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红利激励鄂企追“新”逐“绿”

2024-06-14 07:10 来源:湖北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税收红利激励鄂企追“新”逐“绿”

2024年06月14日 07:1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爱虎 通讯员 徐卫兴 苏妍 唐懿

  鄂企追“新”逐“绿”劲头十足,离不开湖北税务的强力支持。

  5月29日至3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国家税务总局税收宣传中心联合指导的“聚力向新——看税收走基层”网评品牌活动采访团走访武汉、宜昌等地多家企业和办税场所,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同往寻找税收助力企业追“新”逐“绿”的答案。

  为科技创新注入不竭动能

  走进华星光电武汉基地展厅,映入眼帘的是薄如纸片的手机屏、全车视角可见的车载显示屏、瞄准元宇宙沉浸式体验的VR头戴式显示器、240Hz刷新率与1毫秒快速响应的曲面电竞屏……吸睛酷炫的各色显示屏,无一不彰显创新能力和技术实力。

  “武汉基地拥有全球最大的单体LTPS(低温多晶硅)显示面板生产线,小尺寸显示面板生产线约占全球产能五成。”财务部门税务负责人王帅颇为自豪地介绍,近年来华星光电应享尽享各项税费优惠,税惠“红包”为企业研发攻关增添底气和实力,有更多的资金和精力投入研发,中小尺寸显示终端产品的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如果将科技创新看成是一场企业生存发展的‘竞速赛’,国家支持创新的政策红利就是我们超越路上的‘加油包’。”

  湖北省税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省税务部门落实支持科技创新各类税收优惠367亿元,其中1.5万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112亿元;2083户企业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76.15亿元,3649户企业享受增值税加计抵减38.4亿元。

  税收优惠为湖北科技创新聚势突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年,湖北创新主体蓬勃发展,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966家,总量首超2.5万家,跃升至全国第六位,继续保持中部第一。

  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明显进展,闪存芯片、心肌旋切等技术世界领先,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59.8%,总量达到4860亿元,在全国排在第三位……湖北科技创新聚势突破,武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正加快建设,以“1家国家实验室+10家湖北实验室+8个大科学装置+163个国家级创新平台+477家新型研发机构”为主体的科技力量矩阵加速形成。

  助推传统工业转型绿色发展

  大树郁郁葱葱,飞鸟不时掠过。步入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只见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粉尘飞扬。讲解员介绍一栋铁红色的建筑:“这是重新设计改造后的‘武钢一号高炉’纪念馆,曾经炼出新中国第一炉铁水,如今成了武钢文化旅游区金色炉台文化圈的核心景点。”

  这是武钢有限厂区从“钢铁摇篮”到旅游景区“绿色蝶变”的缩影。2017年以来,武钢有限累计投入150亿元进行环保技改,实施130多个环保治理项目,实现5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下降幅度超过40%,厂区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现在,厂区绿化率已超过30%,正在申报国家4A级景区。

  武钢有限“向绿而行”,税务“店小二”如影随形。青山区税务局局长尤磊介绍,该局组建专员服务团队“一对一”跟进多个生产项目。“依托环保税数据,建立常态化税收联动机制,及时畅通企业使用生态环保政策的‘绿色通道’,推动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

  “税务部门帮我们算好了‘经济账’和‘生态账’,鼓励我们持续优化厂区生产环境。”武钢有限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司通过设备升级改造,享受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申报缴纳的环境保护税税额明显减少,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如今武钢有限大力发展以硅钢为代表的绿色高端产品,规划实施了一批品种优化、质量提升、绿色低碳项目。

  从2022年开始,湖北税务部门创新实施“税护长江”工程,推出“绿税助企”智能服务项目,在全国首创“长江大保护绿色发展税费指数”,用绿色税制撬动沿江产业绿色转型,形成“清澈的产值”和“可持续的税收”。

  如今,湖北已完成467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沿江1公里内化工企业“清零”。目前全省已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198家,新增数量连续三年居中部第一。

  厚植新质生产力“税收沃土”

  在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办税厅自助办税体验专区,一名纳税人在电子税务局页面右侧点击“征纳互动”图标,马上就进入人工视频连线,很快完成了税费申报操作。“流程很简单、办理很顺畅,税务部门服务细致到位,特别是咨询预审、表单辅导等特色服务,真是越来越方便了。”他说。

  正在办税的一位企业会计也点赞税务部门“高效办成一件事”。今年4月,湖北税务部门紧紧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开展“便民办事春风行动”,首批推出了11类36项便民举措。与省工商联联合发布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税收举措和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涉税诉求响应服务质效的措施办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为了让湖北三峡实验室的专家团队腾出更多时间专心搞研发,宜昌猇亭区税务局组建“猇管家”税收服务团队,提供全周期管家式服务,及时解答实验室引进人才个人所得税、支付专家咨询费发票开具等业务。专家团队不到两年便在国内首次掌握了蚀刻液产品的核心技术。“我们着力提升国内化工产品的含绿量、含金量、含新量,实现高端化工产品国产替代。”湖北三峡实验室有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2023年以来,省税务局研制并推广“科技创新税收指数”,全方位度量科技创新发展质量和趋势,相关涉税指标被纳入省政府考核市、县科技创新综合体系。联合省科技厅制定企业创新积分制,2023年帮助3000多家科创企业获得创新积分信用贷款近300亿元。联合省经信厅、省半导体行业协会利用发票数据共同绘制“湖北光电子信息产业地图”,首开全国利用税收数据制定产业范围的先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