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青年创业者为百年老街注入新活力

2024-08-13 08: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老街旧巷就像城市的脉络,文化与传承顺其流淌、润物无声。在重庆市南岸区,青年创业者的创意营建唤醒城市的旧时光,一条被岁月磨砺的老街正在创新融合中重新发光发亮。

  “这是龙脑香种子的标本,它是生长在40-80米高树上的种子,成熟后会自然飘落,被称为‘会飞’的种子,有着生命自由自在的美好寓意。”曾进手捧一份植物标本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

  曾进在下浩里老街经营着一家名为“方舟遗留物”的标本商店,暖色调的小店布置温馨,几十平米的店铺挤满了客人。

  “标本创意产品既有观赏性,又有科普价值。”首次创业的曾进告诉记者,小店理念是个性化、轻量化,希望通过自然标本的创意产品,增进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了解,也为顾客带去积极的情绪价值。

  下浩里老街位于重庆南滨路中段滨江景观带,自古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去处。作为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浩里因其多元化的新场景、新业态,广受消费者的追捧。

  青砖黛瓦、古韵悠长,依山就势的老街,蜿蜒盘行。下浩里品牌推广负责人王诗涵介绍,老街道路普遍3-5米宽,两旁建筑多为2-3层,老青砖、旧瓦、条石甚至居民的废弃磨具都适度保留,让老街延续百年来的传统格局。

  在老街一处支路的梯坎上,一家名为“YEE艺术杂货”的小店吸引了记者。步入店内,琳琅满目的艺术商品引得不少顾客一边观赏,一边掏出手机拍照。

  “我以前学过美术,所以对艺术一直很感兴趣。”店主易杰告诉记者,自己有不少青年艺术家朋友,店里都是这些艺术家寄卖的作品。

  对于“艺术+商业”的融合,易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艺术品不都是高大上,也可以离生活很近。”易杰说,希望小店在展示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的同时,也为人们分享艺术之美。

  王诗涵表示,类似曾进、易杰所经营的特色门店,在下浩里不在少数,老街最初的理念就是要融入“都市符号”和“现代艺术”,通过青年创业者的灵感,赋予老街新生的活力。

  一条条传统老街,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也藏着一代代人心底的乡愁。

  “下雨一身泥,无雨火警频。”据下浩里原住民讲述,曾经的下浩里居住环境脏乱差,不少房屋都属危房,安全隐患突出,百年文化传承的老街一度成为破落的棚户区。

  为了留住老街景致和风采,自2016年以来,当地政府对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保护和活化,秉承着“保留、复苏、创新”的规划理念,“变拆为留”,将自然、文化、艺术、数字等元素融入老街的更新改造中,有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新场景、新业态在老街中不断涌现,点茶鉴赏、艺术展览、快闪空间等衍生活动在不同季度开展,让老街拥有了持续性的看点和活力。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卢佃明说,在城市演进中,下浩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地貌建筑等物化符号,以及原住民生活等人文信息。同时,一群思想活跃的年轻创业者们,让市井烟火和时尚新潮在此邂逅融合,塑造了“老重庆、新变化”的文旅新体验。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青年创业者为百年老街注入新活力

2024年08月13日 08: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刘恩黎

  老街旧巷就像城市的脉络,文化与传承顺其流淌、润物无声。在重庆市南岸区,青年创业者的创意营建唤醒城市的旧时光,一条被岁月磨砺的老街正在创新融合中重新发光发亮。

  “这是龙脑香种子的标本,它是生长在40-80米高树上的种子,成熟后会自然飘落,被称为‘会飞’的种子,有着生命自由自在的美好寓意。”曾进手捧一份植物标本热情地向顾客介绍着。

  曾进在下浩里老街经营着一家名为“方舟遗留物”的标本商店,暖色调的小店布置温馨,几十平米的店铺挤满了客人。

  “标本创意产品既有观赏性,又有科普价值。”首次创业的曾进告诉记者,小店理念是个性化、轻量化,希望通过自然标本的创意产品,增进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了解,也为顾客带去积极的情绪价值。

  下浩里老街位于重庆南滨路中段滨江景观带,自古是文人墨客雅集的去处。作为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浩里因其多元化的新场景、新业态,广受消费者的追捧。

  青砖黛瓦、古韵悠长,依山就势的老街,蜿蜒盘行。下浩里品牌推广负责人王诗涵介绍,老街道路普遍3-5米宽,两旁建筑多为2-3层,老青砖、旧瓦、条石甚至居民的废弃磨具都适度保留,让老街延续百年来的传统格局。

  在老街一处支路的梯坎上,一家名为“YEE艺术杂货”的小店吸引了记者。步入店内,琳琅满目的艺术商品引得不少顾客一边观赏,一边掏出手机拍照。

  “我以前学过美术,所以对艺术一直很感兴趣。”店主易杰告诉记者,自己有不少青年艺术家朋友,店里都是这些艺术家寄卖的作品。

  对于“艺术+商业”的融合,易杰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艺术品不都是高大上,也可以离生活很近。”易杰说,希望小店在展示年轻艺术家的创作的同时,也为人们分享艺术之美。

  王诗涵表示,类似曾进、易杰所经营的特色门店,在下浩里不在少数,老街最初的理念就是要融入“都市符号”和“现代艺术”,通过青年创业者的灵感,赋予老街新生的活力。

  一条条传统老街,不仅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也藏着一代代人心底的乡愁。

  “下雨一身泥,无雨火警频。”据下浩里原住民讲述,曾经的下浩里居住环境脏乱差,不少房屋都属危房,安全隐患突出,百年文化传承的老街一度成为破落的棚户区。

  为了留住老街景致和风采,自2016年以来,当地政府对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开展保护和活化,秉承着“保留、复苏、创新”的规划理念,“变拆为留”,将自然、文化、艺术、数字等元素融入老街的更新改造中,有序促进文旅融合发展。

  如今,新场景、新业态在老街中不断涌现,点茶鉴赏、艺术展览、快闪空间等衍生活动在不同季度开展,让老街拥有了持续性的看点和活力。

  南岸区文化旅游委副主任卢佃明说,在城市演进中,下浩里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有地貌建筑等物化符号,以及原住民生活等人文信息。同时,一群思想活跃的年轻创业者们,让市井烟火和时尚新潮在此邂逅融合,塑造了“老重庆、新变化”的文旅新体验。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