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电影票 撬动全城新消费

2025-04-23 09:42 来源:北京日报

  一张小小电影票,如何玩转北京城,撬动新消费?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火热进行中,2025年北影节首次联动多方部门举办“北京电影生活节”,合力打造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以电影活动为载体和牵引撬动“票根经济”。

  美食点燃商圈烟火气 

  上周末,作为本届北京电影生活节的配套活动,2025年美团大众点评“必吃”首场市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热闹开幕。来自巴奴毛肚、东来顺、眉州东坡、唐宫、小吊梨汤、四世同堂等22家必吃榜商户现制现售,点燃了商圈的烟火气,也为北影节的观众和京城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美食选择。

  据主办方介绍,为配合2025年的北影节联动消费,原本需要凭票进入的市集,北影节观众凭票根即可进入,更有3000份定制礼品免费拿。不少观众从社交网络慕名而来,并参与线下打卡。活动入口处,主办方提供了标识明确的“必吃寻宝图”,现场消费者可按图索骥,并在主办方服务摊位实现“打卡领周边”。

  此次主题活动分别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怀柔9个区举办,通过老字号创新、观影美食地图、商圈联动及嘉年华活动等,串联起文化、商业与生活场景。

  光影漫步中解锁北京 

  北影节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跟着电影去旅行”12条主题线路,北京市广电局推出“影视里的北京”10条打卡路线,“影视+旅游”的融合让历史与艺术在城市场景中复活。许多影迷带着攻略踏上影视游主题线路,在现实与电影梦境的交织中,解锁一座充满故事感的北京。

  从上大学到工作至今,高校教师杜天笑在北京整整生活了12年,她在北影节期间选择的京城漫游方式是沿着“影视里的北京”打卡路线之三“岁月之歌”,一路骑行下来。市广电局推出的“影视里的北京”10条打卡路线取材于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串联起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北大红楼、三里屯、亮马河等多处文化地标。“岁月之歌”线路是一条重温20世纪北京记忆的情怀之旅,包括电影《大腕》、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梦中的那片海》的取景地。

  杜天笑说,这条线路中的很多点位是她印象中最“北京”的地方,比如钟楼、鼓楼、什刹海,每次逛都会有新发现,哪怕一家藏在胡同深处的古董店和小酒馆,都可能让人收获意外触动和惊喜。这次沿着影视剧的打卡路线一路骑行,杜天笑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连接,“好像自己也成为这片风景的一部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惠民观影福利多多 

  北影节期间,北京市电影局联合北京猫眼微影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惠民观影活动。限时特惠、购票立减、影片专区和北影节专区等惠民让利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观影促消费氛围,吸引广大市民走进电影院。活动覆盖全市270余家影院,惠民金额500万元。该活动已于4月14日上线。

  “今年北影节让我享受到了票价优惠。”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小杰说,从网上得知2025年北影节将推出春季惠民观影活动后,他就惦记着要提前抢票。根据2025年北影节主办方的提示,他在猫眼平台上进行了实名认证,静等4月14日12时抢票活动开启。按照规定,在猫眼北影节专区,所有场次购票立减20元,但每人至多享受2张活动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他认为自己这次很幸运,用优惠购买了《弗里达的审判》和《小城之春》2张票,“这项活动给了影迷们实实在在的优惠。”

  来自通州的张先生虽然没有购买北影节“北京展映”的影票,但也享受到了此次惠民观影活动。张先生坦言,自己一直没有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不说话的爱》,“觉得票价比较高”。得知惠民活动后,他早上8点就拿着手机,坐等开抢的时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文创集结开启嘉年华 

  白里透粉的小胖猫翻着蓝眼睛,表情拽中带酷……北影节各大活动星光璀璨,可这只萌萌小猫的粉丝数量,比起电影明星也毫不逊色。北影节“在春天”文创动漫嘉年华活动正在五棵松万达举行,这只电影节官方与动漫潮流品牌ViViCat联名推出的“薇薇猫”刚亮相,就俘获了大批现场观众。

  城西可“撸猫”,城东可“赶集”。在2025年北影节主会场郎园Station,“春景映画”电影市集汇聚了30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精品文创产品,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博物馆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活力。

  集市现场,一辆辆满溢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花车整齐排列,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典画卷。30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摊位汇聚于此,携带着众多精心准备的文创精品惊艳登场。漫步其间,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文创摊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从精致小巧的冰箱贴、别具一格的徽章,到憨态可掬的玩偶、古色古香的香囊……每一件好物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静候与观众展开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袁云儿 李夏至 邱伟 王金跃)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魏敏)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张电影票 撬动全城新消费

2025年04月23日 09:42   来源:北京日报   

  一张小小电影票,如何玩转北京城,撬动新消费?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正在火热进行中,2025年北影节首次联动多方部门举办“北京电影生活节”,合力打造文商旅体融合消费新场景,以电影活动为载体和牵引撬动“票根经济”。

