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赋能双轮驱动 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

2025-04-23 08: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山东省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园内,从2011年起步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山东成武赛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与此同时,在距离产业园5公里外的机电设备智造小镇,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的超高压变压器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赶制订单。

  两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展现出成武县“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电力服务成为贯通产业链、激活创新链的关键纽带。

  记者了解到,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历经20余年培育,已形成涵盖30余个品种的产业集群,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电设备制造产业构建起输电、变电、配电、储电“一体四面”的全产业链。

  “为支撑两大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彩虹豆’供电服务小分队,提供24小时驻厂服务,完成设备增容并免费开展电力设施‘体检’,实现‘项目建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国网山东成武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力服务正在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据介绍,在医疗器械领域,成武县供电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能耗,为医用制品厂等企业提供节能改造建议,降低用电成本;在机电产业,实施电网升级改造,为机电产业园区企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撑。

  电力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更催生了产业融合新场景。在机电设备智造小镇,记者了解到,双回路电力专线等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机电企业入驻,形成了从硅钢材料、电磁线到变压器、风电塔的完整产业链。

  上述负责人表示,成武县供电公司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能效账单”服务,通过分析用电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帮助企业降低运维成本。

  从医疗器械到机电制造,从传统车间到智能工厂,成武县通过电力赋能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这一实践不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更体现了电力服务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度应用,成武县两大产业集群有望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更大突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上述负责人说。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电力赋能双轮驱动 县域经济跑出“加速度”

2025年04月23日 08:23   来源:经济参考报   袁小康

  在山东省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园内,从2011年起步的小微企业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山东成武赛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里,自动化生产线正全速运转。与此同时,在距离产业园5公里外的机电设备智造小镇,山东达驰电气有限公司的超高压变压器生产车间内,工人正赶制订单。

  两大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展现出成武县“双轮驱动”的产业格局,电力服务成为贯通产业链、激活创新链的关键纽带。

  记者了解到,成武县医疗器械产业历经20余年培育,已形成涵盖30余个品种的产业集群,产品出口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机电设备制造产业构建起输电、变电、配电、储电“一体四面”的全产业链。

  “为支撑两大产业集群发展,我们创新服务模式,组建‘彩虹豆’供电服务小分队,提供24小时驻厂服务,完成设备增容并免费开展电力设施‘体检’,实现‘项目建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国网山东成武县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电力服务正在深度融入产业链各环节,成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据介绍,在医疗器械领域,成武县供电公司利用大数据分析企业能耗,为医用制品厂等企业提供节能改造建议,降低用电成本;在机电产业,实施电网升级改造,为机电产业园区企业提供稳定电力支撑。

  电力基础设施的超前布局,更催生了产业融合新场景。在机电设备智造小镇,记者了解到,双回路电力专线等配套设施吸引了众多机电企业入驻,形成了从硅钢材料、电磁线到变压器、风电塔的完整产业链。

  上述负责人表示,成武县供电公司积极为重点企业提供“能效账单”服务,通过分析用电数据优化生产流程,帮助企业降低运维成本。

  从医疗器械到机电制造,从传统车间到智能工厂,成武县通过电力赋能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这一实践不仅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样本,更体现了电力服务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关键作用。

  “随着智能电网的深度应用,成武县两大产业集群有望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上实现更大突破,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澎湃动能。”上述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杨淼)

鍒嗕韩鍒帮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