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陕西GDP增速达到2022年以来最好水平

2025-04-24 10:36 来源:陕西日报

  4月23日,陕西经济“首季报”出炉—— 

  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从纵向看,GDP增速延续了去年逐季加快的发展态势,达到2022年以来最好水平,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从全局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效需求动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面临诸多挑战。交出这份成绩单殊为不易。

  开局关乎全局,起跑决定全程。今年以来,陕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全力以赴拼出“开门红”。

  稳中有进  协同发力筑牢大盘 

  “稳”和“进”是这份成绩单的关键词—— 

  工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伊始,全省工业领域各重点行业企业铆足干劲,掀起新一轮生产热潮。

  在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铜合金车间,笼绞机飞速运转,多根铜镁合金单丝绞合成一股,一圈圈盘在卷筒上。

  “全厂4个车间开足马力生产,一季度完成产值超7.7亿元。”公司制造中心主任张旺兴说,受市场需求带动,公司订单充足。

  同样“被订单追着跑”的还有延锋(西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目前每月生产座椅超3万套。

  “在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带动下,订单量一路上涨。”该公司生产经理任航辉说,今年,公司计划扩大产能,届时年产能将提升至50万套。

  忙生产、赶订单、扩产能,拼搏奋进的热潮席卷三秦大地。

  一季度,全省非能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1.8%;36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3.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

  在陕西,能源产业是优势产业,也是工业增长的“稳定器”。

  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约60%的煤炭和天然气外运保供,陕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靖边东站是浩吉铁路集运端最繁忙的区段站。通过浩吉铁路,陕西优质的环保动力煤最快24小时就能到达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煤炭外运保供,铁路是运输大动脉。”靖边东站站长李小兵说,该站日均接发列车超过100对。

  坚持稳煤、扩油、增气,陕西紧盯能源生产、电网监测、应急保障等重点环节,在确保省内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做好能源南下、东进,当好“动力源”。

  一季度,全省能源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夯实“稳”的基础,积聚“进”的力量,陕西以能源、制造为重点,通过数智技术赋能,不断释放“长板”效应——煤矿智能化建设领跑全国,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在能源工业、非能工业协同发力下,陕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大盘在高质量发展中愈加稳固。

  结构向优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陕西经济结构向优、持续向好的轨迹——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每秒可进行5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计算,相当于2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

  “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说,中心已建设完成AI算力500P、HPC算力8P,算力使用率达90%。

  在算力的支持下,陕西不少企业、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助力生产、生活。

  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伟说:“在研发中,人工智能成为攻克难题的关键。接入DeepSeek后,公司智能化产品升级只需1天至2天。”

  以链长制为抓手,陕西实施“强基、创智、赋智、聚智”四大行动,持续推动各类要素向人工智能领域流动。

  一季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1.8%,提高1.2个百分点。

  向新行,向高攀。今年,陕西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持续发力。一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产业茁壮成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4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的光子传感产业聚集区,看到13栋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外立面施工。

  “这是‘追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年底全部建成。”西科控股副总经理王峰说,项目以1个光子传感公共平台即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为核心,2个光子传感龙头企业即唐晶量子、立德红外为牵引,吸引N个光子传感企业聚集发展,将形成“1+2+N”的光子产业发展格局。

  前瞻布局,陕西在国内率先实施“追光”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光子产业总产值超300亿元,企业数量增至300多家,对全国的示范作用日渐明显。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陕西发布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格局。

  一季度,陕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旺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势能向好  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

  仔细梳理成绩单,经济运行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带动各方面信心增强。

  西延高铁全线铺轨启动、西十高铁西岭隧道贯通、西康高铁林家山隧道贯通……在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抢抓工期、加快建设。

  一季度,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较上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新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7.8%,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2.8%。

  “赏花+露营”“赏花+体育”等融合业态持续升温,演唱会、舞台剧等精彩纷呈……今年,陕西把提振文旅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计划安排600多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均保持20%以上增长,合计拉动全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个百分点。

  从业态复苏到消费火爆、从大力招商到项目投资、从创新驱动到民生改善……陕西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民生福祉增进向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1.3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2%。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一季度,新增“五上”企业3495户,同比增长12.9%。前2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54%,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

  ——发展信心显著增强。一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080.8亿元,占GDP比重达49.5%;民间投资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5.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5%。

  ……

  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季度,陕西经济运行呈现出发展提速、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说。

  开局良好,起步喜人。全省上下要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质效向好,奋力交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圆满答卷。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秦宇雯)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一季度,陕西GDP增速达到2022年以来最好水平

2025年04月24日 10:36   来源:陕西日报   

  4月23日,陕西经济“首季报”出炉—— 

  一季度,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35.6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6%。

  从纵向看,GDP增速延续了去年逐季加快的发展态势,达到2022年以来最好水平,高于全国0.2个百分点。

  从全局看,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有效需求动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存在阵痛,经济持续回升面临诸多挑战。交出这份成绩单殊为不易。

  开局关乎全局,起跑决定全程。今年以来,陕西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持续深化“三个年”活动,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全力以赴拼出“开门红”。

