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省旅游火爆 “异地年味”成春节新风潮

2025-02-05 09: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年初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祖庙景区内,人头攒动。醒狮表演场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佛山黄飞鸿狮队正在进行梅花桩表演,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这是我第一次来佛山,早就听闻醒狮表演,这次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表演融合了武术和舞蹈,还有情节设计,太有趣了,我家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看得津津有味。”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除了醒狮表演,她还逛了广州的西湖花市,参观了陈家祠,夜游了珠江,品尝了地道的广东点心等美食,“这里灯会特别热闹,在过大年的同时,更是对岭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体悟。”

  她直言,这是她第一次在异地过年,去了广州、佛山和清远,旅行一周下来,心满意足。

  与南下避寒的张女士不同,郭女士在年前带着一大家子从北京乘高铁出发去哈尔滨,感受“北国风光”。“这趟行程综合了老人和孩子的需求。”郭女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北京到哈尔滨有高铁,无需舟车劳顿,另一方面,老人能看风景、体验年俗,孩子也有冰雪大世界可以玩,可谓一举两得。

  “老人以前对旅游过年接受不了,认为待在家里团圆才是过年。去年老人被勉强说服去了婺源,今年很早就主动提出想去哪里过年。”郭女士直言,来了之后“很值”,不仅体验了北方春节的热闹,也第一次跟父母一起参与撞“福钟”、观看无人机表演、挂祈愿牌等活动,“很有小时候过年的感觉,现在就觉得时间太短不够用。”

  透过“广州年”“尔滨年”的火爆,记者发现,从“围炉守岁话家常”到“旅行过年看世界”,“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新气象”。

  接受记者采访的游客中,有年轻夫妇尝试在春节前错峰旅游,感受不同地域间风土人情;有人因高价机票改变旅行计划,选择自驾去周边景点出游;也有父母留在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感受当地传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旅游过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放假调休增至8天,群众出游热情更高,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据了解,今年春节文旅部组织开展的“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包括七大板块,27项主题活动。在丰富节日文旅供给方面,将推出惠民演出、非遗体验、文博展览等系列活动。例如,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欢乐冰雪旅游季、“游购乡村”迎春活动。

  南下避寒、北上滑雪,以及一系列深度游、周边游、自驾游……南北居民通过“双向奔赴”,拉动多地消费增长,景区门票售罄,庙会大集人潮涌动成为多地常态。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消费者春节出游意愿空前高涨。1月31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年春节节中盘点数据显示,除夕当天至大年初三,国内景区客流持续上涨,春节假期前4天国内景区客流环比节前上涨超过3倍。

  携程平台数据也表明,相较于去年春节,今年消费者出游意愿空前高涨,国内游、出境游全面开花。其中,家庭游是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特色,而租车、定制游是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占比分别为54%、37%。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记者 向家莹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跨省旅游火爆 “异地年味”成春节新风潮

2025年02月05日 09:25   来源:经济参考报   

  大年初一,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祖庙景区内,人头攒动。醒狮表演场里三层外三层坐满了人,佛山黄飞鸿狮队正在进行梅花桩表演,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喝彩声。

  “这是我第一次来佛山,早就听闻醒狮表演,这次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表演融合了武术和舞蹈,还有情节设计,太有趣了,我家小朋友也特别喜欢,看得津津有味。”来自北京的张女士告诉记者,除了醒狮表演,她还逛了广州的西湖花市,参观了陈家祠,夜游了珠江,品尝了地道的广东点心等美食,“这里灯会特别热闹,在过大年的同时,更是对岭南文化有了更深的体悟。”

  她直言,这是她第一次在异地过年,去了广州、佛山和清远,旅行一周下来,心满意足。

  与南下避寒的张女士不同,郭女士在年前带着一大家子从北京乘高铁出发去哈尔滨,感受“北国风光”。“这趟行程综合了老人和孩子的需求。”郭女士告诉记者,一方面,北京到哈尔滨有高铁,无需舟车劳顿,另一方面,老人能看风景、体验年俗,孩子也有冰雪大世界可以玩,可谓一举两得。

  “老人以前对旅游过年接受不了,认为待在家里团圆才是过年。去年老人被勉强说服去了婺源,今年很早就主动提出想去哪里过年。”郭女士直言,来了之后“很值”,不仅体验了北方春节的热闹,也第一次跟父母一起参与撞“福钟”、观看无人机表演、挂祈愿牌等活动,“很有小时候过年的感觉,现在就觉得时间太短不够用。”

  透过“广州年”“尔滨年”的火爆,记者发现,从“围炉守岁话家常”到“旅行过年看世界”,“年味游”正成为2025春节“新气象”。

  接受记者采访的游客中,有年轻夫妇尝试在春节前错峰旅游,感受不同地域间风土人情;有人因高价机票改变旅行计划,选择自驾去周边景点出游;也有父母留在子女工作的城市过年,感受当地传统文化。

  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司长缪沐阳日前在发布会上表示,旅游过年、过文化年已经成为新的年俗,2025年是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放假调休增至8天,群众出游热情更高,文化旅游等消费需求集中释放。

  据了解,今年春节文旅部组织开展的“欢欢喜喜过大年”2025年春节主题文化和旅游活动包括七大板块,27项主题活动。在丰富节日文旅供给方面,将推出惠民演出、非遗体验、文博展览等系列活动。例如,举办“赏年画 过大年”“古城过大年”“点亮中国灯”蛇年灯会灯彩展示,“赶个年味集”蛇年非遗大集、欢乐冰雪旅游季、“游购乡村”迎春活动。

  南下避寒、北上滑雪,以及一系列深度游、周边游、自驾游……南北居民通过“双向奔赴”,拉动多地消费增长,景区门票售罄,庙会大集人潮涌动成为多地常态。

  多家在线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蛇年春节期间消费者春节出游意愿空前高涨。1月31日,同程旅行发布的2025年春节节中盘点数据显示,除夕当天至大年初三,国内景区客流持续上涨,春节假期前4天国内景区客流环比节前上涨超过3倍。

  携程平台数据也表明,相较于去年春节,今年消费者出游意愿空前高涨,国内游、出境游全面开花。其中,家庭游是春节旅游市场的一大特色,而租车、定制游是家庭出游的热门选择,占比分别为54%、37%。

  凡标注来源为“经济参考报”或“经济参考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稿件,及电子杂志等数字媒体产品,版权均属经济参考报社,未经经济参考报社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刊载、播放。□记者 向家莹 张莫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