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韩 昱
今年7月份,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发文提出,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其中,直接向地方安排15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地方自主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
记者注意到,近段时间以来,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具体举措正在持续落地。多地积极使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并且在新一轮补贴政策中,大多提高了补贴标准或扩大了支持范围。
比如,据深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消息,《深圳市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实施方案》于9月5日正式发布。在补贴标准方面,汽车报废更新补贴力度进一步提高,补贴标准最高由1万元提高至2万元。同时,从支持范围看,此次深圳以旧换新的消费品产品种类选择性更大,除了国家明确的8类家电产品和广东全省统一支持的3类产品外,深圳提出新增消费级无人机、消费级机器人、咖啡机等6类产品纳入补贴范围。
再比如,在扩大支持范围方面,《上海市关于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实施方案》提出,对个人消费者以旧换新购买电动自行车给予500元补贴。同时,对个人消费者购买符合要求的沙发、扫地机器人等家电、家装、家居和适老化产品,按照销售价格的15%予以补贴。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各地加大力度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不仅有利于促进消费,还有利于经济内循环和加速产业升级,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以上海和深圳为例,两地都充分利用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针对汽车、家电、家居等多个领域推出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这种政策设计,一方面能直接减轻消费者购买负担,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和购买力;另一方面,通过设定明确的补贴标准和支持范围,能引导消费者向更环保、节能、智能的产品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