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正值红薯收获时节,10月9日,走进河南淅川九重镇刘沟村,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破土而出,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一亩地能产7000斤红薯,1斤卖8毛,一年收入5万多元!”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樊天枝喜气洋洋地介绍种植红薯带来的好生活。
“过去的日子可不像现在这样好!”谈及以前的刘沟村,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王焕玲介绍,青壮年外出务工,村内留守的老人、小孩居多,很多土地都荒了,村民收入没有保障。
为什么会想到发展红薯产业?
“马岗的柿子,戴岗的梨,刘沟的红薯吃着不剥皮……”面对笔者的疑惑,王焕玲介绍,“红薯耐旱不耐涝,咱们村多是丘陵地,排水方便,红土地和沙土地种出来的红薯品质好、口感好,人们称赞说刘沟红薯里外都是甜的,吃起来不用剥皮。”2022年,王焕玲和村干部经多方考察并结合本村实情,依托村里种植红薯的传统,决定重点发展红薯产业。“我们这是借‘乡村振兴’的东风为乡亲们干点实事儿。”
“种红薯真能挣钱?”“年纪大了哪有力气种红薯?”“种这么多红薯卖给谁?”……村民们一听说要发展红薯产业,质疑声不断。
“种植红薯周期短,亩产量高,储存方便,经济效益很可观。”村民大会上,王焕玲向大家保证,“大家伙放心种,遇到困难找党员,卖不出去的红薯村里出钱买,绝不让大家亏本!”为了打消村民疑虑,王焕玲和村干部、党员带头种植红薯,同时挨家挨户上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45岁的刘德生,靠驾驶农机一年能收入3万元,听到村里要种红薯,没当回事。
“刘德生有机械,种起来省力,适合带头种植。”王焕玲把刘德生列为“重点对象”,她在刘德生干农活时主动帮忙,闲暇时上门分析红薯种植优势……经过不懈努力,刘德生尝试种植了十余亩红薯。2023年,刘德生的红薯喜获丰收,挣了8万多元。
红薯种植初见成效,王焕玲和村里党员干部趁热打铁发动更多乡亲种红薯。种红薯是“脚力活”,为了给上岁数的村民提供便利,刘沟村成立了红薯种植“党员帮扶队”,帮种、帮管、帮收……为了让红薯卖个好价,村里还成立了红薯发展合作社,回收红薯,为村民兜底。
为了满足红薯产品市场的差异化需求,王焕玲还引入了西瓜红、哈密等品种用作“商品薯”,又通过村集体控股、村干部和村民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五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收购村民种下的“粉红薯”,加工成粉。“把红薯进行细分,能更精确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能让老乡们的红薯实现最大价值。”王焕玲介绍,如今,刘沟村已形成了“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红薯产业发展模式。2023年,共带动600余户村民种植红薯2000余亩,户均增收近1万元。
“路子走对了,村民接受了,最难的第一步算是成功迈出去了。”放眼生机盎然的红薯地,王焕玲喜笑颜开,“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形成红薯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刘沟村红薯产业链条,打响‘刘沟红薯’品牌,让父老乡亲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
目前,淅川县红薯种植面积4万余亩。除红薯产业外,该县还因地制宜发展食用菌4500万袋,中药材10万亩,林果产业23万余亩……依托各村资源优势,打造“一村一品”发展格局,培育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加速拓宽群众增收致富路。(李金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