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上海10月13日讯(记者 沈则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集聚辐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记者从今天举行的上海自贸区服务长江流域研讨会上获悉,上海自贸区已成为吸引国内知名企业和产业基金“走出去”的桥头堡。
上海自贸区搭建了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对外投资服务促进体系。9月21日,“绿色丝绸之路股权投资基金”宣布将落户上海自贸区,该基金可以依托上海自贸试验区境外投资服务平台,按照一般项目的备案管理手续,成功快速完成人民币跨境投资并购等业务,极大提高投资效率。
利用上海自贸区在制度创新方面的优势,越来越多的企业正选择上海自贸区的境外投资服务平台实现境外投资。据统计,截至8月底,上海自贸区累计办结境外投资项目510个,中方投资额达166.13亿美元。
上海自贸区成立两年来,海关多项制度创新推动了通关效率大幅提升。去年9月海关总署启动的长江流域大通关体制改革,形成了长江经济带“十二城海关如一关”的格局,通关手续更便捷,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今年7月1日,上海自贸区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正式上线运行,涉及17个口岸监管部门,超过600家企业在“单一窗口”办理相关业务,在长江经济带各口岸发挥了积极的示范带动效应。未来还将依托电子口岸公共平台,进一步推进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
上海自贸区还积极推进金融制度创新,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实体经济发展。依托自由贸易账户,上海自贸区积极为区内企业与境外企业提供本外币跨境融资服务功能。截至8月底,上海自贸区企业共开设FT账户26186个,账户收支总额10420亿元。
跨国公司总部外汇资金池集中运营管理和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为上海自贸区企业实现集团内部各关联企业之间的资金跨境划转提供了高效便利的渠道。据统计,今年1至8月,上海银行业机构累计跨境结算金额为6.3万亿元,跨境资金池和跨境资金集中收付金额分别为3138.76亿元和389.31亿元。
上海自贸区正在加快推进面向国际的金融市场建设。目前已有上海自贸区有色金属交易平台等8家单位获批成立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市场,为包括长江经济带内的企业搭建了参与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和资源配置的平台。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