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三力合一”稳增长

2015年11月09日 08:4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工人在沈阳华晨宝马生产线上工作。辽宁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努力稳增长,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增添原动力。新华社记者 李 钢 摄

  为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辽宁依靠市场活力、内生动力与社会合力稳增长,着力巩固经济运行向好趋势。

  激发市场活力,跑出加速度

  保留权责事项1928项,精简比例高达55%……继辽宁省政府工作部门权责清单公布之后,企业投资项目准入负面清单(试行)随之发布。除明确列出的禁止、限制投资行业、领域和产品,“清单之外即可为”,同时先期确定在鞍山市和沈阳市铁西区试点:沈阳下放34项市级权限到铁西区,铁西为企业提供无门槛进入的发展环境。

  优化投资环境、激活市场,市场的回报显而易见:听不见机器的轰鸣,每年却有近百万件泳装包裹从这里发往全球——在葫芦岛市兴城滨海经济区,像“小桃泳衣”一样的电商企业及网店已达6000多家。辽宁省省长陈求发说,市场上涌现出来的很多新技术、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往往是放开市场“放”出来的。今年前三季度,辽宁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1.6万户,同比增长25.7%。

  大项目也纷至沓来。中储粮东北综合基地项目10月在盘锦港区内开工,这个总投资150亿元的大项目,对于发展地方经济乃至带动上下游产业将发挥重要作用。嬗变后的活力吸引着央企、知名民企、外企的目光。截至8月底,仅沪企辽宁行签约的重大合作项目,累计已完成投资736亿元。辽宁省政府经贸代表团出访欧洲推进了43个项目。

  如今上项目,不再剜到筐里都是菜。在阜新市,徐工集团等知名企业的陆续进驻,正在优化着当地的产业结构。阜新市委政研室主任董彦超说:“煤企一感冒、全市都打喷嚏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

  培育内生动力,找到结合点

  通过出台促进商贸流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等举措,消费对辽宁经济增长的拉动力逐步增强:前三季度,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8%,增速比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消费升级、生产性服务业分离的快速推进等,正在助力辽宁全省服务业逆势而上,大连市上半年服务业则超过工业跃居首位。

  扩内需,新的动力又在何处?辽宁正在新型城镇化中寻找稳增长、调结构的黄金结合点。

  刚刚公布的《辽宁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到2020年,全省解决500万存量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解决300万人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解决300万新增人口城镇化,并全面建设宜居乡村。扩内需,辽宁还把重点更多地放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前三季度,全省涉及群众利益的教育等民生支出占总支出比重达七成以上。

  用好社会合力,协作谋共赢

  截至目前,全省推广的PPP模式项目总投资已经达5600亿元。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不仅提高了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水平,且发挥了社会投资推动经济增长、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

  “今年,辽宁拿出100亿元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基金有两个指向,一方面引导创新企业发展,一方面进行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辽宁省发改委研究室主任沈强说。

  企业合力也在渐渐生成。不再是以往简单的“抱团”,企业间正以多种形式展开协作,或围绕产业链增值,或协同创新,目标只有一个——合作共同开拓市场。今年以来,辽宁机器人、核电装备等产业联盟纷纷建立。据介绍,这样的联盟辽宁省内已有10多个,对于工业稳增长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为实现稳增长,辽宁还借助区域间协作生发合力。今年9月,东北三省一区在营口市签署物流合作发展战略协议,决定携手打造“辽满欧”综合运输大通道,这标志着辽、吉、黑、内蒙古交通物流互联互通迈入历史新阶段。

  市场活力、内生动力与社会合力三力合一,经济在提质增效中呈现向好趋势。近日召开的辽宁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对当前经济形势给出这样的预判:下半年主要指标降幅将继续收窄,有望企稳回升;预计到明年上半年,有望恢复到正常的增长态势。(经济日报 记者 张允强 通讯员 王海涛)

(责任编辑:宋雅静)

精彩图片