  稳中有进  协同发力筑牢大盘 

  “稳”和“进”是这份成绩单的关键词—— 

  工业是陕西经济发展的“压舱石”。今年伊始,全省工业领域各重点行业企业铆足干劲,掀起新一轮生产热潮。

  在西安西电光电缆有限责任公司铜合金车间,笼绞机飞速运转,多根铜镁合金单丝绞合成一股,一圈圈盘在卷筒上。

  “全厂4个车间开足马力生产,一季度完成产值超7.7亿元。”公司制造中心主任张旺兴说,受市场需求带动,公司订单充足。

  同样“被订单追着跑”的还有延锋(西安)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作为国内外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该公司目前每月生产座椅超3万套。

  “在吉利、比亚迪等车企的带动下,订单量一路上涨。”该公司生产经理任航辉说,今年,公司计划扩大产能,届时年产能将提升至50万套。

  忙生产、赶订单、扩产能,拼搏奋进的热潮席卷三秦大地。

  一季度,全省非能工业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11.8%;36个行业中,有3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增长面达83.3%,其中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4%。

  在陕西,能源产业是优势产业,也是工业增长的“稳定器”。

  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位,约60%的煤炭和天然气外运保供,陕西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贡献了重要力量。

  靖边东站是浩吉铁路集运端最繁忙的区段站。通过浩吉铁路,陕西优质的环保动力煤最快24小时就能到达湖南、湖北、江西等地。

  “煤炭外运保供,铁路是运输大动脉。”靖边东站站长李小兵说,该站日均接发列车超过100对。

  坚持稳煤、扩油、增气,陕西紧盯能源生产、电网监测、应急保障等重点环节,在确保省内能源供应安全的基础上,做好能源南下、东进,当好“动力源”。

  一季度,全省能源工业持续快速增长,增加值同比增长8.8%,较上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夯实“稳”的基础,积聚“进”的力量,陕西以能源、制造为重点,通过数智技术赋能,不断释放“长板”效应——煤矿智能化建设领跑全国,智能制造“多点开花”。

  在能源工业、非能工业协同发力下,陕西经济总体呈现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经济大盘在高质量发展中愈加稳固。

  结构向优  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一组组亮眼数据,勾勒出陕西经济结构向优、持续向好的轨迹—— 

  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每秒可进行50亿亿次半精度浮点计算,相当于25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同时运算。

  “企业对算力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西安雁塔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中心首席运营官张云鹏说,中心已建设完成AI算力500P、HPC算力8P,算力使用率达90%。

  在算力的支持下,陕西不少企业、平台全面接入DeepSeek,助力生产、生活。

  西安中科立德红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刘伟说:“在研发中,人工智能成为攻克难题的关键。接入DeepSeek后,公司智能化产品升级只需1天至2天。”

  以链长制为抓手,陕西实施“强基、创智、赋智、聚智”四大行动,持续推动各类要素向人工智能领域流动。

  一季度,陕西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2%,较上年全年加快0.4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1.8%,提高1.2个百分点。

  向新行,向高攀。今年,陕西聚焦聚力打好“八场硬仗”,围绕重点产业链群建设持续发力。一批含新量、含绿量、含金量高的产业茁壮成长,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4月20日,记者走进位于西安市的光子传感产业聚集区,看到13栋单体建筑已全部封顶,正在进行二次结构和外立面施工。

  “这是‘追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年底全部建成。”西科控股副总经理王峰说,项目以1个光子传感公共平台即陕西光电子先导院为核心,2个光子传感龙头企业即唐晶量子、立德红外为牵引,吸引N个光子传感企业聚集发展,将形成“1+2+N”的光子产业发展格局。

  前瞻布局,陕西在国内率先实施“追光”计划,并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省光子产业总产值超300亿元,企业数量增至300多家,对全国的示范作用日渐明显。

  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重点优势领域,陕西发布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着力构建产业链群“百亿提升、千亿跨越、万亿壮大”梯次发展格局。

  一季度,陕西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8.2%,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升级类消费需求旺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

  势能向好  积极因素累积增多 

  当前,陕西正处于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

  仔细梳理成绩单,经济运行向新向好的良好态势带动各方面信心增强。

  西延高铁全线铺轨启动、西十高铁西岭隧道贯通、西康高铁林家山隧道贯通……在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施工人员抢抓工期、加快建设。

  一季度,陕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较上年全年加快0.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新基建投资同比增长27.8%,铁路运输业投资同比增长22.8%。

  “赏花+露营”“赏花+体育”等融合业态持续升温,演唱会、舞台剧等精彩纷呈……今年,陕西把提振文旅消费作为工作重点,计划安排600多个省级重点项目,总投资2.8万亿元。

  一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4%;以旧换新成效显著,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等商品零售额均保持20%以上增长,合计拉动全省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5个百分点。

  从业态复苏到消费火爆、从大力招商到项目投资、从创新驱动到民生改善……陕西经济向好的积极因素累积增多,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民生福祉增进向好。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1.34万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3%,居民收入增速跑赢GDP增速,社会保障和就业、教育、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等民生领域财政支出合计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43.2%。

  ——企业效益明显改善。一季度,新增“五上”企业3495户,同比增长12.9%。前2月,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7个百分点;营业收入利润率为8.54%,高于全国4个百分点。

  ——发展信心显著增强。一季度,民营经济增加值为4080.8亿元,占GDP比重达49.5%;民间投资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5.5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45%。

  ……

  经济向好的有利因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季度,陕西经济运行呈现出发展提速、质效双升的良好局面,为实现全年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胡清升说。

  开局良好,起步喜人。全省上下要以更实的举措、更大的力度推动经济向上、结构向优、质效向好,奋力交出“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圆满答卷。

(责任编辑:秦宇雯)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