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5日 贺海东)

2025-02-07 15:06 来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二〇二五年一月五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长 贺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首府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一)优势产业量质齐升。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伊利奶酪二期建成投产、高端乳清粉智能化工厂开工建设;蒙牛婴幼儿特殊医学营养品项目即将投产;正时农业、现代草业等饲草项目建成运营;国际乳业品牌中心挂牌成立;国际草业大会、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算力规模达到4.4万P,其中智算4.2万P,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内蒙古大数据交易中心、“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等项目建成投用;诚迈信创计算机生产基地投产;农行、建行、交行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主体完工;电信三期、并行科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讯飞星火、移动九天等11个通用大模型训练场顺利落地;开通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合肥两条400G全光省级骨干网,获批自治区首批数字产业园;荣获中国“算力产业”集群先锋、“绿色算力”发展先锋2项荣誉;成功举办2024中国绿色算力大会,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链条推进,双杰一期、赛盛碳化硅一期、鑫华半导体级多晶硅、中锂三期、圣钒四期、万帮交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天皓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二期开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走出示范引领新路子,蒙西托电打捆外送200万千瓦新能源、呼热电新能源消纳等项目建成投用;大唐呼铝电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林格尔新区绿色能源供给示范等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环首府”电网体系加快形成;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正式运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领域创新突破,科拓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溢多利生物酶制剂、金河佑本动物疫苗、长寿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宇生物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中试生产;常盛制药灯塔工厂、双奇药业智能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国际动物疫苗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集聚成势,旭阳30万吨碳基新材料、呼石化年产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30万吨液化气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船特气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即将投产。低空经济开局破题,获批28平方公里低空试飞空域;落地航科院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建成北斗高分应用产业园、低空装备智造区等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通过近几年的接续努力,“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相互耦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具有首府特色的优势产业积厚成势。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落地品牌首店、旗舰店32家,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建成惠民菜店60家,打造水岸漫街、宽巷子、转角巷等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全面铺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成功承办第十届“博博会”,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2家,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恼包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马鬃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演唱会。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伊顺、圆通等项目正式投用,成功开通“天津港—呼和浩特”区港联动班列,累计到发集装箱520个,更加通达便利的物流体系支撑首府全面进入“包邮时代”。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连续两年获评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2亿元,政金企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授信近1800亿元,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6.5亿元,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三)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取得10项全球领先成果并全部产业化,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审核,动物疫苗创新中心挂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新华三中央实验室、华为内蒙古区域总部等一批市场化研发机构实体化运行。一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个点位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技术进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与167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新建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科技领军企业12家。通过创新平台落地转化成果突破100项,新注册科技型企业1704家。启动运营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获批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强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行动,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网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新登记经营主体7.8万户,增长8.9%;获评2024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新增资产收益4.5亿元,营业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外开放激发更大活力,首发TIR国际卡车班列、全区JSQ商品汽车班列,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20列、同比增长140%;开通航线211条、通航城市93个,旅客吞吐量超1300万人次;“呼和浩特—莫斯科”货运航线开通,白塔航空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全面推开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协作,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与北京海淀区开展“两小时创新圈”合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事项达到337项。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1 2 3 4 下一页  
中国经济新亮点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呼和浩特市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1月5日 贺海东)

2025年02月07日 15:06   来源: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二〇二五年一月五日在呼和浩特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市长 贺海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各位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抓国家、自治区支持呼和浩特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聚焦打造“首善之地”,全面落实“六个工程”,推动经济稳中有进。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14%以上,主要指标增速在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方阵,首府发展能级持续提升。

