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5周年·“新亮点新成就”系列①
4岁前海:金融改革成果初收

2014年09月26日 16:24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深圳9月26日讯 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立已踏入第四个年头。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2010年8月26日当天,国务院批复同意《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计划将前海最终建设成为世界服务贸易的重要基地。其中,前海尤以建设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为目标,截至2014年6月30日,前海共备案注册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575家,另有前海股权交易所等12家重大要素平台向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政策利好提升金融活力

  在2012年6月29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开发开放有关政策的批复》,明确支持前海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先行先试政策,支持前海在金融改革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经历4年摸索,前海的主要经济指标已呈几何倍数增长。据前海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副局长何子军介绍,仅15平方公里的前海今年已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33亿元,同比增长3.7倍,累计已达129亿元;截至8月11日,共有11645家企业在前海注册,总注册资本已达6389亿元,日均入驻企业约40家;今年1至7月,前海外商企业注册273家,合同利用外资36.9338亿美元,占深圳全市68.95%,特别是自3月1日起,前海管理局共批准外资企业222家,平均每月达44家,如今前海已累计注册外商投资企业464家,累计合同利用外资70.5774亿美元;今年上半年,PE募资累计达150亿元(2013年全年共270亿元),实现金融业营收约为100亿元。

  借创新金融手段交出答卷

  何子军指出,前海在金融创新方面重点开展人民币跨境贷款、股权投资母基金、企业赴港发债等工作,截至2014年6月30日,前海共备案注册金融及类金融企业6575家,其中前海股权交易所、招银前海金融资产交易中心等12家重大要素平台向周边地区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除银行、证券、保险、公募基金等传统金融业态外,大量PE、融资租赁、商业保险理财、互联网金融、小额贷款、要素交易市场等新型金融业态竞相出现,以创新金融为核心的前海现代服务业体系初步成型。

  值得关注的是,前海跨境人民币贷款项目在全国率先破冰,为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探路。截至今年7月,前海跨境贷共完成备案金额440亿元,其中,2014年以来完成备案312亿元,今年力争突破500亿元。跨境贷政策实施后,国内首创的由借贷双方自主确定跨境贷款利率,可为此后的利率市场化进程起到先行探索的作用。

  香港是人民币最大的离岸市场,据前海管理局战略发展处处长贺龙德介绍,香港离岸人民币存款自2011年8月突破6000亿元后,其后连续16个月几乎0增长;但自从2013年跨境贷政策实施一年多来,截至今年7月末香港离岸人民币资金规模已增加到9600多亿元。此外,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前海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公司成功赴港发行了不超过30亿元人民币债券,这是注册在前海的第一家获批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的企业。7月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文,首次将前海列入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地区。

  习近平总书记到前海视察的时候要求前海“一年一个样”。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管理局局长张备称:“我们理解‘一年一个样’就是除了基础设施,还有在体制机制上有所创新,每年都要有新的进步。”张备表示:“改革、开放、创新”是前海深植土壤的根,是前海的安身立命之本。前海的核心竞争力就在于继承深圳改革开放的基因,加之香港服务业全面发展的特质,再辅以前海自身的创新和干劲。”

(责任编辑:彭博)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