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日,民政部联合22个部门,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在全国层面,专门对发展农村养老服务作了总体性、系统性的部署。涉及1.2亿的农村老人,他们的养老怎么办?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新闻1+1》连线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解读相关问题↓↓↓
《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养老服务的指导意见》
重点要解决现在农村养老中的哪些迫切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这是在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重点解决现在农村养老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失能老人和农村老人其他方面的急难愁盼,怎么能够切实解决。
②建设和完善农村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县、镇、村的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
③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服务的质量,以往存在的一些养老床位的利用,包括老年人怎么能够把真正优质的养老资源下沉到老人的身边、周边、床边。
建设农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乡镇这个中间环节是关键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 杜鹏:县级是发挥它的专业性服务功能,把失能老人集中起来,有这样一个专业机构来提供相关的服务。中间的乡镇、街道、社区这一部分,更多是向拓展区域养老服务中心的功能进行转变,而村是发挥像邻里服务点、像农村幸福院这样一些能支撑更多老人居家得到的服务,所以三级面对的人群是不一样的。怎么去抓两头、强中间,中间的乡镇一级作为枢纽,它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建设的过程中也需要更加着力的,也在其中发挥着更大作用。它也同时提供失能老人的一些服务,但同时它还要承接日间照料,服务人员的培训,向下边的村进行延伸,服务中介的职能,所以中间环节是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