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岁的彭炳生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白马桥乡人,常年在浙江义乌务工,父母和小孩在老家由妻子照看。去年,在5+2就业之家的牵线搭桥下,他成功返乡就业。
“我还是干老本行,在工厂加工体育用品,一个月能赚4000多元。”彭炳生说,这里的工资和义乌差不多,但是包吃包住,自己能存下来的钱更多了,同时还能兼顾家里。
帮助彭炳生和家乡企业“牵手”的“红娘”,是江西省打造的全省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5+2就业之家,“5”即省、市、县、街道(乡镇)、社区(村)五级,“2”即开发区、大中专院校(含技工院校)两类。各级各类就业之家构建起就业公共服务新格局,促进劳动者更好就业创业。
目前,江西省已建成各级各类就业之家1.1万余个,平台累计注册企业超10万家,意向沟通对接超过百万人次,有效解决群众求职难、企业招工难的问题。
走进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就业之家,服务大厅的电子大屏上滚动播放着各大企业的招聘信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窗口一应俱全,职业指导师、岗位推荐师、就业服务志愿者“N对1”精准对接,为在校学生提供政策咨询、求职登记、创业指导等全链条就业服务。
“我们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们就输送什么样的人才。”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党委书记肖接增介绍,5+2就业之家有效整合了各方资源,集成政策、集聚信息,加强了校企供需对接,有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技能人才培训,助力学生精准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