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资金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2025-03-13 07: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李亭 郭方达)破局科创“幼苗”成长之困、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壮大、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生态……作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使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产业链,一颗颗科创“金种子”在金融活水灌溉下,不断拔节生长。

  呵护科创“金种子”

  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忙着开发新型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场景。“虚拟电厂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转型、优化电力资源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负责人、天津迪比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刚介绍说。

  作为校企合作成果,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成立不到2年,已经产出了大批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个场景下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的商业化落地,却面临业务结算困难、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不久前举办的“天开园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揭牌活动仪式”上,天津银行提供了解决方案:双方签署金融服务协议,天津银行以“智慧商务通”支付服务为切入点,围绕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深化“金融+科创”融合发展,推动企业“知产”变“资产”。

  记者了解到,自天开园成立以来,天津银行用好用活自身特色产品,为入驻企业提供支付结算、授信融资等多种金融支持,已累计为入园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4亿元。

  这是天津金融活水滋养科创“金种子”的缩影。作为天津科创高地,天开园自挂牌以来,已吸引聚集350多家科技服务及金融服务机构、40多只创投基金。目前,天开园注册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超11亿元,获得贷款近10亿元。

  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天津全市设立科技金融特色专营机构60余家,推出“人才贷”“科创积分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超100项;科创园区主办行等专项机制带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235.3亿元,发放贷款189.3亿元,惠及首贷户395户、征信白户143户。

  融入重点产业链

  走进天津中冠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对胶管样品进行极端环境测试。“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胶管具有极强高低温环境适应性,最高温可适应150摄氏度,最低温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星秋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一根看似普通的车用胶管,也离不开自主创新。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邮储银行天津分行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中冠汽车处在技术升级的关口,但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该行通过专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科创贷”,为企业授信500万元,有效满足了企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的资金需求。

  这已是邮储银行天津分行与中冠汽车的“二次牵手”。早在2020年,中冠汽车扩建生产线面临流动资金缺口时,邮储银行天津分行就为其办理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在金融“及时雨”浇灌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我们技术创新的坚实后盾。”李星秋说。

  近年来,以制造业立市的天津不断深化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行动,2024年各产业链主办行对重点产业链企业新增授信同比增长22.9%;新发放贷款468亿元,同比增长23.5%。

  为了更好地搭建金融机构和产业之间的桥梁,近日,天津市委金融办组织20余家金融机构走进滨海新区,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港产城融合发展等领域的28个重点项目举行集中签约,达成超千亿元的支持额度,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

  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圈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专业从事气象探测载荷研发、数据反演和气象应用服务,研发投入较大。但由于企业所属行业专业性较强,且轻资产、无抵押物,较难获得传统信贷资金支持。

  为解决这一难题,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运用“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以信用方式为企业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为企业研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这笔业务落地得益于“天津市银行业重点合作投资机构参考清单”,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基于该清单,建立投资机构白名单,对投资机构投后的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天津金融监管局等三部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框架下,天津市银行业协会与天津市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天津市银行业重点合作投资机构参考清单”,首批汇集了20家天津本地投资机构,已有多家银行机构基于清单开展业务创新。截至2024年末,在津银行通过投贷联动模式累计发放贷款14.23亿元,惠及88家科技创新企业。

  “我们正与天津市基金业协会共同推动投资机构清单的更新完善,拓展投资机构筛选范围、银行业参与范围和清单应用方式,持续提升清单应用质效。”天津市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关秋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资金链与产业链“双向奔赴”

2025年03月13日 07:14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社天津3月12日电(记者李亭 郭方达)破局科创“幼苗”成长之困、支持重点产业链发展壮大、持续完善金融服务生态……作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天津持续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使金融创新更好服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再到产业链,一颗颗科创“金种子”在金融活水灌溉下,不断拔节生长。

  呵护科创“金种子”

  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内,科研人员正忙着开发新型能源管理系统应用场景。“虚拟电厂通过先进信息通信技术,可以有效推动能源转型、优化电力资源利用、提高供电可靠性。”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负责人、天津迪比爱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刚介绍说。

