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2025年1月8日在巴彦淖尔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
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代市长 张鸿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一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考察带来的巨大政治关怀和宝贵发展机遇,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全力办好两件大事、落细落实“六个工程”、努力建设“五高五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实现新突破。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沉着应变、综合施策,把各方面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力量持续积蓄。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6%,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6%和8%左右。重大项目投资完成456.7亿元,增长11.9%。预计引进区外到位资金260亿元、增长33%,实际使用外资3亿元、增长54.4%,各项经济指标持续上扬。
“六个工程”成果丰硕。政策落地工程收获满满,争取各类资金287.6亿元,策划开工重大项目100个。超额完成风光治沙工程年度任务,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390.6万亩、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81%。国家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和21个城镇供热温暖工程项目全面完工。19.45万户经营主体全部建立信用档案,12项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指标全区名列前茅。实施科技“突围”攻关项目10项,财政科技支出增长20.6%,新增高新技术企业9家,培育新品种21个,华蒙肉羊和玉米水肥协同减膜增效技术及装备入选中国农业农村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积极融入自贸区创建,全国首创AGV无人驾驶运输通道全线贯通,口岸过货量突破4000万吨、占全区1/3;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40亿元、占全区近1/4,稳居全区第一。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农牧业提质增效,粮食产量达到58.7亿斤,小麦、玉米、向日葵、马铃薯刷新全区单产纪录,肉奶产量分别增长7.6%、16.4%。建设高标准农田136.5万亩,治理盐碱地12.2万亩,承办全国农田建设现场会,典型经验做法向全国展示推广。“天赋河套”品牌带动力持续彰显,600余种优质农产品借助京蒙协作平台“出塞进京”,价值70亿元的农产品远销海外。工业经济稳中提质,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5户,联邦制药氨苄西林、西部铜材电解铜、晶澳光伏组件等项目建成投产。巴彦油田原油年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首条可掺氢包临高压长输管道竣工投用。开工建设新能源项目1033.8万千瓦,苏计沙地光伏治沙基地加快建设,乌兰布和沙漠东北部新能源大基地初具规模。清洁能源、装备制造、新型冶金化工、生物医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4%、23%、12%、6%。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两新”政策显效发力,完成设备更新7.9亿元,以旧换新拉动消费11.9亿元。“渡·阴山”入选全国十大自驾旅游线路,接待国内游客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96.6%和91.9%,增速居全区首位。
深化改革成效明显。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领域126项重点改革有序推进。123项高频事项办理流程精简优化,便民服务“一码通”上线推广,22个“一件事”办理效率提高67%,政务服务全程网办率达97%。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13.4亿元,新设市场主体3.4万户。深化国企改革“突围”行动,优化重组5家市属国企,通过自己干、合伙干、入股干,业务拓展至13个省区,预计营业总收入达到44.1亿元、增长61.5%,利润总额实现2.66亿元、增长4倍,2000万元经营性收入用于支持公益事业和民生保障。五原县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案例成为全国典型。杭锦后旗“河套灌区创新盐碱地改良利用模式”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县域案例。
绿色家底日益厚实。黄河“几字弯”攻坚战走深走实,6个全国示范林场加快建设,“磴口模式”治沙群体荣获自治区“北疆楷模”称号,承办全国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专题座谈会。乌梁素海湖区水质保持整体Ⅴ类局部Ⅳ类,水生植物资源化综合处理项目入选国家第二批山水工程典型案例。“十四五”河套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盟市间水权转让二期工程主体完工,新建水肥一体化101万亩,新增节水能力1.46亿立方米,承办全国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现场会。探索“3个模式、10种办法”破解草原过牧问题,全市草原基本实现草畜平衡。环境空气质量连续7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化肥、农药亩均用量持续下降。
民生保障更加有力。70%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30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利用衔接资金4.55亿元实施产业化项目226个,脱贫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发放救助补助资金6.83亿元,惠及低保、特困、孤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20万人次。获批国家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入选国家救助管理区域性中心试点。24670套保交楼全部交付,改造老旧小区98个。高铁巴彦淖尔站建成投运,G0616甘其毛都至海流图段、横贯河套腹地的海望路全线通车,新建农村牧区公路611公里,公路投资居全区首位。巴彦淖尔职业技术学院获批筹建,建成中小学幼儿园4所、新增学位4020个,1名教师荣获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称号。北京中医医院内蒙古医院落成开诊,13家医院与阜外、安贞等30余家医院建立合作关系,群众看病就医更加方便。《好大一棵树》、《乌梁素海》等原创作品接连亮相,摄影书画展、非遗岩刻展、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异彩纷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1个集体和2名个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乌拉特中旗“金石交”民族团结创业模式被国家民委作为典型宣传推广,“六句话的事实和道理”浸润人心,各族群众发自内心地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国防动员、预备役建设、双拥共建持续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信访维稳形势总体平稳,宗教和顺、社会和谐、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进一步巩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自身建设全面加强。持续加强理论武装,贯通开展政府系统党纪学习教育、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一体推进改错、改机制、改布局、改作风,深化拓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五大行动”成效,有效纠治“三多三少三慢”、“慢粗虚”等问题,如期完成各类督察检查审计反馈问题整改。“八五”普法深入实施,“五经普”取得阶段性成果。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持过紧日子,市本级非重点、非刚性支出压减2.9亿元,综合压减率5%。办复人大代表建议142件、政协委员提案205件。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文联、残联、科协、红十字会等组织都有新气象,统计调查、外事侨务、地震气象、贸促供销等事业都有新进步。
各位代表,困难中的成绩来之不易,压力下的收获弥足珍贵。一年来,我们争取到国家试点项目28个、举办国家级会议13场、获得国家级荣誉142项,极大地提振了干部群众推动发展的信心和干劲。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巴彦淖尔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奋进之路无坦途,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一是经济总量小,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不足、优质不优价,工业链条短、附加值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充分,发展的质量、结构、效益还需优化提升。二是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项目少,产业项目少,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科技助力产业发展的能力不强。三是过境资源落地加工、转化增值不够,“酒肉穿肠过”的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公共服务与群众期待还有差距,人口和消费外流的趋势仍较为明显。五是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不高,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还需改善。六是政府系统一些干部精算意识不够,争先创优劲头不足,运用市场化手段、工业化思维谋划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我们将直面矛盾、正视差距,尽心竭力改进政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