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2月20日电(记者于也童 刘艺淳)《哪吒之魔童闹海》登顶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后,沈阳黑魔方动漫科技有限公司的微信工作群“陈塘关战队”瞬间沸腾。谈及参与这部电影的制作过程,公司总经理高诗淼颇有感触,“逐帧打磨才能成就视觉盛宴。”
“饺子导演要求‘帧帧如壁纸’,藤蔓缠绕、盘龙的形态要做到每一帧都好看,一旦某个画面需要改动,前后关系都要调整。”高诗淼说,“元神觉醒”等情节、约1分钟的镜头制作,是他们用3个月“磕”出来的。
《哪吒之魔童闹海》精致画面的背后,是全国近140家动画公司、4000多名动画人的全力托举,其中超百个镜头出自辽宁沈阳的动漫公司之手。记者近日对沈阳两家参与制作的公司进行了探访。
凭借在大场面群集动画镜头的专业积累,“95后”动画人李東昇代表沈阳汝乔影视动漫有限公司首批入驻该项目。
无数海妖喷涌而出、扑向定海神针——这是李東昇团队承接的画面任务。即便团队成员曾参与过《大圣归来》《三体》等多部动画影片的制作,李東昇还是感受到不小的压力。“海妖喷涌不能停的效果需要逐帧打磨,电脑经常‘卡死’。”
通过搭建简易场景,再导入实体海妖模型,李東昇和团队成员让上百只海妖“活”了起来。
虽然有些镜头改了上百遍、细节再熟悉不过,但当他第一次在影院完整看完影片时仍觉震撼。“它是中国动漫的一个里程碑,也是沈阳动漫产业的另一个起点。”李東昇说。
汝乔、黑魔方等动漫公司都成长于沈阳动漫产业大本营——位于沈河区奉天街的万泓数字科创孵化基地。在这里,十余家动漫企业正茁壮成长,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也坐落于此。
沈阳市动漫产业协会会长、万泓文化发展控股(辽宁)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喆说,协会于2023年4月成立,动漫企业成员单位已有150家。
从行业定位来看,沈阳动漫产业主要承担代工和后期制作,对于原创项目的开发较少。吴喆拿出以篮球文化为主题的漫画,向记者介绍道,“沈阳有很多可开发的动漫资源,但对原创本土IP的孵化仍在探索阶段。”
在吴喆看来,这种转型有赖于动漫人才的持续供给。“我们需要持续推动产学研一体化,让动画专业毕业生和业内项目精准对接,为跨行业、跨领域发展的未来动画人才提供学习平台。”
如今,万泓数字科创孵化基地正扮演着这一角色。记者了解到,辽宁传媒学院和万泓数字科创孵化基地等平台正开展积极对接,学校还通过校企合作承接区直机关的影视订单,让学生熟悉行业的运作流程与质量标准。
回想自己刚步入动画专业时,李東昇觉得很迷茫。在辽宁传媒学院的学习,逐渐让他找到方向,2015年《大圣归来》的成功让他觉得选择动漫行业“赌对了”!在他看来,校企合作项目让学生更熟悉行业的运作流程,面对大项目时能更好“上手”。
“哪吒之‘火’给了沈阳动漫人信心。”吴喆说,“我们将深耕传统文化IP的现代化表达,打造具有沈阳特色的国漫新名片,为中国动漫产业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