  美食点燃商圈烟火气 

  上周末,作为本届北京电影生活节的配套活动,2025年美团大众点评“必吃”首场市集在北京朝阳大悦城热闹开幕。来自巴奴毛肚、东来顺、眉州东坡、唐宫、小吊梨汤、四世同堂等22家必吃榜商户现制现售,点燃了商圈的烟火气,也为北影节的观众和京城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美食选择。

  据主办方介绍,为配合2025年的北影节联动消费,原本需要凭票进入的市集,北影节观众凭票根即可进入,更有3000份定制礼品免费拿。不少观众从社交网络慕名而来,并参与线下打卡。活动入口处,主办方提供了标识明确的“必吃寻宝图”,现场消费者可按图索骥,并在主办方服务摊位实现“打卡领周边”。

  此次主题活动分别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通州、大兴、怀柔9个区举办,通过老字号创新、观影美食地图、商圈联动及嘉年华活动等,串联起文化、商业与生活场景。

  光影漫步中解锁北京 

  北影节期间,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跟着电影去旅行”12条主题线路,北京市广电局推出“影视里的北京”10条打卡路线,“影视+旅游”的融合让历史与艺术在城市场景中复活。许多影迷带着攻略踏上影视游主题线路,在现实与电影梦境的交织中,解锁一座充满故事感的北京。

  从上大学到工作至今,高校教师杜天笑在北京整整生活了12年,她在北影节期间选择的京城漫游方式是沿着“影视里的北京”打卡路线之三“岁月之歌”,一路骑行下来。市广电局推出的“影视里的北京”10条打卡路线取材于广受欢迎的影视作品,串联起天安门、故宫、天坛、鸟巢、北大红楼、三里屯、亮马河等多处文化地标。“岁月之歌”线路是一条重温20世纪北京记忆的情怀之旅,包括电影《大腕》、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梦中的那片海》的取景地。

  杜天笑说,这条线路中的很多点位是她印象中最“北京”的地方,比如钟楼、鼓楼、什刹海,每次逛都会有新发现,哪怕一家藏在胡同深处的古董店和小酒馆,都可能让人收获意外触动和惊喜。这次沿着影视剧的打卡路线一路骑行,杜天笑觉得,自己与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连接,“好像自己也成为这片风景的一部分,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

  惠民观影福利多多 

  北影节期间,北京市电影局联合北京猫眼微影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惠民观影活动。限时特惠、购票立减、影片专区和北影节专区等惠民让利活动,营造出浓浓的观影促消费氛围,吸引广大市民走进电影院。活动覆盖全市270余家影院,惠民金额500万元。该活动已于4月14日上线。

  “今年北影节让我享受到了票价优惠。”北京电影学院学生小杰说,从网上得知2025年北影节将推出春季惠民观影活动后,他就惦记着要提前抢票。根据2025年北影节主办方的提示,他在猫眼平台上进行了实名认证,静等4月14日12时抢票活动开启。按照规定,在猫眼北影节专区,所有场次购票立减20元,但每人至多享受2张活动票,数量有限先到先得。他认为自己这次很幸运,用优惠购买了《弗里达的审判》和《小城之春》2张票,“这项活动给了影迷们实实在在的优惠。”

  来自通州的张先生虽然没有购买北影节“北京展映”的影票,但也享受到了此次惠民观影活动。张先生坦言,自己一直没有看《哪吒之魔童闹海》和《不说话的爱》,“觉得票价比较高”。得知惠民活动后,他早上8点就拿着手机,坐等开抢的时刻,“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如愿以偿了。”

  文创集结开启嘉年华 

  白里透粉的小胖猫翻着蓝眼睛,表情拽中带酷……北影节各大活动星光璀璨,可这只萌萌小猫的粉丝数量,比起电影明星也毫不逊色。北影节“在春天”文创动漫嘉年华活动正在五棵松万达举行,这只电影节官方与动漫潮流品牌ViViCat联名推出的“薇薇猫”刚亮相,就俘获了大批现场观众。

  城西可“撸猫”,城东可“赶集”。在2025年北影节主会场郎园Station,“春景映画”电影市集汇聚了30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精品文创产品,让公众近距离感受博物馆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创新活力。

  集市现场,一辆辆满溢着中国传统文化韵味的花车整齐排列,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古典画卷。30家博物馆及文博机构摊位汇聚于此,携带着众多精心准备的文创精品惊艳登场。漫步其间,各式各样的博物馆文创摊位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从精致小巧的冰箱贴、别具一格的徽章,到憨态可掬的玩偶、古色古香的香囊……每一件好物都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静候与观众展开一场不期而遇的邂逅。(袁云儿 李夏至 邱伟 王金跃)

(责任编辑:魏敏)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