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3日在大理白族自治州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州长陈真永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州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全州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大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和州委领导下,锚定“3815”战略发展目标,聚焦高质量发展,全力打好“八大攻坚战”,交出了一份殊为不易的答卷!
过去一年,我们破困突围、创优提质,经济发展稳中向好。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工作,2023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修订为1943.3亿元,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可比增长2.5%、现价增长3.5%,经济总量首次突破2000亿元、达2010.9亿元,“十四五”以来年均增长7.8%(现价);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7亿元、增长4.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90.1亿元、增长7.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6%。大理发展的底子更实、底气更足!
过去一年,我们主动出击、化解风险,发展动能破局启新。防风化债有力有效,盘活资源资产15.4亿元,新增7户纳税千万元以上企业。完成保交楼、保交房和烂尾楼处置年度任务。海东发展实现破冰破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加快扩容提质,下和安置小区、思睿天地等后续处置项目有序推进。大理前进的负担更轻、后劲更强!
过去一年,我们大抓招商、大抓主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贝特瑞新材料、中信戴卡、华晟新能源等全球知名企业快速落地,佳沃、科思达、维先等现代化蓝莓种植全球头部企业开花结果。全州经营主体总量达42.7万户,新增“四上企业”289户,10户企业进入全省制造业企业100强。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提升至46.3%。新能源电池、硅光伏、绿色铝产业“新三样”增加值分别增长142%、168%、33%。大理产业发展的支撑更好、潜力更大!
过去一年,我们聚焦旅居、持续引流,全域旅游风生水起。“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大理场景持续丰富,“在大理爱上生活”“中国最佳爱情表白地”等旅游IP传播力指数保持全省第1、全国前列,大理市位居2024年全国百强旅游县市第1。旅游市场火热长红,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1亿人次、增长15.5%,旅游总花费1716.6亿元、增长7%,均创历史新高。大理全域旅游的品牌更亮、人气更旺!
过去一年,我们惠民便民、加大投入,民生项目结出硕果。大理站站房拆除重建工程提前投用,成为大理又一个地标建筑,大理站年旅客吞吐量超200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大理机场年旅客吞吐量达32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突破1万吨,均创历史新高。滇西医疗中心即将开诊,州医院医疗核心区即将投用。大理人民的获得感更加充实、幸福感更加真实!
一年来,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动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建链集群聚能发展。工业发展支撑强劲,其亚金属、溢鑫铝业、大理华晟满产运营,鸿新二期、大理戴卡、上海药业大理中药饮片项目建成投产,帝亚吉欧威士忌酒厂及游客体验中心建成运营,埃克森、大理大钢等项目有序推进。祥云经开区智慧园区(试点)建设项目投入运行,鹤庆、宾川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弥渡沪滇数字健康产业园进展顺利。文化旅游量质齐升,澜湄合作马拉松、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大会、大理美好生活季精彩纷呈,大理路极、喜洲小火车、烟火海东等新业态项目火爆出圈,酒店与民宿规范发展试点取得成效,艾迪逊、洲际、康莱德、君悦等高品质酒店加快建设,洱源凤羽大地艺术谷、漾濞阿尼么村等“艺术家第二居所”深受欢迎,新增国家4A级景区3个。设施农业效益显著,宏福樱桃番茄、自然之星有机蔬菜种植等项目成效喜人,春沐源被认定为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粮食播种面积453万亩、总产173万吨。收购烟叶142.8万担,烟草产业税达68.5亿元。
(二)投资消费稳步复苏。储备录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项目862个、总投资2624亿元,投资额度排全省第1。向上争取全口径资金支持174.77亿元,排全省第3,创历史新高。大南、宾鹤、宾南高速(浑水海枢纽立交至苴力立交段)建成通车,云兰、云永、永昌高速和大攀铁路引入大理枢纽工程进展顺利,桃源水库等重点水源工程加快推进。28个光伏项目全容量并网投产,新能源装机突破70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突破2000万千瓦,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3.8亿元。消费品以旧换新深入推进,带动销售16.8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商品房销售面积88.7万平方米。全州存贷款余额2548.5亿元、2400.8亿元,分别增长8.7%、5.3%,总量和增幅均排全省前列。市场化招商成效明显,引进州外产业招商到位资金1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98万美元。
(三)生态质量持续提升。洱海“三区”管控细则落地实施,农业面源污染、城乡污水收集处理等控源截污工作成效明显,内源污染治理工作有效实施,洱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洱海水质保持优良水平,洱海保护治理入选国家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典型案例。大理市获全省首个国际湿地城市认证提名。成功申报全国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项目。苍山森林防火通道南段建成投用。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林长制持续深化。大理经开区、祥云经开区列入全省零碳园区创建名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推进。
