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西峡把环境整治变成一种习惯

2014年09月23日 16:18   来源:中国经济网   

    河南西峡县五里桥镇黄狮村,该县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村里种植300多亩猕猴桃,村民年平均收入1万多元。围绕果园,建成猕猴桃文化长廊黄狮文化广场,标准化厕所,村里路面干净整洁。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摄

    黄狮村猕猴桃园已经进入盛果期,树上挂满累累果实。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摄

    猕猴桃已经成为黄狮村的支柱产业。村民杨园朝种植了5亩多猕猴桃,年收入9万多元。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摄

    西峡县为了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关停了200多家企业,有的加强工艺改造,实行清洁生产。宛西制药公司安装了 污水处理设备,日处理污水1400至1700吨。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摄

    记者一行在参观宛药公司污水处理设备。中国经济网记者 刘慧摄

    中国经济网西峡9月23日讯(记者 刘慧) 西峡境内有两条河,一条是鹳河,一条是淇河,都是丹江的重要支流。几年前,这两条河河床堆满了垃圾,水是黑的,发出难闻的气味。现在两条河水清见底,河流两岸,是精心设计的生态景观带。走在河边,能听到河水潺潺,可观见绿树垂岸。

  短短几年时间,两条河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得益于西峡对保护生态环境和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的重视,现在环境整治已经变成当地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保护生态环境,首先要从改变农村生活环境做起。走进五里桥镇黄狮村,美丽的猕猴桃文化长廊两边是成片的猕猴桃园,猕猴桃树挂满累累果实,再过十几天,就是猕猴桃收获的季节。村里房屋是整齐划一的白墙红顶,路面水泥地干净整洁。路边放着分类垃圾箱,一个小孩很习惯地捡起地上的垃圾扔进垃圾箱。

  西峡县副县长王金贵告诉记者,他们为了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把生态环境治理、丹江口水库水质保护与农村环境整治、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规划,沿312国道建设百公里猕猴桃长廊,沿鹳河建设百公里香菇长廊,以产业为支撑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黄狮村位于生态示范区核心区域,村里种植有3390亩猕猴桃,全村经济效益可达300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万元。正在地里干活的村民杨园朝告诉记者,他家今年种植了5亩多猕猴桃,年收入9万多元。

  五里桥镇镇长雷涛告诉记者,现在全国美丽乡村建设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他们正在探索适合本地经济实际的美丽乡村建设道路。为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种植猕猴桃统一使用有机肥,在猕猴桃地头,每个2米远左右设置一个沼液池。去年以来曲面启动农村环境整治,对严重污染农村环境的小垃圾箱、小厕所、猪圈、鸡舍和牛羊圈进行集中清理,对于农村污水统一进行湿地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对于农村垃圾统一收集,统一运到垃圾场填埋,对于沿河1至2公里范围内的养牛、养羊、养猪等养殖场统一关闭拆除,统一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主干道沿线绿化,起到美化乡村的作用。经过集中整治,基本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的现象。

  农村环境整治只是西峡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丹江口水库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西峡县还大力消除工业污染,关停了200多家造纸、水泥、玻璃等重度污染企业,对8家重点污染源进行了深化治理;投资3亿多元,完成“三废”治理及清洁生产项目40余个;先后投资8亿多元,建成了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粪便无害化处理厂等,全县重点污染源治理达标率和集中饮用水源地表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出境水质稳定在III类标准。

  记者走进西峡县宛药公司生产区,优美的环境、现代化的厂房以及自动化的流水生产线相得益彰。在厂区1200多亩的中草药植物园里,以前是荒山,2002年开始公司承包荒山,种植银杏、杜仲、桫椤等1000多种名贵中药材,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生产、科研、观光旅游“三位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为了集中处理工业污水,宛药公司投资安装了节能减排设备,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不会对水源造成污染。

  “在关停污染企业的同时,一大批经过遴选的“绿色项目”、环保项目正在加速建实施,为西峡县域经济的跨越发展积蓄了强大能量,西峡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路子将越走越宽广。”王金贵说。   

(责任编辑:杨淼)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