续长时间劳动。准备一些像绿豆汤、冰豆浆、酸梅汤等能防暑降温的饮料。如果很难避免这种工作环境,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药品,像十滴水、风油精,包括藿香正气水,这些都能在紧急的时候给我们一定的帮助。”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多地开启“高温”模式 警惕“高温病” 医生支招

2024年06月13日 08:46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央气象台预计:13日至15日,35℃以上的高温天气依旧盘踞在华北大部、黄淮、陕西中北部、山西中南部、苏皖北部、湖北北部以及内蒙古西部和东南部、新疆南疆盆地等地。

  其中,河北中南部、山东西北部、河南中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至42℃以上。气象部门提醒:公众一定要注意防暑防晒,多补充水分。

  新发地加紧生产冰块

  保障蔬果新鲜供应

  连日来,北京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制冰场正开足马力加紧生产冰块,满足市场蔬菜、水果的保鲜用冰需求。

  进入6月以来,北京新发地市场制冰场迎来了生产旺季。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将冰装在一个个袋子中,打包成大的冰袋,用三轮车配送给市场里有需求的商户。

  据了解,这些大的冰袋主要用于大型挂车的蔬菜冷藏。目前,该制冰场日产冰量最高时达到1000吨,可以满足市场商户的保鲜需求。

  除了加大制冰量,新发地市场还在交易区搭建了遮阳伞,并为市场工作人员发放矿泉水、防暑降温药等,帮助商户们避暑。

  电力部门积极应对高温天气

  保障电力供应

  近日,我国多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导致用电负荷不断攀升。各地电力部门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全力保障电力可靠供应。

  这几天,北京持续性高温,最高温度突破了38℃,北京电网负荷增长显著。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实时监控电网运行状态,在全市部署70个应急救援驻点,同时开通24小时应急送电服务,方便百姓快捷购电。

  国网北京电力调控中心调度控制处处长刘辉介绍,按照度夏前制定的228项调整措施,实时优化电网运行方式。目前,电网整体运行平稳,电力供应充足有序。

  6月12日,河北保定、石家庄、沧州等地最高气温突破40℃,河北电网负荷快速攀升。当地电力部门依托机器人、中压发电车等技术装备,开展带电作业,提高作业效率,保障供电安全。

  气温连日走高,也带动了山东多地电网用电负荷高位运行。在山东莱西,电力工人在巡查中发现一路段电力设施零部件发热,有可能发生故障。带电作业车迅速到达现场紧急开展检修工作,仅用30分钟便完成了隐患消除工作。

  同时,当地电力部门还通过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确保各新能源场站稳发满发、顶峰出力,新能源平均支撑能力同比提升了近两成。

  山东高温持续

  医院中暑患者增多

  连日来,山东大部分地区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在持续的酷热天气下,“高温病”风险也在增加。在山东淄博,前来医院就诊的中暑患者明显增多。

  在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近期接诊了多名出现中暑症状的患者。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主治医师王磊说:“这位病人当时来的时候,出现了意识障碍,查体也不能配合,体温在40.5℃。皮肤表面干燥无汗,肝功、肾功都出现了问题,肝损害,肌酐升高。”

  经过了解,这名患者由于在太阳下照晒时间过长,引发了热射病。记者在医院的急诊区走访发现,多位患者都是在高温天气下长时间作业,引发了中暑等症状。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主治医师 王磊:现在天气炎热,正好是收麦子的季节,经常有这样的病人来。发热、头晕、出汗少的这种病人,有一些病人就是劳力型的热射病。

  警惕热射病

  严重可危及生命

  医生多次提到了热射病,和普通的中暑不同。热射病是高温相关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即重症中暑,患者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于卫兵介绍,因为这种到重症中暑的时候,一般会合并体温的上升,甚至达到39℃以上,40℃以上,这是热痉挛。热痉挛进一步加重,会出现热衰竭。热衰竭就是机体大量丢失体液,出现休克的表现。体液丢失过多,出现血容量不足,然后血压下降,这时候患者会出现意识上的一些变化,出现眩晕。往往热射病的病人,会因为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或者肾衰竭导致生命危险。

  医生介绍,根据发病原因和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可分为劳力型和非劳力型,两种病症都有典型的症状。其中,非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年纪较大、有基础病的老人。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 于卫兵:劳力型热射病多见于运动员,户外的建筑工人,包括一些长期从事体力劳动的人群。一般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长时间工作或者运动,体内的热量迅速堆积,导致体温迅速升高,往往发病会比较迅速。

  高温下户外作业

  要及时调整工作

  医生提醒,热射病的预防大于治疗。特别是户外作业人员,要时刻关注气温变化,不同温度下,工作强度要及时调整。

  山东淄博市市立医院急诊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于卫兵说:“一般连续三天以上,环境温度达到35℃以上,这时候我们在户外运动或劳动的时候,要避开最热的时间,不要持续长时间劳动。准备一些像绿豆汤、冰豆浆、酸梅汤等能防暑降温的饮料。如果很难避免这种工作环境,我们还可以准备一些药品,像十滴水、风油精,包括藿香正气水,这些都能在紧急的时候给我们一定的帮助。”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