(四)绿美城乡品质焕新。完成302家单位拆墙透绿,拆墙透绿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建成口袋公园379个。大理市城市园林绿化初见成效。鹤庆、永平获云南绿美城市奖补,19个单位(小区)进入省级绿美社区奖补名单,11个绿美交通项目获省级绿美标杆典型奖补。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39个、保障性租赁住房4640套,祥云、剑川获评全省老旧小区改造升级优秀典型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成12个省级绿美乡镇、16个省级绿美村庄。改建农村卫生户厕2.06万座,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8.9%,提前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
(五)改革开放迸发活力。改革完善乡镇(街道)机构设置和管理体制,完成权责清单动态调整工作,推动基层减负增效。“高效办成一件事”“跨省通办”全面推进,企业开办耗时压缩至半个工作日。工业项目“标准地”改革实现“零的突破”。全州研发投入达16.4亿元,增长71.1%、增幅排全省第1。大理州被纳入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停留范围。大理机场口岸临时开放获批,首条国际航线开通。大理经开区跨境电商产业园及监管场所正式启用并实现首批货物通关,率先在全省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一站式服务中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9亿元。
(六)民生建设可感可及。75.4%的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城镇新增就业2.9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8万人。全州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且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定点帮扶、沪滇协作成效明显。社会保险持续扩面提质,全州居民医保基金运行评价排全国第3。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稳步推进,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7.2%。高考一本上线率、600分以上人数持续提升。民办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有序发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健康县城建设取得实效。建成农村“一老一小”幸福小院等服务设施765个,新建规范化儿童之家144个,完成182所山区学校太阳能配建和浴室提升改造项目,7个县级残疾人托养中心建成投用,老有颐养、幼有善养、残有所扶有了更好依托。
(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基层“三保”底线兜牢兜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持续高质量发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州、县(市)应急广播体系全面建成。各类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深入推进,信访问题源头治理切实加强。“八五”普法有效开展,法治政府建设取得实效。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
国防动员、退役军人事务、外事侨务、住房公积金、地方志、气象水文等工作取得新进展。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文联、红十字、残联、社科联、慈善等各项事业展现新作为。
一年来,我们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推动政府各项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行。我们诚恳接受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办复人大代表建议370件、政协提案289件。我们持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全力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
各位代表!大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牵挂的地方。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亲临大理,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十年来,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洱海水质连续多年保持优良水平,美丽大理的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各族群众心向党、苍洱处处石榴红,大理州先后两次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走好新时代对外开放之路,大理正从封闭内陆蜕变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前沿。
回顾奋斗历程,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大理工作的每一点进步、白州大地的每一处变化,都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殷殷教诲。成绩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州委团结带领全州人民埋头苦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社会各界人士和驻大理部队官兵、消防救援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事非经过不知难!虽然我们付出了艰辛努力,但困难超出了我们的想象,挑战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当前,全州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发展被动落后的局面尚未改变,各项指标离预期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新动能支撑还较弱,产业发力见效仍需时间,投资处于低位,消费持续低迷,房地产复苏艰难;洱海水质稳定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本底局部脆弱问题仍然存在;社会风险隐患还较多,基层“三保”困难较大,债务负担沉重;民生发展还有不少短板,公共服务欠账较多;政府干部队伍执行力、攻坚力有待提升,营商环境仍需改善优化。对此,我们将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找准差距、缩小差距,决不辜负全州人民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