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观贵州:探索天眼奥秘,感受西南巨变

2024-09-09 09: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记者周宣妮)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前来探寻。近日,由贵州省台办举办的“两岸媒体感知多彩贵州——幸福黔南民族风”活动在贵阳市圆满落幕。

  海峡两岸三十余名记者以及特邀台湾青年自媒体人,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体验之旅。其中,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及桥旅融合等亮点,更是让台青们赞不绝口。

  “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去,‘中国天眼’就伫立在群山之间,这次有机会亲眼见证,真的太震撼人心了,我仿佛能听到来自百亿光年外的声音。”台湾青年江珮瑄感叹。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科技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无数天文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引人入胜的科普方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与国之重器进行了一场亲密的互动,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无限魅力。”21岁的台湾青年彭友说,“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观察之旅,让我深刻了解到‘老贵州’的历史和‘新贵州’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看到时代不断进步,贵州也在不断进步。”

  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贵州,近年来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成为了台青们热议的话题。来到被誉为“天空之桥”的平塘大桥,台青们俯瞰峡谷的壮丽景色,纷纷感叹贵州桥梁工程的伟大与精妙。

  “贵州是‘后发先至’,世界前一百座高桥,近半数都在贵州。如今在桥旅融合的推动下,打卡世界级大桥也成为贵州文旅新热点。这里的桥梁发展史就是贵州的奋斗史,西南偏僻的山区如今高桥飞架、无数高速公路与高铁连点成片,旧貌换新颜,我们期待未来两岸融合发展,带给我们更多机遇。”台湾媒体人彭基原说。

  网名“台湾幺妹”的台青自媒体博主黄天霓也参加了此行。她自去年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贵州的生活片段,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贵州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实力。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台湾朋友了解贵州、爱上贵州。”黄天霓说。

  黄天霓的故事,成为了台青在贵州生活与奋斗的缩影。即将回台湾探亲访友的她表示,自己将把贵州的所见所闻、特产美食带回台湾,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未来我们还会策划创作更多关于贵州和台湾的视频内容,让世界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与无限可能。”黄天霓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宋雅静)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台青观贵州:探索天眼奥秘,感受西南巨变

2024年09月09日 09: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贵阳9月8日电(记者周宣妮)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台湾青年前来探寻。近日,由贵州省台办举办的“两岸媒体感知多彩贵州——幸福黔南民族风”活动在贵阳市圆满落幕。

  海峡两岸三十余名记者以及特邀台湾青年自媒体人,来到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技体验之旅。其中,位于黔南州平塘县的“中国天眼”、平塘国际天文体验馆及桥旅融合等亮点,更是让台青们赞不绝口。

  “站在观景台上,向下望去,‘中国天眼’就伫立在群山之间,这次有机会亲眼见证,真的太震撼人心了,我仿佛能听到来自百亿光年外的声音。”台湾青年江珮瑄感叹。

  作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不仅是中国科技的一张亮丽名片,更是无数天文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引人入胜的科普方式,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浩瀚的宇宙之中,与国之重器进行了一场亲密的互动,也深刻感受到了中国科技的无限魅力。”21岁的台湾青年彭友说,“这是一场‘新老交替’的观察之旅,让我深刻了解到‘老贵州’的历史和‘新贵州’的巨大变化,也让我们看到时代不断进步,贵州也在不断进步。”

  被誉为“世界桥梁博物馆”的贵州,近年来在桥梁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也成为了台青们热议的话题。来到被誉为“天空之桥”的平塘大桥,台青们俯瞰峡谷的壮丽景色,纷纷感叹贵州桥梁工程的伟大与精妙。

  “贵州是‘后发先至’,世界前一百座高桥,近半数都在贵州。如今在桥旅融合的推动下,打卡世界级大桥也成为贵州文旅新热点。这里的桥梁发展史就是贵州的奋斗史,西南偏僻的山区如今高桥飞架、无数高速公路与高铁连点成片,旧貌换新颜,我们期待未来两岸融合发展,带给我们更多机遇。”台湾媒体人彭基原说。

  网名“台湾幺妹”的台青自媒体博主黄天霓也参加了此行。她自去年开始在自媒体平台上分享自己在贵州的生活片段,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

  “贵州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快速发展的科技实力。我在这里找到了归属感,也希望通过我的镜头,让更多台湾朋友了解贵州、爱上贵州。”黄天霓说。

  黄天霓的故事,成为了台青在贵州生活与奋斗的缩影。即将回台湾探亲访友的她表示,自己将把贵州的所见所闻、特产美食带回台湾,与家人朋友共同分享。“未来我们还会策划创作更多关于贵州和台湾的视频内容,让世界共同见证这片热土的蓬勃发展与无限可能。”黄天霓说。

(责任编辑:宋雅静)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