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众旅游目的地"热"起来 "泼天客流量"秘诀是什么

2024-07-29 08:31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各地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更具文化内涵的特色文旅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地有一地的精彩,一景有一景的独特,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编 者

  据某在线旅行网站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广西河池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酒店和票务预订同比增长近四倍。看到这条信息,正在为暑期旅游做准备的天津市民王长在来了兴趣:河池,有何过人之处?

  “河池小三峡值得推荐”“三门海是知更鸟蛋蓝编织的梦”“真的不要太好吃了”……浏览了网上的旅游攻略,王长在被深深吸引,原来河池这座城市这么美,当地文化也多姿多彩。

  “有颜值有实力”的河池,为何过去旅游没有“热”起来?

  广西南宁的网友韦静告诉王长在:“河池我常去玩。以前大巴一坐就是半天,很耗精力。更别说其他省份的游客了。”

  去年夏天,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河池接入高铁网。“现在坐高铁从南宁去河池,只需一个小时。”韦静说,她今年去河池更频繁了。

  “行程安排更不必担心。”韦静介绍,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河池100余家文旅企业签约入驻“一键游广西”平台。想去河池,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规划旅行线路,购买打折门票,预订优惠房间。

  “出发,河池!”7月初,王长在的旅程开启。

  到达河池,王长在大开眼界。在宜州区刘三姐文化博物馆,他被对歌台、歌书及民俗文化吸引。“透过1000多件的刘三姐歌谣文化相关藏品,我感受到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王长在说。

  河池小三峡,王长在乘船上溯。峡谷幽长,绝壁斧削,钟乳倒悬。“一线天像地球之门缓缓张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王长在感慨。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池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7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消费328.38亿元,同比增长26.7%。

  带来“泼天客流量”的秘诀是什么?

  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韦鸿臻介绍,河池主打差异化,打造“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IP,推出的风景、民俗、特产别具一格:比如,“一条会开花的河”“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令人向往,油包肝、竹板鱼、糖糍粑等美食惹人垂涎。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我们推出多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探寻巴马的长寿密码,聆听刘三姐的歌谣,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已成为游客推崇的热门线路。”韦鸿臻说。

  河池的旅游服务也让王长在印象深刻:“公交专线实行限时优惠、建设景观地标、旅游集散中心安装旅游导览图……都让我感觉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如何保持长期热度?韦鸿臻表示,河池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头回客”变“回头客”。河池西站,旅行结束后的王长在说:“这一趟,有些景点和旅游项目还没来得及去。我还会再来的。”(记者 张云河)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中国经济新亮点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小众旅游目的地"热"起来 "泼天客流量"秘诀是什么

2024年07月29日 08:31   来源:人民日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今年以来,我国文旅消费持续升温。各地积极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精心打造更具文化内涵的特色文旅产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一地有一地的精彩,一景有一景的独特,更好满足游客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编 者

  据某在线旅行网站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广西河池成为全国最受欢迎的小众旅游目的地之一,酒店和票务预订同比增长近四倍。看到这条信息,正在为暑期旅游做准备的天津市民王长在来了兴趣:河池,有何过人之处?

  “河池小三峡值得推荐”“三门海是知更鸟蛋蓝编织的梦”“真的不要太好吃了”……浏览了网上的旅游攻略,王长在被深深吸引,原来河池这座城市这么美,当地文化也多姿多彩。

  “有颜值有实力”的河池,为何过去旅游没有“热”起来?

  广西南宁的网友韦静告诉王长在:“河池我常去玩。以前大巴一坐就是半天,很耗精力。更别说其他省份的游客了。”

  去年夏天,贵南高铁全线开通运营,河池接入高铁网。“现在坐高铁从南宁去河池,只需一个小时。”韦静说,她今年去河池更频繁了。

  “行程安排更不必担心。”韦静介绍,整合“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河池100余家文旅企业签约入驻“一键游广西”平台。想去河池,只需动动手指,便能规划旅行线路,购买打折门票,预订优惠房间。

  “出发,河池!”7月初,王长在的旅程开启。

  到达河池,王长在大开眼界。在宜州区刘三姐文化博物馆,他被对歌台、歌书及民俗文化吸引。“透过1000多件的刘三姐歌谣文化相关藏品,我感受到这里深厚的人文底蕴。”王长在说。

  河池小三峡,王长在乘船上溯。峡谷幽长,绝壁斧削,钟乳倒悬。“一线天像地球之门缓缓张开,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王长在感慨。

  数据显示,上半年,河池市预计接待国内外游客3173.05万人次,同比增长26.1%;旅游消费328.38亿元,同比增长26.7%。

  带来“泼天客流量”的秘诀是什么?

  河池市文化广电体育和旅游局局长韦鸿臻介绍,河池主打差异化,打造“生态长寿市,三姐文化城”IP,推出的风景、民俗、特产别具一格:比如,“一条会开花的河”“没有围墙的活态博物馆”令人向往,油包肝、竹板鱼、糖糍粑等美食惹人垂涎。

  “依托丰富的自然生态优势和文化旅游资源,我们推出多条特色主题旅游线路。探寻巴马的长寿密码,聆听刘三姐的歌谣,体验少数民族风情已成为游客推崇的热门线路。”韦鸿臻说。

  河池的旅游服务也让王长在印象深刻:“公交专线实行限时优惠、建设景观地标、旅游集散中心安装旅游导览图……都让我感觉到当地人的热情好客。”

  如何保持长期热度?韦鸿臻表示,河池将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大力挖掘文化资源,做好“文旅+”融合发展大文章。

  “头回客”变“回头客”。河池西站,旅行结束后的王长在说:“这一趟,有些景点和旅游项目还没来得及去。我还会再来的。”(记者 张云河)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