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6日在陕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陕西省省长 赵刚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的重要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莅临陕西,就我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进一步激发了全省谱写陕西新篇、争做西部示范的磅礴力量。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坚强领导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深化“三个年”活动,持续做强县域支撑、培壮民营经济、扩大对外开放、强化数字赋能,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改革之勇解难题,以创新之举强动能,以攻坚之势求突破,全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地区生产总值35538亿元、增长5.3%,城镇调查失业率5.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93.1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5%。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7方面工作:
(一)综合施策,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以“两重”“两新”政策为牵引,持续放大存量政策和一揽子增量政策叠加效应,建立稳增长责任体系,主要经济指标逐季回升向好。以推进高质量项目稳投资,深化“四个一批”项目管理,发挥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撬动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2%,其中社会资本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8.2%、21.4%。突出“稳控转”狠抓能源工业稳产释能,新增煤矿产能2420万吨,年产38.8亿方的延安气田增产项目全面投产,陕电送皖、陕北至关中第三条输电通道等加快推进,绿电装机规模突破5500万千瓦,原油加工量、天然气产量、发电量分别增长5.9%、9.2%、6.2%,外送电量935亿千瓦时,能源工业增长8%。扎实推进重点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行动,汽车、有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8.1%、16.6%,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圆片产量分别增长57.2%、36.7%,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119.8万辆,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现代服务业规模超过5500亿元,银行存贷款增速分别达7.9%、8%,接待游客、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4%、16.5%,新增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家,乾坤湾、乾陵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施“陕靓焕新”“放心消费在三秦”等促消费活动,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增长36.9%、58%,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8%。
(二)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加快西安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油气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创新西安分中心获批,民机试飞中心揭牌运行,能源、新材料、旱区农业陕西实验室正式组建。秦创原建设取得新成效,21个产业创新聚集区启动建设,新增广翼智能、陕硬航空等科技成果转化企业1196家,招引国能西北创新基地、长城互联西部基地等项目605个、总投资1594亿元。“三项改革”新20条措施落地实施,试点单位突破200家,新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中试基地28家,职务科技成果资产单列管理、先使用后付费等做法上升为国家改革举措。攻克北斗位置追踪、高柔性金属等700项关键技术,47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总数全国第2,高校科研经费增长4.1%。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8家、上市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增长25%、15%,发明专利拥有量、授权量分别增长16.8%、12.5%,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15%。加快传统产业提质升级,钼金属新材料项目实现产业化应用,西安入选国家第一批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试点,铜川、安康获批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试验区。陕煤煤炭分质利用、国能聚乙醇酸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延长石油油气当量突破2000万吨。奕斯伟硅产业基地二期、彩虹G8.5+基板玻璃等项目运行投产,三星闪存芯片扩产项目主体完工,西电智慧产业园建成,宝汉天工业母机、榆鄂宁现代煤化工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增光子芯片、稀有金属材料2个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大型多功能固定翼无人机成功首飞,陕汽氢燃料重卡销量全国第1。5G基站总量12.2万个,新增工业互联网平台10个、数字化典型应用场景30个,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成功举办。新建高标准农田252万亩、改造提升43万亩,粮食产量1352.3万吨、再创历史新高,苹果、食用菌、中药材产量分别增长3.4%、6.8%、13.7%,新增国家级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1家、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含油量66%的油菜品种培育成功。
(三)紧盯重点,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着眼数字经济发展重组省数据和政务服务局,完成金融管理体制改革任务,省直机关后勤集中统一管理迈出实质性步伐,21项“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推进。深化开发区管理制度改革,持续推动用地制度改革,供应工业“标准地”3.2万亩。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深入推进,陕西农业发展集团、陕西国际经贸集团重组运营,省属国企利润总额增长9.9%。实施营商环境“小切口”改革创新试点,开展反不正当竞争专项执法,曝光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24起,通过在线审批平台吸引民间投资项目495个、248亿元,全省民间投资增长6.9%,“五上”企业新增5331家、增长10.8%。落实中国—中亚峰会涉陕成果,峰会秘书处在西安启动运行,哈萨克斯坦西安码头投用,在乌兹别克斯坦、荷兰等13个国家投运海外仓36个,中欧班列货运52.4万标箱、增长21.9%,陕产货值占比超40%。成功举办第14届中美旅游高层对话和上合组织现代农业发展圆桌会议,西安与洛杉矶缔结“中美旅游伙伴城市”,西安国际航线恢复至52条,出入境旅客132.1万人、增长133.3%。丝博会、杨凌农高会成功举办,市场化专业化办会水平不断提升,实际使用内资增长16.9%。开展“投资中国·选择陕西”招商活动230余场,陕粤港澳活动周成效明显,采埃孚汽车零部件、依必安派特研发中心等外资项目签约落地,新设外资企业520家、增长27.5%,全省进出口总值增长12.3%,其中对中亚五国增长48.1%。
