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生态环境局4月22日介绍,2025年1月至3月,全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0.4%,为历史同期最优;优良天数79天;水环境质量总体良好。
2025年一季度,本市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五大领域百余项措施全面启动、加快实施,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实现开门红。
蓝天保卫战仍是重中之重,北京实施“0.1微克”攻坚行动。坚持结构减排,促进车械新能源化,出台进一步推动汽车以旧换新实施方案、新一轮老旧柴油货车和大中型客车报废更新政策等,加大新能源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推广力度。坚持工程减排,促进企业绿色升级,继续实施重点行业企业环保绩效分级管理,开展清洁生产审核与技术改造,新增绿色企业141家。坚持管理减排,促进城市精细治理,实施扬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推进工地“创绿”、场站“提级”、道路“升优”,提升城市洁净度。
坚持“三水”统筹,深化碧水保卫战。保护水资源,强化密云水库、官厅水库保护,开展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治理水环境,强化城乡生活污水治理,年度计划半数以上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已开工建设;提前启动汛期防治,印发实施“清管行动”工作方案。保护水生态,实施大运河、潮白河、永定河生态补水,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
强化风险防控,推进净土保卫战。贯彻土壤污染防治条例,保障群众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农用地方面,深化分类管理,加强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建设用地方面,完善开发利用机制,督促重点建设项目土地使用权人依法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强化全过程监督检查;加强重点行业企业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研究编制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