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9日 王强)

2025-02-12 16:55 来源: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拉萨市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2月29日 王强)

2025年02月12日 16:55   来源:拉萨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29日在拉萨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拉萨市市长 王强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4年工作回顾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绘就改革宏图、再启时代新篇,对口援藏30年硕果累累、激扬斗志。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运筹帷幄谋全局、握指成拳聚合力、扬帆破浪开新篇,“五条原则”指导实践、引领发展,“四大战略”纵深推进、见行见效,“九大产业”科学布局、叠加发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拉萨正阔步前行。

  一年来,面对有效需求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大环境带来的外部压力,面对经济动能换挡、矛盾风险交织等内部困难,在市委的全面领导下,我们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坚持“三个赋予一个有利于”总要求,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精准施策、靶向发力,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市经济回升向好、质效同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各族群众生活质量稳步提升。

  ——经济大盘稳中向好。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承压前行、逆势而上,全力拼经济、强建设、促消费,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亿元、增长6.6%。审时度势出台促经济惠民生助企业“8条政策”,预计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2%,新增市场主体3万户,就业再创新高,实现惠民生与扩内需双向发力、双效俱优。

  ——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境综合大整治战略走深走实、常态长效,市政设施从地下路基、管网,到路面、井盖,再到路灯、护栏、绿化等实现“换羽新生”,城市水系演绎美妙滨水空间,口袋公园、沿路花坛呈现城市“方寸之美”。革命性终结农牧区千百年来人畜混居的历史,建成国家级美丽乡村10个、自治区级美丽宜居村庄100个。

  ——特色产业势头强劲。全域旅游配套大发展战略全面铺开、全局推进,“雪域古城 圣地拉萨”城市名片更加响亮。“九大产业”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五类业态发展区”齐头并进,特色优势产业快速集聚集约集群发展。预计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6%,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272亿元,进出口总额63.46亿元、增长15%。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全力承接落实好自治区21项民生实事,用心用情用力办好市本级16项民生实事。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战略从细微处破局、从根本处用力。社会稳定风险大化解战略精耕细作、化早化小。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基本民生保障扎实有力。预计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125元、27511元,分别增长6%、10%。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具体工作:

  (一)围绕生态立市,擦亮幸福底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纵深推进生态宜居、美丽拉萨建设。推进中心城区水系生态治理工程,建成两岛内河生态廊道、尼卓苑活水林卡等城市水系项目,高标准艰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艰难细致完成药王山环境整治搬迁。拉萨南北山绿化新增营造林17.72万亩,38个造林片区苗木成活率达到92%以上,作为优秀典型案例被多个国家部委引用;完成庭院绿化133余万平方米,新增城市绿化180余万平方米,“绿满城”逐渐显现。扎实做好第二轮中央和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转办及反馈问题整改。新创“无废细胞”49个,实施建筑垃圾资源化项目3个,完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建设,农村污水治理率达到51.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国168个重点城市前列。

  (二)围绕文化兴市,厚植人文底蕴。深入实施“五大工程”,落细落实“五个一批”举措,新创改编文艺作品214个,创作《天路人》舞台剧,推出《拉萨的歌》系列曲目,制作完成“拉萨礼物”,四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达到127家,文创园区获评第五批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九进”工程,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首次举办拉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暨纳木措开湖日系列活动,加入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半程马拉松、喜马拉雅音乐季等文旅体融合发展品牌美誉度、影响力持续扩大,全线打造“318”数字化自驾游,热播剧《日光之城》展现新时代拉萨城市魅力,文旅发展“三环八圈”新格局逐步形成,预计接待旅游总人数和实现旅游总花费分别增长15%、14%。

