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芗逸
9月10日,江苏印发的《关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积极盘活存量房源。集成政府奖励、购房补贴、房企优惠等政策,支持各地因城施策扩大房票购买不动产范围”“积极推进城市更新,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采取房票和收购存量住房等用于安置”。
房票主要作为各地在拆迁安置过程中货币补偿和实物安置模式的一种补充形式出现。今年以来,已有超50地推出房票安置政策,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鼓励房票安置。
在消化存量住房的背景下,各地在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过程中积极探索房票安置形式。
在一线城市,对房票安置的尝试已经展开。广州荔湾区、上海金山区分别于今年1月份、8月份发放首张房票,落地房票安置政策。此外,北京市通州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于今年7月份发布《关于对<北京市通州区房票安置实施方案(试行)>征求意见的通知》,对房票管理和使用作出规定。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的直接货币补偿方式,房票安置能够锁定拆迁居民的购房需求在本地释放,同时由于房票可购买的项目也受地方政府限制,也可借此定向去化库存较大的项目,实现消化库存的目的。
除了结合消化存量房产外,还有城市将房票安置与盘活存量土地、优化土地供给相结合。今年5月份,合肥制定房票安置实施方案明确,除政策另行规定以外,全市原则上停止安置房用地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