(四)强化统筹,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省市县三级国土空间规划发布实施,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建立。细化落实进一步推动西部大开发任务清单,壮大关中“科技+制造”产业规模,加快陕北能源转化步伐,提升陕南“生态+文旅”特色产业层级。加快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建设,一体化推进西安—咸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光伏新能源和工业传感器等一批跨市协同重点产业项目落地、投资超380亿元。西延、西康、西十等5条高铁加快建设,鄠周眉等9条在建高速公路有序推进,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主体完工,西安地铁运营里程超过400公里,古贤水利枢纽和山阳、佛坪抽水蓄能项目开工建设,镇安抽水蓄能电站全面投产。实施城市更新项目1747个,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622个,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96.8%。健全“一县一策”产业培育机制,蒲城、周至、甘泉等10个质效提升突出县获得表彰,生产总值超200亿元县(区)达26个,县域经济增速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503个省级示范村,农村自来水、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达到97.7%和83.1%,富平“五水协同”助力乡村生态振兴模式全国推广,集体经济强村增至12.3%、薄弱村降至3.1%,实施商州国飞无人机、陇县光伏风电配套、南郑智能无人车配送等苏陕协作项目587个,全省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率达到68.6%,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
(五)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秦岭区域生态修复135.2万亩,黄河“几字弯”攻坚战治理沙化土地95.4万亩,完成“三北”工程区营造林207.2万亩,黄河干流陕西段水质全线达Ⅱ类,汉丹江出境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生态保护纵向补偿机制覆盖秦岭、黄河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朱鹮国家保护研究中心落户汉中,延河入选国家美丽河湖优秀案例,黄帝陵等3处古树群纳入全国整体保护工程。专班推进关中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依据环境容量调整产业布局,聚焦减煤降碳启动兴化、渭化等企业搬迁改造,西安、咸阳、渭南空气质量持续向好,全省PM2.5浓度同比改善7.9%,重污染天数同比减少6.4天。土壤重金属污染溯源整治扎实推进。开展能耗超5000吨标准煤重点企业在线监测,参与全国碳市场交易10.8亿元,商洛入选全国首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
(六)办好实事,民生保障可感可及。积极回应群众关切,扎实办好9方面民生实事。实施17条稳就业、8条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城镇新增就业43.4万人。改扩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255个,新增博士硕士授权点106个,陕西警察学院升本招生。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达119个,147项医检结果全省三甲医院互认,每千人医疗床位数7.75张、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建成养老服务设施1.6万个,完成3.7万户家庭适老化改造,新增托位3.2万个。建立省级基本医疗保险调剂金制度,启动工伤保险跨省异地结算。为家庭困难失能老人发放养老服务补贴,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标准。完成“保回迁”项目195个11.7万户。居民小区直供电改造18.3万户,新建公共停车位5.5万个、电动车充电口12.9万个。延安博物馆、绥德革命纪念馆落成开放,建成新型公共文化空间1870个,寨沟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凤堰古梯田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话剧《生命册》、电视剧《人生之路》等5部作品获“五个一工程”奖,陕文投出品的《西北岁月》央视热播。圆满承办巴黎奥运会女篮资格赛、跳水世界杯总决赛、沙滩排球U19世锦赛等赛事,我省体育健儿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取得佳绩。
(七)筑牢底线,风险隐患有效化解。建立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严格落实政府举债融资负面清单,设立债务风险化解基金,推动融资平台分类转型,全省债务结构持续优化。完成“保交楼”项目198个20.1万套、“保交房”项目561个10.3万套,房地产市场企稳向好。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九大行动”,实施煤矿、危化品、城市燃气、涉河桥梁等专项整治,推进高校建筑消防、电动自行车隐患整治等专项行动,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8.6%、12.1%。发挥气象、水利等预警作用,完善暴雨洪涝灾害叫应处置机制,全力开展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有力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访总量和刑事立案量分别下降32.4%和19.9%,平安陕西建设进一步加强。
过去一年,我们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严肃财经纪律,建立过紧日子长效机制,行政复议案件案结事了率达88.3%,政府自身建设得到明显加强。我们切实推进民族、宗教、侨务、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地震、测绘、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和亲切关怀,根本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这是省委坚强领导、科学调度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向中央驻陕单位、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指战员,表示衷心感谢!向支持陕西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牢固,应对外部冲击能力不强;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机制还不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仍需加力;一些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部分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各类风险隐患仍然不少;民生建设还有短板;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政府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一定正视困难,采取强有力措施加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