  (一)优势产业量质齐升。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提质升级,伊利奶酪二期建成投产、高端乳清粉智能化工厂开工建设;蒙牛婴幼儿特殊医学营养品项目即将投产;正时农业、现代草业等饲草项目建成运营;国际乳业品牌中心挂牌成立;国际草业大会、国际乳业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实现跨越式发展,算力规模达到4.4万P,其中智算4.2万P,位居全国前列;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华为云和林格尔数据中心、内蒙古大数据交易中心、“P4”级数据应用实验室等项目建成投用;诚迈信创计算机生产基地投产;农行、建行、交行等一批数据中心项目主体完工;电信三期、并行科技二期等项目开工建设;讯飞星火、移动九天等11个通用大模型训练场顺利落地;开通呼和浩特—北京、呼和浩特—合肥两条400G全光省级骨干网,获批自治区首批数字产业园;荣获中国“算力产业”集群先锋、“绿色算力”发展先锋2项荣誉;成功举办2024中国绿色算力大会,被授予“中国云谷”称号。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链条推进,双杰一期、赛盛碳化硅一期、鑫华半导体级多晶硅、中锂三期、圣钒四期、万帮交通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成投产;天皓60万吨高性能玻璃纤维二期开工建设。清洁能源产业集群走出示范引领新路子,蒙西托电打捆外送200万千瓦新能源、呼热电新能源消纳等项目建成投用;大唐呼铝电可再生能源替代、和林格尔新区绿色能源供给示范等项目开工建设;500千伏“环首府”电网体系加快形成;绿电绿证交易服务机构正式运营。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多领域创新突破,科拓动植物微生态制剂生产基地、溢多利生物酶制剂、金河佑本动物疫苗、长寿药业等项目建成投产;金宇生物mRNA疫苗及核酸药物智能化制造项目中试生产;常盛制药灯塔工厂、双奇药业智能制造产业园主体完工;国际动物疫苗创新大会成功举办。现代化工产业集群集聚成势,旭阳30万吨碳基新材料、呼石化年产5万吨丙烷脱氢、蒙联30万吨液化气扩能等项目建成投产;中船特气高纯电子气体项目即将投产。低空经济开局破题,获批28平方公里低空试飞空域;落地航科院内蒙古低空经济研究院,建成北斗高分应用产业园、低空装备智造区等项目;成为全国首批北斗规模应用试点城市。通过近几年的接续努力,“六大产业集群”链式发展、相互耦合,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比重突破90%,具有首府特色的优势产业积厚成势。

  (二)现代服务业集聚升级。多元化消费场景不断丰富,落地品牌首店、旗舰店32家,提升“一刻钟便民生活圈”10个,建成惠民菜店60家,打造水岸漫街、宽巷子、转角巷等一批特色餐饮集聚街区,中山西路商业区获评自治区“特色商业集聚区”。“一廊两轴五带”文旅发展布局全面铺开,老牛湾黄河大峡谷成功创建5A级景区。成功承办第十届“博博会”,成立文物考古研究所,创建国家一级博物馆3家、二级博物馆2家,建成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北疆印象文化艺术中心。恼包村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马鬃山滑雪场获评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举办8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演唱会。全年接待游客超过5500万人次。首批商贸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建成运营,伊顺、圆通等项目正式投用,成功开通“天津港—呼和浩特”区港联动班列,累计到发集装箱520个,更加通达便利的物流体系支撑首府全面进入“包邮时代”。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连续两年获评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超过22亿元,政金企对接活动推动银行授信近1800亿元,内蒙古青城乳业交易中心累计交易额达6.5亿元,首府的影响力、带动力不断提升。

  (三)创新动力更加强劲。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取得10项全球领先成果并全部产业化,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方案通过科技部审核,动物疫苗创新中心挂牌“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分中心”,工业软件产业创新中心、新华三中央实验室、华为内蒙古区域总部等一批市场化研发机构实体化运行。一项成果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两个点位承担了国家科技项目,两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技术进入自治区科技“突围”工程。与167家高校院所开展合作,新建院士和专家工作站13个,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18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2家、科技领军企业12家。通过创新平台落地转化成果突破100项,新注册科技型企业1704家。启动运营全国首家草产业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获批设立全区首个知识产权法庭。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强动力,实施优化营商环境“4.0”行动,企业开办实现全流程网办;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由1296项精简到405项,进入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城市行列;新登记经营主体7.8万户,增长8.9%;获评2024年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城市、2024年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新增资产收益4.5亿元,营业收入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对外开放激发更大活力,首发TIR国际卡车班列、全区JSQ商品汽车班列,发运中欧中亚班列120列、同比增长140%;开通航线211条、通航城市93个,旅客吞吐量超1300万人次;“呼和浩特—莫斯科”货运航线开通,白塔航空口岸进境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投入使用;全面推开与阿拉山口、霍尔果斯陆路口岸协作,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荣获国际友好城市杰出贡献奖。与北京海淀区开展“两小时创新圈”合作,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正式落户。“呼包鄂乌”四城通办事项达到337项。

(责任编辑:秦宇雯)

共(4)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末 页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