  作为校企合作成果,天开园虚拟电厂实验中心成立不到2年,已经产出了大批专利技术,实现了多个场景下新型能源管理系统的商业化落地,却面临业务结算困难、流动资金短缺等问题。

  不久前举办的“天开园知识产权服务业聚集区揭牌活动仪式”上,天津银行提供了解决方案:双方签署金融服务协议,天津银行以“智慧商务通”支付服务为切入点,围绕资金支持、技术创新、市场拓展等多个维度,深化“金融+科创”融合发展,推动企业“知产”变“资产”。

  记者了解到,自天开园成立以来,天津银行用好用活自身特色产品,为入驻企业提供支付结算、授信融资等多种金融支持,已累计为入园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4亿元。

  这是天津金融活水滋养科创“金种子”的缩影。作为天津科创高地,天开园自挂牌以来,已吸引聚集350多家科技服务及金融服务机构、40多只创投基金。目前,天开园注册企业累计获得投资超11亿元,获得贷款近10亿元。

  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天津全市设立科技金融特色专营机构60余家,推出“人才贷”“科创积分贷”等专属信贷产品超100项;科创园区主办行等专项机制带动金融机构为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235.3亿元,发放贷款189.3亿元,惠及首贷户395户、征信白户143户。

  融入重点产业链

  走进天津中冠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的实验室,技术人员正对胶管样品进行极端环境测试。“我们自主研发的这款胶管具有极强高低温环境适应性,最高温可适应150摄氏度,最低温可适应零下40摄氏度。”公司技术负责人李星秋介绍。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过程中,一根看似普通的车用胶管,也离不开自主创新。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下,邮储银行天津分行走访企业时了解到,中冠汽车处在技术升级的关口,但资金缺口成了“拦路虎”。该行通过专为科技型企业量身定制的“科创贷”,为企业授信500万元,有效满足了企业技术研发、设备升级的资金需求。

  这已是邮储银行天津分行与中冠汽车的“二次牵手”。早在2020年,中冠汽车扩建生产线面临流动资金缺口时,邮储银行天津分行就为其办理了200万元的信用贷款。在金融“及时雨”浇灌下,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银行的资金支持是我们技术创新的坚实后盾。”李星秋说。

  近年来,以制造业立市的天津不断深化金融服务重点产业链专项行动,2024年各产业链主办行对重点产业链企业新增授信同比增长22.9%;新发放贷款468亿元,同比增长23.5%。

  为了更好地搭建金融机构和产业之间的桥梁,近日,天津市委金融办组织20余家金融机构走进滨海新区,围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港产城融合发展等领域的28个重点项目举行集中签约,达成超千亿元的支持额度,推动金融与全产业链深度协同。

  完善金融服务生态圈

  天津云遥宇航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年,专业从事气象探测载荷研发、数据反演和气象应用服务,研发投入较大。但由于企业所属行业专业性较强,且轻资产、无抵押物,较难获得传统信贷资金支持。

  为解决这一难题,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运用“贷款+外部直投”业务模式,以信用方式为企业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为企业研发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

  这笔业务落地得益于“天津市银行业重点合作投资机构参考清单”,农业银行天津市分行基于该清单,建立投资机构白名单,对投资机构投后的企业提供授信支持,满足科技创新企业的融资需求。

  在天津金融监管局等三部门“科技—产业—金融”新循环试点框架下,天津市银行业协会与天津市基金业协会发布了“天津市银行业重点合作投资机构参考清单”,首批汇集了20家天津本地投资机构,已有多家银行机构基于清单开展业务创新。截至2024年末,在津银行通过投贷联动模式累计发放贷款14.23亿元,惠及88家科技创新企业。

  “我们正与天津市基金业协会共同推动投资机构清单的更新完善,拓展投资机构筛选范围、银行业参与范围和清单应用方式,持续提升清单应用质效。”天津市银行业协会秘书长关秋说。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