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李思瑾)2月11日,记者从“贵州民政这五年”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五年来,贵州省标准化处理“大洋怪重”不规范存量地名6860余条。
据了解,“大”指专名或通名的含义远远超出地理实体实际地域、地位、规模、功能等特征的地名;“洋”指包含外国人名、外国地名,或用外语词命名的地名;“怪”指怪异难懂的地名,包括用字不规范、含义怪诞离奇、低级庸俗、带有浓重封建色彩的地名;“重”指重名同音的地名,即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多个地名重名或同音。
贵州省不仅建立健全省、市、县三级地名管理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还开展“乡村著名行动”,累计命名乡村“无名路”1636条,设置乡村地名醒目标志28606块,增补完善乡村地名信息84954条,采集乡村地名上线互联网地图11.7万条,正安县获评为全国24个首批“乡村著名行动”推广典型经验之一。
贵州省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实施县级行政区划调整2个、县以下行政区划调整149个,率先在全国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设立街道工作,在城镇集中安置人口1万人以上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设置60个街道。
目前,贵州省地名信息系统初步建成,录入发布地名信息52万余条、地名标志以及界线界桩数据2万余条,实现数字地名一张图;完善更新贵州地名数据48.25万条,大幅提高入库数据的现势性和精准度。
编纂出版的《贵州省红色地名故事》《贵州省志·地名志》《贵州省标准地名图集》《贵州省标准地名录》《贵州省行政区划简册》等地名图书,绘制市(州)城区地名图,县(市、区、特区)地名详图,收录地名词条30余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