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推动“小而美”合作项目落地非洲

2025-06-16 08: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6月13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活动上公布了首批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方案,包括14个实体项目实施方案和5个落地保障项目实施方案。现场签约了19个项目,总金额达10.3亿美元。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是活动举办方之一。会长徐湘平说,本批方案实体项目聚焦中非关键合作领域的产业发展,覆盖农业现代化、工业制造升级、新能源应用等。“方案遵循以项目工程为载体、资本运营为纽带、风险对冲为保障、赴非投资双循环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推进思路,匹配综合服务商、供应商、运营商、投资商、建设商以及困境解决商,旨在实现中非经贸深度融合和共同繁荣。”徐湘平表示。

当前,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作为中非合作的“压舱石”,近年来,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合作正不断走深走实,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据统计,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合作优先事项,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为中非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凌迎兵认为,此次公布的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为中非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遇。

作为本届博览会重点推介项目,马里锡卡索经济特区规划30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80平方公里,聚焦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预计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达50亿美元。

马里锡卡索大区行政长官玛丽指出,该特区不仅能成为马里产业升级的“引擎”,更将为非洲内陆国家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提供样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此次公布的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中,一批“小而美”的项目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坦桑尼亚3万亩现代化农场项目引入中国良种与农机技术,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预计年增产红薯20万吨;湖南涛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通过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共建介入医学中心及合办综合性医科大学,提升坦桑尼亚医疗水平……

“我们不仅要吸引投资,更要学习产业升级的方法论。”马里外交事务和国际合作部部长阿卜杜拉耶·迪奥普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里期待通过经济特区项目引入中国的成熟产能。

在加纳GLICO集团总裁夸梅看来,中方企业家拥有企业发展的产能、经验、资金和技术,而非方企业家拥有当地的社会关系、资源和市场,双方应该紧密地携起手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形成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先试的强大动力。

乌干达能源和矿业部长露丝·南卡比鲁瓦则关注资源合作的可持续性。“我们希望与中国企业共建‘光伏+微电网’社区,让清洁能源惠及农村地区,同时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她说。

在当日举行的活动上,创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倡议正式发布,37位中非专家成为首批发起人,旨在构建“政策研究—项目落地—标准输出”的智力支撑体系,推动中非合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智库驱动”。

埃塞俄比亚总理前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说,创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是破解政策对接与企业落地难题的关键。他表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将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特色智库。

当日举办的活动上还首次向全球发布了《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与《中非经贸指数报告(2025)》。此外,涵盖区块链跨境结算、大语言模型实时翻译、智慧安全指挥等四大系统的中非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也在活动上进行了集中推介。

徐湘平表示,研究会将持续以智库先行破题现代化路径,紧握中非共赴现代化的时代机遇,深化互利合作,助力非洲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据悉,主题为“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6月12日至15日在长沙举办,参展的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800家。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杨淼)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湖南推动“小而美”合作项目落地非洲

2025年06月16日 08: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张玉洁 刘芳洲 李卓群

6月13日,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专题活动——中非经贸合作项目落地方案推介活动在湖南长沙举办。活动上公布了首批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方案,包括14个实体项目实施方案和5个落地保障项目实施方案。现场签约了19个项目,总金额达10.3亿美元。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是活动举办方之一。会长徐湘平说,本批方案实体项目聚焦中非关键合作领域的产业发展,覆盖农业现代化、工业制造升级、新能源应用等。“方案遵循以项目工程为载体、资本运营为纽带、风险对冲为保障、赴非投资双循环的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推进思路,匹配综合服务商、供应商、运营商、投资商、建设商以及困境解决商,旨在实现中非经贸深度融合和共同繁荣。”徐湘平表示。

当前,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中非关系进入了历史最好时期。作为中非合作的“压舱石”,近年来,在中非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合作正不断走深走实,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据统计,2024年,中非贸易额达2956亿美元,同比增长4.8%,连续第4年创历史新高。中国连续16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将‘小而美’项目作为合作优先事项,一批投资小、见效快、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好的项目在非洲落地生根,为中非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统计学会副会长凌迎兵认为,此次公布的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以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将为中非企业提供新的商业机遇。

作为本届博览会重点推介项目,马里锡卡索经济特区规划300平方公里,首期启动80平方公里,聚焦纺织、食品加工等产业,预计创造10万个就业岗位,年产值达50亿美元。

马里锡卡索大区行政长官玛丽指出,该特区不仅能成为马里产业升级的“引擎”,更将为非洲内陆国家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提供样本,助力区域经济发展。

此次公布的中非产业链合作项目中,一批“小而美”的项目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坦桑尼亚3万亩现代化农场项目引入中国良种与农机技术,构建“种植—加工—销售”全链条,预计年增产红薯20万吨;湖南涛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在坦桑尼亚通过建设医疗健康产业园、共建介入医学中心及合办综合性医科大学,提升坦桑尼亚医疗水平……

“我们不仅要吸引投资,更要学习产业升级的方法论。”马里外交事务和国际合作部部长阿卜杜拉耶·迪奥普在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里期待通过经济特区项目引入中国的成熟产能。

在加纳GLICO集团总裁夸梅看来,中方企业家拥有企业发展的产能、经验、资金和技术,而非方企业家拥有当地的社会关系、资源和市场,双方应该紧密地携起手来,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形成推进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先试的强大动力。

乌干达能源和矿业部长露丝·南卡比鲁瓦则关注资源合作的可持续性。“我们希望与中国企业共建‘光伏+微电网’社区,让清洁能源惠及农村地区,同时培养本土技术人才。”她说。

在当日举行的活动上,创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倡议正式发布,37位中非专家成为首批发起人,旨在构建“政策研究—项目落地—标准输出”的智力支撑体系,推动中非合作从“经验驱动”转向“智库驱动”。

埃塞俄比亚总理前特别顾问阿尔卡贝·奥克贝说,创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是破解政策对接与企业落地难题的关键。他表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智库将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提供持续的智力支撑,有可能成为国际化的特色智库。

当日举办的活动上还首次向全球发布了《中非经贸合作蓝皮书:中非经贸合作发展报告(2025)》与《中非经贸指数报告(2025)》。此外,涵盖区块链跨境结算、大语言模型实时翻译、智慧安全指挥等四大系统的中非产业链数字化平台也在活动上进行了集中推介。

徐湘平表示,研究会将持续以智库先行破题现代化路径,紧握中非共赴现代化的时代机遇,深化互利合作,助力非洲走出一条特色发展道路。

据悉,主题为“中非共行动、逐梦现代化”的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于6月12日至15日在长沙举办,参展的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数量超过2800家。

(责任编辑:杨淼)

分享到:
延伸阅读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