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举行“以实干实绩实效推动广西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记者在会上获悉,2024年我区海洋新兴产业表现抢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海洋电力业、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等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40.9亿元,比上年增长45%。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领跑。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深远海风电产业链加快形成,华电蓝水海洋能源装备制造项目投产,广西首个深远海大型养殖平台“北部湾一号”开工,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8.6%。
海洋电力业实现突破。广西首个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首批机组成功并网发电,全容量投产后可满足近500万户家庭基本用电,节省标煤消耗约150万吨。沿海三市风电发电量77.7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74.4%。
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业增长较快。红沙核电4号机组商运投产,重点企业海水利用量比上年增长11.1%。
更引人注目的是,我区全力做好海洋资源要素保障,项目用海获批面积再创新高。
围绕推进“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聚焦海洋资源要素保障主责主业,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全力促进我区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西部陆海新通道、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平陆运河和临港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以及海洋渔业养殖用海提供精准高效的用海要素保障。2024年,全区获批复用海项目112个,面积13.49万亩,同比增长139%,为2017年以来历史最高。涉及项目投资总额约1500亿元,有力促进了我区海洋经济和临港产业加快发展,保障了全区经济稳增长。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区开展海洋经济强产业行动,力争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9%以上。
加快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优化提升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旅游业等海洋传统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上风电等海洋新兴产业,积极打造高端金属新材料、绿色化工等临港产业集群。同时,加强全区产业向海发展,支持柳州、桂林等有特色产业的副中心城市因地制宜建设陆海协同、两湾联动的现代化产业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