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瑞彬:把人民的希望作为城市发展目标

2015年07月06日 07:11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雷汉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一个城市发展的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归根到底也就是实现人民幸福。近年来,在中央、省委领导下,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石家庄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民生事业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幸福祥和,收获了‘幸福之城’的美誉。”河北省委常委、石家庄市委书记孙瑞彬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孙瑞彬说,建设“幸福石家庄”,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在以往的发展过程中,石家庄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群众对大气污染、城市建设等还有一些不满意的地方,加快发展,改善环境,提升幸福指数,成为全市人民的热切期盼。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期望,在2011年石家庄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了建设“幸福石家庄”的战略目标。

  孙瑞彬认为,着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大环境,是建设幸福城市的基础条件。近年来,石家庄市委、市政府将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工程,大力实施改善发展环境、生态环境两大攻坚战,效果不断显现。在生态建设方面,采取压煤、抑尘、控车、迁企等多项措施,拆改了主城区623台分散燃煤锅炉,压减了700万吨燃煤、112万吨钢铁、1850万吨水泥产能,淘汰了17.87万辆黄标车,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节能减排任务,大气质量逐年好转,优良天数不断增加。去年共收获114个优良天,空气质量优良率达31.2%。与此同时,大力开展城市综合环境整治,建成了城市高速内外环,铺设了城市中心快速路,实施了火车城区入地工程,建设了环城水系,绿地率、绿化覆盖、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三绿”指标稳居全省前列。大力推进简政放权,严格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能,把市级行政审批事项由2011年的321项削减为113项,吸引了大批国内外客商和高科技人才。2014年,石家庄市引进市外资金1353亿元,同比增长61.8%;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0.2万户,同比增长51.91%。城市的吸引力、影响力显著增强。

  “一个城市的民生事业能否取得成效,直接关系到这座城市百姓的喜怒哀乐。”孙瑞彬说。石家庄市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领域倾斜,每年都有300亿元以上资金用于民生支出,去年民生支出404.88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9.2%。全面推进“平安石家庄”建设,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在街头建立了110个110综合警务服务站,为市民守护安全,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不断鼓励促进大学生就业,连续四年实现石家庄籍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平均就业率达98.4%。推进保障安居工程,去年建成和在建保障性安居工程27.3万套,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达17%,其中市区达27%。同时实施了山区教育扶贫、关怀帮助计生特殊家庭、重病大病保障、特殊家庭立体帮扶等一系列民生工程,让特殊困难群体充分享受到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努力让老百姓从改革发展成果中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好处和实惠。

  孙瑞彬指出,一个城市的文明精神和文化氛围,决定着这个城市幸福感的厚度和温度。石家庄坚持以弘扬城市精神为引领,凝聚奋进和谐的幸福感受。石家庄是一个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城市,石家庄人具有太行风骨、柏坡精神、滹沱情怀。从1950年至今,这座城市先后经历了四次大的移民过程,每一次石家庄人都以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对外来朋友张开双臂欢迎,形成了新老石家庄人和谐相处、包容互助的移民文化风格和朴实善良的独特风土人情。2005年以来,石家庄市每年评选“感动省城”十大人物、“文明公民标兵”,涌现出一大批“中国好人”和“全国最美志愿者”,“希望将军”赵渭忠、“最美警察”冯志宏、“温情豆饼哥”姚彦军等诸多文明典型更是层出不穷,他们已成为这座城市善美仁爱的精神风向标,引领着越来越多的石家庄人崇德向善。把弘扬城市精神作为凝聚市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石家庄市持续开展了“善行河北,首善省会”、“鲜花送雷锋,善美在省城”等一系列活动,市民的文明素质和幸福感不断提升。全面推进建设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等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燕赵讲坛”、“彩色周末”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石家庄城市活力持续彰显,市民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不断增强。

  “石家庄市虽然屡获‘幸福之城’殊荣,但经济社会发展和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孙瑞彬说,必须以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和踏石留印的实干精神,加快转型升级、跨越赶超步伐,进一步增强经济实力,使人民的幸福感更坚实;进一步营造公平公正环境,使人民的幸福感更真切;进一步加大民生保障投入,使人民的幸福感更稳定;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人民的幸福感更丰富。(经济日报记者 雷汉发)

    进入专题:2015幸福石家庄高层研讨会:解读幸福密码

(责任编辑:石兰兰)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