  (三)围绕产业强市,激发发展活力。聚焦“九大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具有拉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有效投资稳定增长,56个重点项目加快建设,S5线拉萨至泽当快速公路、帕古水库等项目建成投用。工业经济绿色转型,全区首条年产50万吨矿山充填新型胶结材料生产线等项目竣工投产,新增工业企业21家、规上工业企业7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建成全区首个科技小院,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突破450万千瓦。数字经济集群发展,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拉萨分会场活动,规上数字经济类企业达到29家,预计完成数字经济增加值90亿元。农牧产业稳产增效,新建高标准农田2.4万亩,打造“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基地2.73万亩,粮食和蔬菜产量预计分别达到17.3万吨、27.7万吨,农产品“三品一标”和名特优新农产品达到74个,农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40亿元、增长8.1%,林周县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青稞)标准化生产基地。服务产业提质发展,打造城投智能化综合型物流园区,建成堆龙德庆区物流集散中心,新增金融、类金融企业29家,“格桑花行动”新增后备库企业占全区比重达到74%。外贸产业扩容发展,出台外贸提质增效15条措施,建成全区首个海外仓,成功申报综合保税区为一般纳税人资格,新增外贸企业60家,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突破20亿元、增长32.24%。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健全线上、线下双向协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体系,精准消除返贫风险396户1580人。抵边搬迁顺利完成,支边工作有力有序。实现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城镇新增就业1.39万人,农牧民转移就业8.96万人、增收10.4亿元。创新开展教育援藏“集团化访学”,打造盟校(园)共同体13个,对全市各级教师开展业务统考。市人民医院医疗水平进一步提升,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智慧医疗信息平台加快建设,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至115元。建立“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全区首个养老服务质量指导中心投入使用,启动全国基本养老服务综合平台试点。扎实推进并完成80%以上保交房硬指标,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四)围绕依法治市,提升治理水平。坚持把法治政府建设作为根本遵循,出台政府规章9件,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法规议案8件,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128件,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顺利完成市县两级机构改革,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全面优化。完善市、区(县)、乡镇(街道)三级权责体系,开展22个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编制试点工作,坚定推进城市管理“三下沉”。制定规范和加强招标投标领域工作规定、工程建设投资项目联审联批工作运行机制和办事指南,完成全区首例招投标“评定分离”试点,清理工程领域历史遗留问题42项,依法侦办围标串标案6起、逮捕7人。出台城市精细化管理标准,健全完善城市管理体系。深入推进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试点,流转土地6.36万亩,交易土地3.2万亩,农牧区资源要素潜能激活释放。首次召开全市国资国企大会,完成布达拉文旅集团、政投代建公司整合重组,清理僵尸企业43家,清退冗员658人,国企全面瘦身健体、轻装上阵。落实“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纵深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一窗一线”改革,推行告知承诺、容缺受理,率先在全区试点推动“个转企”登记改革,取消基层组织出具证明62项。

  (五)围绕稳定安市,夯实安全基石。坚持底线思维、极限思维,时刻绷紧反分裂斗争这根弦,毫不松懈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常态化推进扫黑除恶,新增449个“雪亮工程”视频点位,补齐3000余处监控盲点,织密织牢社会安全防护网。强化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监管,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城镇燃气、电动车、食品药品等专项整治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73.91%、75%,有效应对尼木县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妥善做好墨竹工卡县频发地震社会救助和心理疏导。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布谷响铃”“一呼百应”等创新经验被国家级多家媒体宣传推广。践行“四下基层”,深入排查化解信访领域矛盾纠纷,化解“双拖欠”疑难问题712件,依法化解国家转交办重点信访事项26件。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大力支持国防建设,建立常态化军地联席机制,全面落实军地互办事项32件,密切与沿边口岸城市协同联动,全力支持边境地区建设,推动强边固边、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人才“育、引、用、留”四大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深入推进北京、江苏对口支援和“组团式”援藏,进一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智力援助力度,精心开展对口援藏30周年系列活动,受援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全面从严治党,严控一般性支出、严格“三公”经费管理,用政府的“紧日子”换取老百姓的“好日子”。主动接受人大依法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7件、政协委员提案120件。进一步改进作风、狠抓落实,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政府系统综合性会议下降27.5%、文件下降44%,政府效能明显提升。

  各位代表!一年来,我们围绕当好“七个排头兵”,在改革上走在前、作表率,在发展上“挑大梁”“唱主角”,在稳定上防风险、护大局,扛起了首府责任、展现了首府担当,荣获全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等多项国家级荣誉,成功入选国际“自然城市”、全国“双千兆”示范城市、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等国家级建设示范点。这些成绩,是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关心关怀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北京、江苏两省市无私援助的结果,也是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拼出来、干出来的结果,每一分成绩都弥足珍贵!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广大离退休干部职工,向驻市各区(中)直单位,向驻市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北京、江苏对口援藏省市,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拉萨改革发展稳定事业的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自身发展阶段所限,仍存在产业带动力不足、项目拉动力不足、环境竞争力不足、创新源动力不足、风险防范力不足、依法执行力不足等问题短板。我们要直面问题和挑战,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

(责任编辑:秦宇雯)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